从“工业明星”到“资本高地”——解码常州上市企业从1—100的历程

发布时间:2024-12-10 02:37

无障碍语音播报

Seek

0% buffered00:00Current time00:00

1994年,常州市有了第一家上市公司“苏常柴”;2017年,常州市境内外上市公司突破50家。从“0”到“50”,用了23年。

2024年9月25日,常州瑞华化工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交所敲钟上市。至此,常州市上市企业突破100家。从“50”到“100”,只用了7年。

30年100家,这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新起点。

顺“市”乘风30年

1994年,苏常柴A在深交所上市,这是全国农机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上市以来,公司结合资本市场力量,募资11.35亿元,成功转型升级。2017年,常柴股份旗下基金协同创新投资与鼎盈投资发起设立江苏厚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断推动科技和产业创新。在《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4年)》中,江苏厚生新能源估值已超10亿美元。

在资本“活水”的注能之下,资本市场“常州军团”实现跨越式增长。2002年6月,常茂生化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常州市首家赴港上市公司及首家境外市场上市公司;2006年12月,天合光能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常州市首家赴美上市公司;2009年12月,常州市第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天龙光电在深交所上市;2010年5月,常州市第一家中小板上市公司常发制冷在深交所上市;2021年,常州市常辅股份、同惠电子成为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

近年来,常州企业抢抓市场机遇,上市公司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在各上市板块呈现“全面开花”的态势。其中,沪深主板40家、创业板23家、科创板6家、北交所7家,境外市场24家。

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八成

在迅速增长的上市企业“常州板块”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比重不断上升,这些企业抢抓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的机遇,推动资本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充分激活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

以中简科技为例,公司ZT7系列碳纤维产品的工程化生产和批量应用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在航空航天应用领域的空白。通过长期自主创新,公司以ZT9H为代表的新一代碳纤维产品解决了高端装备结构选材“无米之炊”的难题,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款已经工程化应用的第三代碳纤维产品。

据统计,常州市境内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82.86%、“专精特新”企业占比38.57%;2023年度累计研发支出123.95亿元,同比增长17.64%;67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4.55%,高于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1.16个百分点。

总营收规模近5000亿元

从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到“第一个崛起”的“工业明星城市”,从“苏南模式”的开创者到“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层出不穷,常州所走的每一步,都镌刻着坚守实业、突破创新的印记。如今,阔步“新”赛道,新能源类上市公司已成为常州资本市场不容小觑的一支力量,涌现出科创板光伏第一股天合光能、港股动力电池第一股中创新航、新能源园林机械龙头企业格力博等优秀代表。

在此背景下,以新能源类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常州优秀上市企业充分发挥“头雁效应”,激活“群雁活力”,为全市优势产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资料显示,以常州市境内上市公司为例,“十链突破”产业链链主(骨干)企业名单中,有四分之一是本地上市公司;“百企领航”培育企业名单中,超20家为本地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2023年度,全市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15亿元。

恒立液压是国内高端液压件领域的代表企业,公司持续推动国际化战略,在墨西哥建立液压件生产基地,同时在欧洲、巴西等设立服务网络,海外市场份额逐步提升。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89.85亿元、同比增长9.61%,净利润24.99亿元、同比增长6.66%。

随着“常州板块”的持续壮大,一批产业链项目沿链而来,集聚成势,“3公里产业圈”效应逐渐显现。如在整车制造领域,常州国家高新区以比亚迪为龙头,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已突破千亿元,新能源汽车电气设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武进国家高新区以理想汽车为核心,带动新增链上企业40余家,形成了包括动力系统、汽车电子、内饰部件、车座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

创造就业岗位近19万个

对一座城市而言,打造规模可观的“上市军团”,是提升区域经济发展韧性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更是推动产业向“新”提“质”的重要路径。对一家企业而言,善用资本市场,方能稳健前行、持久繁荣。在常州,上市企业与城市发展之间已形成彼此成就、相互成全、共同成长的良好生态。

经营质量“优”、成长性“好”的上市企业,为社会提供了高质量就业保障。常州市全社会从业人员达300万人,其中,常州市境内上市公司员工总数就有18.68万人。换言之,不到全市企业数量万分之二的上市企业,吸纳了全市超6%的就业人员。此外,常州市境内上市公司2023年度平均薪酬15.2万元,约为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43倍。

追溯“争”的动能,源于“势”的积聚。常州有实力、有底气、有信心,以更强举措防控“风险点”,保障上市公司合规发展;以更大力度培育“增长点”,助力上市公司提升价值;以更实作风形成“发力点”,推动资本市场扩面提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址:从“工业明星”到“资本高地”——解码常州上市企业从1—100的历程 https://mxgxt.com/news/view/114612

相关内容

【明星企业巡礼】胜利精密:一个民营上市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样本
【行业深度】洞察2022: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附市场集中度、企业竞争力评价等)
企业家=高危险的职业吗?
解散2家子公司,日本百年制造企业告别中国市场 ,中国工程机械龙头“国内开花海外香”
从娱乐明星的财之道说起 商业模式创新的深度解析.ppt
明星研究:解码欲望的工业
【国资智库】 畅联物流成长史:上海明星企业是这样炼成的
舞台上的明星,多是资本市场上的鸡肋
形像与资本好莱坞电影工业明星制剖析.pdf
企业请明星代言人该如何去判定艺人的商业价值?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