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为什么100年了,鲁迅讲的话就像今天说的一样
许子东在回顾鲁迅百年来的言论时,深感其言辞至今仍然有深刻的启示。鲁迅的思想之火,似乎在历经百年沧桑后依然燃烧,成为引领我们思考的灯塔。许子东以学者和主持人的身份强调,“要懂得中国的人和事,就一定要读鲁迅。”这种观点既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表达了对当代社会的深刻洞察。
鲁迅这位真诚坦率的文学家,敢于直面现实,他所倡导的言论令人铭记。在众人纷纷伪装的时候,他却毫不掩饰地对自己的灵魂进行拷问。被誉为“骨头最硬”的他,没有奴颜媚骨,将唤醒人民的使命看得高于文学的追求。鲁迅的坚持和独立精神,成为时代的独特符号,引领了一批被唤醒的沉睡者,塑造了中国新的面貌。
许子东强调,鲁迅的作品仍然具有现实的意义。百年前,鲁迅的文学揭示了社会的谬误,国家的衰败,人民命如草芥。如今,盛世太平,表面上一切宁静如常,但是否真的黑暗已经消失呢?当代社会面临着不同的苦,微薄的工资追不上物价的攀升,人们陷入繁忙的工作中,为了温饱努力奔波,却难以实现生活的美好。这种时代的谬误,与百年前鲁迅所揭示的不合理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引用鲁迅的《一件小事》,许子东指出人们往往只在事后纪念一番,却很快忘记了痛楚。这种观点引发了对当代社会的深刻反思。社会现象频现,但人们是否真正关注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否在痛苦中反思改变,似乎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鲁迅提到的“从来如此,便对吗?”也成为对时代谬误的质疑,对于那些沉迷于短暂娱乐、忽略社会问题的人,鲁迅的呼唤仍然是及时而必要的。
鲁迅在《我之节烈观》中提到战败后无人分析战败关键的问题,这似乎也反映了当代社会对于问题根源的忽视。贪腐、犯罪、道德沦丧等问题层出不穷,但人们往往只是事后责备,却缺乏对问题本质的深刻分析。社会的发展是否真的意味着进步,亦或只是表面的繁荣,这需要更多的人深度思考。
许子东对于当代社会的观察敏锐,指出人们沉溺于低俗文化,看似快乐却在事实上迷失在无意义的娱乐中。他提到自媒体兴起,人人可轻松发言,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淹没在庸俗的言论中。这也引发了对于文化价值观的反思,对于社会对于精神追求的偏离。社会需要有高屋建瓴的引导,需要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在文化传承中得以保留。文化不能每人投一票,丹尼尔·贝尔的言论为这一观点提供了理论支持。
最后,许子东以鲁迅的言论勉励人们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强调鲁迅的思想之火在百年后仍然闪耀,唤醒了沉睡中的国人。这种激励人心的呼声,是对于当代社会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于鲁迅思想永恒价值的再次肯定。
网址:学者:为什么100年了,鲁迅讲的话就像今天说的一样 https://mxgxt.com/news/view/733307
相关内容
为什么今天我们更加需要鲁迅?齐一民《柳浪梦寻》(7)“不太像话”的鲁迅,不太像话的外企
鲁迅当年每月工资360块大洋,这在今天算什么收入水平?
谈谈鲁迅(一):少年鲁迅与他的家世
“去鲁迅化”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莫言的观点值得深思!
五四前夕,再读鲁迅,我只说一句:鲁迅先生被低估了!
为什么鲁迅会说:“汉字不灭,中华必亡”
鲁迅的文学成就如何?李敖:没有长篇小说,是说不过去的
鲁迅和林语堂:成年人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鲁迅骂胡适10多年,为何后者从不反驳?晚年胡适:鲁迅是我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