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惟纯:一个人痛苦的根源,没有把自己活明白

发布时间:2024-06-02 20:41

内容来源:笔记侠(ID:Notesman)

责编|智勇排版| 五月

第8292篇深度好文:7265字 | 14分钟阅读

思维方式

笔记君说:

人生的很多痛苦,就是过度向外求,没有向内看。

我们总是试图从外界获取幸福与满足。我们渴望功成名就,期待拥有更多的财富和地位,以为这些就能填补内心的空虚。

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寻求爱与关怀,一旦得不到便觉得世界崩塌。

我们关注着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努力活成他人期待的样子,却逐渐迷失了自我。

为此,笔记侠采访了金惟纯老师,他曾被称为“台湾新闻界第一才子”,也是中国台湾商业周刊的创办人、一件事学习中心创办人。

在采访中,金惟纯老师谈到“外界的一切都是如此变幻无常,一切可能转瞬即逝。唯有向内看,不再执着于外在的得失,与自己和解,才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以下为采访整理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人生的意义,是活出自己

1.人生的意义,来自于内在的成长

年轻的时候,我特别想明白人生到底是怎么回事?生而为人的意义是什么?

当找不到答案时,就会产生抑郁,或者没有意义的焦虑感。这种没有意义的焦虑感,其实是生而为人自有的本体焦虑。

生而为人,有三个本体焦虑:第一,是对生死的焦虑;第二,是自我要求,自责的焦虑;第三,是意义的焦虑,这是人特有的焦虑,是其它物种所不具备的。

为了逃避本体焦虑,很多人不愿面对自己。他们处理意义焦虑的方式是不看、不听、不想,通过向外追求,把自己生命所有的空间都填满。

但无论你是成功,还是失败,无论你幸福,还是悲苦,在真正面对自己的时候,必然有本体焦虑。

向外追求,其实是在逃避自己面对本体焦虑,这时会有很多“借口”,会有如此想法——“现在我没钱,有钱就不焦虑了;现在没成就,等我有成就不焦虑了。”

你以为是这样吗?不是的!以我的经验来讲,在我达到了事业成功、家庭和睦等世俗的幸福标准时,我依然没有深深的满足感。

当在外部取得成功和成就时,为什么还是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呢?基于此种感受,我又向内走。

我开始思考——我到底忘了什么事?我一直找寻答案,在书本上找,去请教他人,但最后感觉知道了答案,但问题并没有解决,因为真正的满足感和真正的意义感不是头脑可以找到的。

用头脑去理解和找寻答案,就算告诉你如何才有满足感和意义感,你依然会不满足,依然会觉得没意义。

后来,我觉得自己应该是忘记了一件事——忘记了“学怎么活?”。我们学了各种专业知识、理论、技巧和方法,但却忘记了“学怎么活”,难怪最后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所以,我开始认真地投入时间去“学怎么活?”。我读了10年书,但在书本中找不到答案。后来在很多机构中一面学习,一面做义工。在做义工的过程中不断地为他人付出,不断修正自己。

一段时间之后,我内在的生命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变,其中最重要的改变是有一天突然看到了一直在追寻的人生意义。同时,好像焦虑感没有了,因为有了意义感之后就没有了意义焦虑。

我们一直都在往外追寻各种关系,各种缘分,但我们忘了回过头来面对自己,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我在付出的过程中一直不忘回过头来修正自己,最后终于更如实、全然地面对自己,接受自己。

我感到每天生活都有很深的意义感和深深的满足感。我很清楚,意义感来自于个人内在的成长,在不断修正自己的过程中越来越如实地面对自己,无条件地接受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完全和解。

2.行有不得,当反求诸己

想要活得好,关键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身上。

人生的事分为三件:老天的事、别人的事、自己的事。

不能解释原因的事就是老天的事,比如运气;可以解释原因的事很多是别人的事,因为别人如何才导致事情变成这样。

出了问题,我们常常怪别人,要管别人。但其实,管别人的事极其困难,效能很低。因为一个人要改变自己都很难。

你管不住自己的嘴,管不住自己的行为,还管不住自己的念头,也管不住自己的情绪。人的行为有时候是无意识的,该做的事情不去做,不该做的事就做了;该说的话说不出口,不该说的话脱口而出。

一个管不住自己的人,怎么可能管好别人?但我们却把人生的精力都用在了别人,而没有把自己管好。

外面的事情都是缘分,真正的原因是自己!当我们把注意力从外面的世界中转到自己的内在时,就有了觉察。活得好的人,一定是清醒的人,会对自己的事情全然负责。

如果在事情中过不去,在关系中过不去,你就要问问自己——我怎么了?我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每次碰到这件事我都要生气?为什么明明知道结果不好,还是没有办法改变自己?

直到有一天,别人那样,但我不再这样,结果也就不一样了。从此,你的人生就开始觉醒了——你会慢慢看到自己的念头纷飞,看到自己的情绪起伏,看到了自己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情绪模式和表达模式。

3.顺境是福报,逆境是功课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这次可能是疫情,下次可能是金融海啸,也可能是失业潮。不如意是常态,这些只是不如意的事情之一,我们不能靠外在的发生让我们如意,世界也不可能让你如意,那只是你的“妄想”。

疫情只是比较大的不如意事件之一,因为它影响了所有人。而个人有太多的小小不如意了,这个人误解你一下,那个人又让你委屈一下。

所以,生在人世间,不可能只处于顺境,一定会有逆境。一个活好的人,顺境与逆境对他没有差别。我认为,人生的顺境就是你的福报,人生的逆境则是你的功课。

为什么会有顺境?你所努力的、你所喜欢的、你所擅长的,都是你的福报。

但是,别以为那就是你厉害,真正厉害的是你能面对你不会、不擅长的事情。那些你最想逃避、最不愿意面对的事情,会没完没了的来找你,这就是你的功课!

在顺境时,你要修你的慈悲心,修你的谦逊,愿意归功于人。你告诉大家:不是我厉害,而是大家一起的功劳,每个人都有贡献。

而逆境是老天给你出的功课。当你每次碰到逆境都能过关,并还能有所成长,你就不再焦虑。因为最大的困难、“无常”不是外面发生的事,而是你内在的念头与情绪。

当你能看清自己内在的无常,用平常心来对待,你的人生还能有什么过不去的事呢?有了平常心,你的顺境与逆境都没差别,什么事都可接受。

所以说,顺境修慈悲,逆境修智慧。

二、不求外果,只看内因:

从连续5年亏损,走出一路长红

1.企业的经营问题,赖不得别人

我在创办《商业周刊》前几年,常被称为“新闻界才子”,其实内心也蛮自负的。

但一创业,才发现经不起考验,创业前五年,一直在负债经营。那段时间一直很焦虑,怎么做都行不通,怎么做都搞不好,各种点子都无效,用尽各种资源最后一场空。

怎么办?无路可走!最后终于逼着自己向内。

那时的向内,不是有觉察,不是我有智慧,是我知道向外已无路可走,无处安身立命,各种方法都用过了,都没有用!

既然无用,只好抽离,逼自己向内。那段时间,我只读一些修身养性的书,修禅,因为我觉得外在已无法掌控,只得往内“反求诸己”。

最后,我终于看到:这个事业是我创的,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合作伙伴也是我们自己凑到一起的;员工也是我们招的;公司的大方向也是我们定的!那还有什么可以怪别人呢?一切都是自己的错!

在那一刻,我“反求诸己”,生出了惭愧心。我带着一颗惭愧心进到公司,只想着今天是不是能少犯一点错误?今天能不能做一两件好事?能不能让一起共事的同事开心一点?

我开始把自己缩得比较小,降得比较低,不敢再自以为是,不再觉得“别人怎么样”,开始把事情归咎于自己。

从那一刻起,我成为一个真正的领导人,我开始成为一个有承担的人,我愿意承担所有人的错,因为错的源头都在我。

在我内在产生很大变化的时候,公司也开始好转。我变真实了,我的同事也变真实了,我把自己回归到事物的本质。

我觉得是因为我的状态影响到了周围的人,我变真实了,我的同事也变真实了,工作氛围也开始转变。

因为氛围上的转变,结果就慢慢呈现出来了,发行量、广告量全部都起来了,而且速度超乎想象。

因为新闻刊物这个产品是人文导向的,在记者编辑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起心动念都呈现在产品中。

所以,人改变了,产品也就变了,读者、广告商对我们的看法开始全部改变,从谷底翻身,一翻翻了二十几年,一直保持了高成长,成为了台湾发行量最大的商业类杂志。

2.问题的根源,来源于不肯认错

回想当时,我好像一个彻头彻尾的表演者:作为一个老板,我比你们反应更快,更敏锐,我能一针见血地看到问题,想出绝妙的点子。

我一直都在证明我是最厉害的人,难怪把公司做成这样。后来我生惭愧心,当着全公司员工的面,承认自己一无是处,承认一切错误的源头是我。从那一年开始,公司才有了如此的转变。

在这件事中,我原来一直在别人身上找原因,要修正别人,改变别人,结果发现根本无效。于是,我回到内心,我自己去改变,向全公司认错。

你要知道,认错具有极高的效能!你想想,一个公司做了多少管理,浪费多少资源,原因就在于大家有错不认,不更改,都在逃避。

一件事没完没了地推来推去,就是为了证明是别人的错。公司所有的奖惩,所有的流程,所有的会议都在做这件事,浪费了多少精力啊!

如果一件事不及预期,大家都站出来说,可能有我的错,我有哪件事没做好造成了最后的结果,那不就省事了吗?如果一个公司的员工都愿意认错,愿意改正,那这家公司将无比强大。

如何让你的团队变成这样?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老板去认错,认错就是一种承担。你能承担多少错,证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领导。

10件事中,有9件事是别人错,你认1件,对不起,你的承担力不够,做一个老板就应该全部认,因为源头都在你。

3.企业文化,是CEO活出来的状态

我在公司做得最重要的事,是带领全公司在做每一件事时,都想到“读者第一”。

这件事很难,因为绝大数人都是想到自己,如何轻松?如何得到别人认可?如何升职加薪?如何超越同事?

他们从头到尾,做的所有工作都在想“我”,就是没想到自己的读者。

所以,不管是哪个部门,永远要把读者的利益放在第一。这件事很难,但这件事做到了,其他事情都简单了。

因此,那时我做的重要的事,就是带着全公司的人,彻底爱上了我们的读者,关心他们,了解他们之所需,尽我们所能去满足他们的需求。

怎么才算真正的读者第一?我讲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有次公司的记者写了篇偏负面的报道,报道对象是我的一个好朋友,而且在杂志社最困难的时候入股了杂志社,还是杂志社的常务董事。但这层关系我并没告诉记者,记者按照他的职业素养写了那篇报道。

结果可想而知,好朋友非常生气,他说:这不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吗?而且最困难的时候是我支持了你们,你们的记者把我们公司写成了什么样子?

于是,我问他:我们的记者写错了吗?他有没有恶意?是不是故意收集负面讯息来写报道?如果有,我立即改正。

他找不出来,也不理我,我就只能一直说对不起,但不做任何处置。

事后,我在公司只字未提。有一天,总编辑慢慢了解到:原来那篇报道的老板居然是我朋友,而且是杂志社的常务董事。他也明白了,我作为公司老板,真的是在为读者负责。

另外一件事,我们报道了台湾最大航空公司CEO的负面讯息,而这位CEO下令将我们杂志从他们公司的商务舱中撤下来。实际上,他们的发行量很大,撤下了对我们还是有些影响,于是发行部门找到了我,看我能不能向那位CEO道歉,让他消消气。

我把报道拿出来,找到总编辑,问他:这篇报道有写错的吗?没有!有恶意吗?没有,比较中肯,事实也清楚。于是,我说这件事我们不处理!

过了半年,发行部门又告诉我杂志又上商务舱了。我问怎么回事?原来乘客发现商务舱居然连《商业周刊》都没有,就投诉了,投诉一多,影响大了,航空公司又让上架了。

所以,对待用户就是要玩真的,道歉要真,认错要真,这不是策略!不是方法!不是技巧!只有真心才会进行认错。你说“读者重要”、“用户重要”,那就做给他们看!

这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是写标语,不是找专业人士研究出“使命、愿景”,而是看老板讲什么,是不是言行一致,尤其是碰到挑战的时候,是不是仍然如故地坚持。

所以,很多老板面对外在的无常,在外面找不到答案,我的经验或许可以供他们参考——回到内在做自我反省,向公司所有人认错,调整自己的行为,把全部精力放到事物的本质之处,如实地面对,不再妄想。

内在清晰了,外在自然会清晰。

三、未来几年,越专业可能越危险

1.别用上一代的价值衡量下一代的成长

中国大陆经历了几十年的高成长,现在经济开始下行,年轻人好像怎么做都不会成功。其实,台湾也经历过高成长的过程,但现在人均GDP从百分之十几降到百分之几,甚至负增长。

在10多年前,我在台湾就写过一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代人与一代人的不一样。有一代人从20岁到60岁这40年,一直比较顺,台湾的GDP增长了40倍。而现在的年轻人20多岁才入职场,到其退休,人均GDP能涨1倍就该偷笑了。

所以,那一代成长40倍的人,只要不落队就会有所斩获,就算买一个房子也就增长几十倍。你不能用这样的价值观去要求下一代,那一代的起点那么低,天花板那么高,中间有40倍的空间让你翱翔,大家各凭本事,掌握机会,当然各有斩获。

另一代人的起点高,但天花板却低,之间可能有4倍甚至更低的空间。你叫他用上一代人的方式来安身立命,以世俗的赚钱,创造的财富来衡量人生价值,那他们的确是失去的一代,他们大多数人都会变成输家。

所以,对年轻人不能只强调收入的高低、财富的多寡,这个价值观该扭转了。

当然,从政府的职能来讲,有一段时间是需要把经济增长上去。但从个人的角度看,未来是机器人与AI的时代,失业率可能会越来越高,大部分人都不用上班。

这不是黑天鹅事件,这是灰犀牛事件,是一定会发生的。原来传统的高成长已经没有了,也意味着大家都没有机会了。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很难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终于从生产线上被解脱了。现在的事情是人该有的事情吗?其实不是,它是人类历史很奇怪的变体。

人在生产线上做同样的动作,不是人该过的日子,这样的日子终于要结束了,不是挺好吗?人的精神,人的生命状态被解放了,就有机会去探索不同的世界。

这也印证了我所说的——人生只有一件事,活着!外在的无常很大,未来还有更大的无常。外在越无常,内在的生命状态也就越重要,内心越稳,才能经得起外在风高浪急的无常。

2.无用即有用,无常乃日常

你要问我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普通人应该如何发展?

在《人生总会有答案》书中,我的两个女儿也问我大学要选什么专业做主修,我建议“越没用的越好”!

因为越有用的东西越有套路,越有逻辑,越有规则,未来被取代得越快。如果你要以此安身立命,你的后半生就没了,你辛辛苦苦搞了一辈子的专业,临到中途,发现没用了。

现在认为有用的东西,在未来的世界中很多都是没用的。未来世界的价值观在哪里?

所以,未来终会回到生命的原点,人不用再为经济活动而奔忙,也不会因为经济活动产生比较,产生挫折或傲慢,那个时代过去了,未来的世界是比谁活得更好!

四、境随心转:保持平常心

1.真正的苦痛,是内在的解读

人生的重点不在于趋吉避凶,而是“顺境逆境都有平常心”。比如在吃苦这件事上,活得好的人则不会感到苦。

所谓“吃苦”,可以分为内在的苦和外在的苦。对于外在的苦,很多人认为是好事,也有人认为是坏事。但你也会发现,外表比较顺的人,外在不苦,可能内在比较苦。

而真正活好的人,内在不会苦。外部的挑战、亟待解决的问题、逆境,都是外在的苦。内在不苦,是因为他的人生已有经验,不管发生什么都过得去,他的苦没有白吃,每次吃苦都会有新的收获,他对苦已经有一种不同的感知。

因此,我们才会有一句俗语:跌倒了,不要随便站起来,你一定要捡个宝贝再起来。

宝贝是什么?是你从吃的苦中得到的教训。得到了教训,同样的状况你不会再跌倒。每次都能收获这样的经验,你再吃苦的时候也就不苦了。

所以,真正的苦不在外在,真正的苦是你内在的解读,是对外在的发生所出了那样的解读,才让你升起苦的情绪。

同样的发生,做不同的解读,感知、情绪就会不一样。所以,外在苦,内在不苦,才是一个人活好的状态。活不好的人,外在苦他一定苦,外在不苦他还是苦。

2.目标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过程

活到最高境界的人,是不需要目标的。当然这种境界实在太高,当你越活越好的那一天,你真的不需要目标了,你只需跟着发生,随缘而行!

对普通人来说,还是需要目标的。你要清楚目标与旅程的关系,目标是要去的地方,到那个地方的过程都是旅程。为什么要定目标呢?让旅程有方向感,有动力,因此需要目标。

但真正重要的是在旅程的过程中,每一刻、每一次、每一分,其实都是享受的。因为有了方向感,有了动力,可以全然地经历这个旅程,并让自己在过程中不断地成长。

当达到目标时,旅程中所得到的乐趣与成长就已经足够了。因此,对目标已经是平常心了,已经不再执着。

否则,在过程中你会焦虑,你怕达不成,付出那么多,吃那么多苦,结果没达成,不是太亏了吗?你会计较目标,无法用平常心看待目标。

活得好的人,也在定目标,但他把目标当作方向,当作动力。全然去经历他的余生,在过程中有全然的体验,还有因体验而生发的成长与智慧。所以,每一刻他都是够本的,每一刻都会越来越开心,越来越全然。

所以,定目标也不一样,有人是为了终点,有人是为了过程,目标的不同,心境也自然不同。

五、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人生,要做减法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句话,点明了人生要经历的两条路径。

“为学日益”指的是,我们要向外在学习,学专业、学理论、学知识、学方法、学技巧,从而解决外在的事情,这是外在能力的积累。

“为道日损”则强调追求“道”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减少、舍弃的过程。这里的“损”并非是损害,而是指摒弃那些纷繁复杂的欲望、执念、偏见和不必要的外在束缚。

王阳明讲“致良知”,也是我心光明,讲的也是内在。

人世间所有的一切,实际你都有了,只是你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因为你的本性被周围的环境熏染或被自己的习气熏染了。因为被阻碍了,你内在强大的生命能量,智慧的光芒就透不出来。

只有不断做减法,把你周围的业力、被熏染的东西去除,让内在的生命能量全部放出来,你的人生才能大放光明,活出全然的自己。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

责任编辑:

网址:金惟纯:一个人痛苦的根源,没有把自己活明白 https://mxgxt.com/news/view/6861

相关内容

一个人痛苦的根源:没有《把自己活明白》
一个人最大的灾难:跟自己过不去
古代一种刑罚的行刑过程长达两年,开始时不痛苦,最后却痛不欲生
她戴上虚晃的面具,只为弄清自己的本质|纪念艾米莉·狄金森
【荐读】 分寸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偏执型人格:跟谁在一起,谁痛苦
谢泳:真正的学者会把深奥的东西说明白,凡是说不明白的,其实自己也不懂
对自己的好,永远不会被浪费
低成本富养自己的方式:读书
一个人最傻的做法,就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