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死前为何决意要杀魏延?别被演义给骗了,真相唯有4个字

发布时间:2024-08-09 13:43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句歇后语实实在在地反应了蜀国后期面临的武将不足的困境。刘备在匡扶汉室的路上因为其人品引的各路英雄豪杰纷纷投靠,蜀国最鼎盛的时候文臣武将可谓是人才济济。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武将战死在了杀场,有的则因为年龄的问题无法再上战场,蜀国逐渐出现了人才慌。相比于其他武将的结果,魏延被马岱所杀的结局让人倍感意外。魏延追随刘备入蜀之后,立下的战功也不少,被封为镇北将军。

按理说到了蜀国后期魏延应该更加被重用,相反魏延却因为长有反骨被自己人杀了。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前为什么决意杀魏延,很多人都相信《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其实不然,读者都被《三国演义》骗了,魏延被杀的真相只有4个字。

蜀国名将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夏九姜维,熟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这是三国时期各国武将武力值得一个排行榜,当然这个排行也是有争议的。魏延虽然榜上无名,但是他为蜀国立下的功劳依旧是可圈可点。

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虽然说《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周瑜、司马懿等人的谋略进行了着重的描述,可是他们运筹于帷幄之中,真正去实施他们计谋的还是广大的武将。因此三国也涌现出了众多的武将。

诸葛亮作为蜀国的肱股之臣,深得刘备和刘禅两代君王的信任,他除了在谋略上高人一等,在选人用人上也是独具慧眼。除了关张马黄赵五虎上将,还有蜀汉十四名将一说。魏延虽然不是五虎上将,但是他的能力也是很出众的,因此刘备在位的时候十分的器重他。

刘备去世之后,扶不起的刘阿斗继位,诸葛亮以相父之名辅佐,但实际上蜀国的大权都在诸葛亮的手中。最奇怪的是诸葛亮一生为人豁达,却对魏延这个人心存忌惮,刘备去世之后他就处处压制魏延。

被人排挤的滋味自然是不好受的,所以《三国志·蜀书·魏延传》记载,魏延竟然毫不避讳地说:“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魏延公然表达对诸葛亮的不满,自然而然也传到了诸葛亮的耳中。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由此就给魏延安排了一个“脑后有反骨”被杀的结局。魏延死后,蜀国唯一一个能与五虎将实力匹敌的大将也死了,于是才有了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歇后语。

性格使然

其实很多人都被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给骗了,魏延被杀的真相只有4个字,那就是性格使然。诸葛亮如果认准了魏延是有反骨之人,就不会等到自己死后才动手了,以他对蜀汉的忠心,一定会在自己死之前替刘禅清除所有的障碍。

性格决定命运,魏延被杀就是他的性格使然。首先魏延虽然不是五虎上将,可是他的功绩却不小。魏延与黄忠一同平定了广汉郡,又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提出了子午谷奇谋,还打败了郭淮、费曜等人。

关羽、张飞等人在世的时候,魏延的的功劳和地位还没有那么显著,可是到了蜀汉的后期,元老级别的武将只有魏延一人,他在军中威望甚至成了可以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人物。

军中有一个有威望的武将原本是好事,毕竟有利于军心的稳定,但可惜魏延功高震主却又性格孤傲。

到了蜀汉后期,朝中影响力比较大的人物就是诸葛亮、杨仪和魏延,杨仪颇有诸葛亮的风采,精通军事谋略和政务,而魏延则是武将中的领军人物。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诸葛亮死后,蜀国就有可能是杨仪和魏延一文一武辅佐刘禅,但可惜的是杨仪和魏延两个人互相看不上眼。

魏延在朝中资历老、战功高,加上他的性格孤傲不合群,一般的人看到他都会礼让三分,不跟他争高下对错,久而久之魏延在朝堂和军中更加的目中无人。

而杨仪则和魏延有些相似,他也是一个自视甚高的人,因此他在任何场合都不会谦让魏延,这就让魏延对杨仪怀恨在心。

同样都是效忠蜀汉,可是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有不同的意见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由于魏延和杨仪互相看不上,他们意见相左的时候就容易把正常的矛盾升级为两人的争执。魏延是武将,情急之下甚至会拿刀来威胁杨仪。

悲惨结局

文臣和武将不和,这必定会引起朝廷的内乱,诸葛亮在世的时候还能牵制住二人,一旦诸葛亮去世,杨仪和魏延之间水火不容的矛盾一定会给蜀国埋下隐患。

杨仪和魏延之间的矛盾就连东吴的孙权都知道,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杨仪的谋略过人,魏延骁勇善战,当二人不能并存的时候,诸葛亮选择了杨仪。

所以诸葛亮在自知自己命不久矣的时候,对身后事做了安排,这也是他为蜀国最后能做的事情了。首先就是自己去世后秘不发丧,大军逐步后退,让魏延负责断后。诸葛亮还专门交代了,如果魏延不服从安排,就任由他去不管了。

《三国演义》中写道,诸葛亮临终留下遗言,让马岱杀了魏延,原因是朝中无人能够压制他,还给杨仪留下锦囊妙计配合杀魏延。这与历史上诸葛亮对魏延的安排显然是不符的,很多读者因此也都被《三国演义》骗了。

真实的情况是魏延在诸葛亮死后主张继续进军,这与诸葛亮临终安排的计划背道而驰。魏延自认为诸葛亮死后,蜀国再无人可以压制他,他也想当一个掌握蜀国命脉的权臣,所以他才提出和诸葛亮不同的计策。

但是魏延高估了他的影响力,诸葛亮在蜀国群臣心中的位置是无可替代的,诸葛亮去世之后几乎所有的人都丧失了斗志,很多人都同意杨仪退回蜀中的建议。加上魏延平时为人性格跋扈,得罪了不少人,因此几乎没有人拥护他的建议。

随着魏延和杨仪矛盾的不断深化,费祎、蒋琬等朝臣也不支持魏延,魏延逐步成了众矢之的,最后被马岱所杀,还被诛杀了三族,一代蜀国大将就这样悲惨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纵观魏延的一生,如果他的性格能够谦和一些,也不至于落得个如此下场。

小结:

《三国演义》以陈寿的《三国志》为蓝本,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争斗为背景,但小说毕竟有虚构的成分,所以小说中关于一些人物和事件的描写都与历史史实有出入。

比如诸葛亮为什么在临死之前决意杀了魏延,小说中写的是因为魏延谋反,实际上读者都被《三国演义》骗了,魏延被杀的真相只有4个字,性格使然。功高震主又桀骜不驯,这样的人注定会成为众矢之的。

责任编辑:

网址:诸葛亮临死前为何决意要杀魏延?别被演义给骗了,真相唯有4个字 https://mxgxt.com/news/view/22824

相关内容

为何诸葛亮死前决意杀魏延?别被三国演义骗了,真相揭开就4个字
为何《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无力匡扶蜀汉?都怪猪队友太多
未卜先知?《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为何说诸葛亮“不得其时”?
陆逊火烧连营后,为何不追击刘备,别再被三国演义骗了
苏轼用一首诗讽刺诸葛亮,短短二十个字入木三分,写得真有道理
诸葛亮祈禳星辰以延续生命,岂知紧要关头竟遭魏延扰乱 怀旧影视佳作
吴用放到三国演义,是什么水平?比肩诸葛亮、荀彧
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为何很多人觉得“烂尾”了?
名著新看点:诸葛亮为什么会错看马谡?
三国正史猛如虎,一到演义就成鼠,捋一捋罗贯中笔下最冤的3个人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