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鲁迅会说:“汉字不灭,中华必亡”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与命脉,是一个国家传承的精神支柱。《诗经》曾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传统文化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实践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才能永葆生机,延续其独特的魅力。
有这样一个名字,如雷贯耳,妇孺皆知,叫出来是那么铿锵有力,却仿佛总有讲不完的沧桑故事,他就是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他为何会说出"汉字不灭,中华必亡"的话呢?
不畏浮云遮望眼
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清楚,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清政府闭关锁国,终究还是被列强的炮火所攻破,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代有识之士纷纷踏上救亡图存的道路,鲁迅就是其中一位。
鲁迅原名周树人,曾留学日本学习医术,在他的著作《藤野先生》中提到"如今中国一片狼藉,学习医术可以挽救伤者弱者的生命,却治不好他们的精神顽疾",于是毅然弃医从文,渴望用文字唤醒中国人沉睡的灵魂。
鲁迅在文学创作、思想研究、文学批评等领域都有着不朽的成就,对于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先生可谓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用手中的笔杆点醒了无数的灵魂,用词深刻且犀利的风格,受到了众多的推崇。然而在1936年,接受记者的采访时,鲁迅公然说道:"汉字不灭,中华必亡。"
此话一出,必然引起轩然大波,不仅震动了整个文坛,许多百姓也认为此话十分荒谬,可想而知,鲁迅先生是承受着怎样的心理压力,有多么大的勇气才说出了这样的话,一时间社会上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争论。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其实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言论确实有些刺耳,但如果回顾从近代至现代的中国历史,那么鲁迅先生的言论就十分切合时宜了,因为鲁迅先生口中的汉字,其实指的是繁体字。
可能我们现在无法理解,明明如今的白话文、简体字更方便书写与学习,为什么在当时会引起那么大的争论呢?其实,这与中国人固有的传统思维有极其重要的关联。
通过学习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国古代乃至清末,我国一直保留着封建残余,只有贵族和大家闺秀才有机会系统地学习知识,认识汉字,而且由于繁体字并不易书写与传阅,所以古时候的人们文化水平并不突出,经济与科技发展自然也得不到显著的提高。
鲁迅先生早已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那次答记者问之前就已多次表达过对汉字的看法,在《答曹聚仁先生信》中就曾提到:"汉字与大众化是势不两立的",而在他自己创作的《且介亭杂文》中也提出过类似的观点。
鲁迅先生认为汉字(繁体字)就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结核病,病菌是由内而外的,无论人民的思想多么先进,汉字(繁体字)都是深入人体的病菌,如果不从根本上除掉它,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死亡的结局。
其实废除汉字的思想最初并不是由鲁迅先生提出的。早就十九世纪末,封建社会后期,由于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当时的许多有志之士就开始了反思之路,不过激进派的人们主张全盘西化,彻底地摒弃落后的传统文化,首先要摒弃汉字,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可贵的,但方法过于激进,必然受到了许多的反对声音,无疾而终。
1917年,从美国留学归来的胡适率先在当时影响力极大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明确提出了废除晦涩难懂的文言文的主张,在当时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接着就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者倡导废弃汉字,使用其他的符号来代替汉字,自然也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在传承中创新
其实早在1917年,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问世以来,就预示着繁体字将要退出历史的舞台。可以说《狂人日记》充分反映了对中国历史的深思与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是一篇彻底的"反封建"宣言,也是鲁迅先生此后全部创作的"总序言"。
"汉字不灭,中华必亡"这一句自信的宣言,铿锵有力地砸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上,戳破了旧社会的丑陋皮囊。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一个国学大师辈出的时代,但当时的绝大多数人依然只是文盲,繁体字的复杂令人望而却步,社会发展极度不平衡,文化的革新刻不容缓。
直到1956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务院颁布了《汉字简化方案》,我们现在使用的简体字才慢慢地进入主流视野,一直到《简化字总表》的广泛推行,我国的文盲率才逐渐下降。
其实透过汉字演变发展的这一历程,我们似乎也能窥见文明前行的方向。"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得以进步",我们的每一步都要走得无比坚定且自信,泱泱华夏,其名维新,中华民族固然有着保守的本性,但绝不缺乏开拓的能力。
传统文化已经熔铸于我们的一言一行,如同我们观字念游龙,赏舞思惊鸿,吟诗即李杜,饮酒忆杜康。但作为新时代的人类,我们依旧可以推陈出新,古为今用。诸如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这样的创新文化样态,以幽默诙谐的现代化技术,迎合大众的审美喜好,宣传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则更加生动有力。
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但没有对传统的缓慢淘汰,就不会有进步。行走在消逝中,一切固化陈腐的传统注定无法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被埋入历史的尘埃,而我们也将更轻快地前行,将狭窄崎岖的羊肠小道铺成壮丽的康庄大道。
去其糟粕,革故鼎新,不是代表着放弃,我们不会忘记历史的影子,但我们可以保留着这份对历史的敬重,对文化的认同,去传承,去创新,去守住繁世间的那片心灵净土。
责任编辑:
网址:为什么鲁迅会说:“汉字不灭,中华必亡” https://mxgxt.com/news/view/19871
相关内容
鲁迅的精神是什么?当今社会还需要吗?鲁迅过了一把演戏的瘾
“鲁迅的艺术世界”在成都开展 展现鲁迅“温和”一面
林徽因怼她,张爱玲讽刺她,鲁迅也瞧不起她,他们为何看不惯冰心
鲁迅的后人今何在?儿子是高官,孙子成了大明星,名字很熟悉
鲁迅“宝剑赠英雄”
为什么说中文是世界语言的压缩包?
周令飞谈“鲁迅家事”:用生活细节还原一个真实、有温度的鲁迅
鲁迅代言奶茶还成“老烟腔”?搞“联名”营销还是得多读点书
为什么很多人谈“金”色变?《金瓶梅》是“淫书”还是“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