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鲁迅化”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莫言的观点值得深思!
他弃医从文,奋笔疾书,拿起笔头当枪杆,在阴暗的社会中呐喊彷徨,寻找时代的黎明拂晓,他笔如刀尖般锋利,不费一枪一弹便让敌人闻风丧胆,他用最简单明了的白话文,同旧时代和腐朽的社会做斗争,他被誉为“新文化的圣人”,与孔夫子齐名,他名为周树人,字豫才,笔名鲁迅,而如今,我们还需要他吗?
在当代百花齐放的文学界,涌现出无数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文豪”,他们如同流量明星一样出现了“更新换代”的情形,有不少专家公开发表言论,认为这个时代的文学如同火山爆发一样精彩,此前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确实如此,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时代的文学如此精彩,但以往的文学经典就要被否定了吗?比如“去鲁迅化”在如今便已经成为常态。
什么是“去鲁迅化”?为什么要“去鲁迅”?是谁提出的“去鲁迅化”概念?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在近几年,在文学界持续争论,无论是学者专家还是普通大众,都有种众口难调的感觉,最终也只能看着它成为常态,也莫衷一是,其实“去鲁迅化”就是把小学、中学等语文课本中的鲁迅文章去除。
而原因也很简单,首先是文坛精彩缤纷,优秀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而鲁迅的文章过于时代化,在那个时代是不折不扣的文学巨著,但在如今对于孩子学习来说,难免有些晦涩难懂,并且其中对于社会黑暗展现的一面,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所不利,但在很多80后、90后的童年印象中,谁不曾有过闰土拿着钢叉在月光下,田地里捕猹的画面呢?
那么是谁提出的“去鲁迅化”呢?其实这个观念并没有针对某个人,只是针对一种现象,从2013年鲁迅文章《风筝》被教科书删除后,鲁迅的文章“上岗”的少之又少,“下岗”却成为常态,而这种常态化的行为,让人很担忧以后孩子们以后会不会再也不记得鲁迅这个人物?更让人好奇的是,这种行为是文学界的进步?还是损失?
其实针对“去鲁迅化”,文学界多数专业人士是持有保留的态度,他们认为“去鲁迅化”不必要大惊小怪,只是用更好的文章去替代原有的文章,同时考虑到鲁迅文章的时代特性,在如今的时代很难去真正的理解文章的愿意,不利于孩子们学习,因此该保留的保留,该去除的去除。
而对于这个说法,普遍大众其实并不理解,因为如今的“去鲁迅化”,已经在走向一个“剔除”的方向,如果这样常态化下去,终有一天鲁迅的文章会被去除完,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也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对于当初拒绝诺贝尔奖提名的鲁迅,莫言是持有一种极其崇拜与认可的观点。
而作为一位现代文学界大文豪,莫言的作品深受鲁迅的影响,比如莫言的作品,被世界所认可,是由于他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但是国际文学界,一直认为莫言继承了拉丁美洲的文学风格,其实这一手法,鲁迅早在小说《铸剑》中已经使用,同时莫言也不避讳地说自己受到鲁迅影响最深的便是《铸剑》这本小说。
因此在谈到“去鲁迅化”时,莫言的话值得深思,他先用自己小时候的看法评价了鲁迅的文章,说到“小时候,我看到鲁迅的文章就头疼,真的是太难懂了,当时恨不得鲁迅少写点文章”,这一点,其实也是如今“去鲁迅化”的重要原因,但他接下来却说“从小就是受鲁迅的影响,一直模仿、一直努力的深入想超越,但受他的影响实在太深,始终不能也不愿从鲁迅的影响中跳出来”。
其实莫言的话换句话说就是,即使鲁迅的文章晦涩难懂,让很多孩子所讨厌,但从他如今的成就来看,这些文章对于一个人的文学素养有着极大的影响与帮助,因此我们也能看出,去鲁迅化对于文学界的影响,并非是一种进步,因为不能因为“难懂”便“去鲁迅”,莫言的话却是值得让人深思!大家如何看待呢?留言评论一起讨论吧!
其他精彩文章:
90后才女表演人体书法,连看10遍也没看懂,网友:怎么好意思写?
他用拖把写书法卖23万,自称“吼书”媲美王献之,网友:难以欣赏
84岁韩美林抱2岁小儿画画,却因老来得子被质疑?网友:不负责任
责任编辑:
网址:“去鲁迅化”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莫言的观点值得深思! https://mxgxt.com/news/view/21690
相关内容
为什么鲁迅会说:“汉字不灭,中华必亡”鲁迅的精神是什么?当今社会还需要吗?
余华:鲁迅是我这辈子唯一讨厌过的作家
为什么要阅读?
从余华“讨厌过”鲁迅,看“去鲁迅化”的潮起潮落
“神佛要这样,林黛玉也只得罢了”,贾母为什么这么说?
鲁迅代言奶茶还成“老烟腔”?搞“联名”营销还是得多读点书
莫言在《晚熟的人》里写道:“年轻的时候,爱上什么都不为过。”
成年男人的爱情,没有什么纯粹可言,主要看这两点
为什么我们总是做出自私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