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卜先知?《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为何说诸葛亮“不得其时”?
“卧龙虽得明主,但不得其时”乃是《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司马徽所言。至于司马徽为何能做出如此精准的预判,是因为他开了上帝视角。没错,就这么简单!
《三国演义》是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文学作品,当时距离三国时期已经过去一千年,对于三国的历史,罗贯中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审视的,蜀汉被曹魏所灭,这对于他来说是既定事实。司马徽虽然历史上的确有此人,但并无记载他曾经说过这句话。因此,罗贯中“安排”司马徽说这句话,实际上是他本人对于魏蜀两国兴亡的看法。在已经熟知历史走向的罗贯中看来,蜀汉被消灭的原因在于诸葛亮出山过早。
当时的刘备可以用无立锥之地来形容,他空有廓清宇内之志,但只能窝在小小的新野城中。诸葛亮是个忠诚的人,他既然追随刘备,则必然会竭尽全力为刘备出谋划策,为了刘备的基业他不惜耗尽自己的精力。从无到有的过程,是最为艰难的,作为这个过程的经历者,诸葛亮的健康一定会受到损害。刘备的年龄比诸葛亮大二十多岁,刘备百年之后他的基业必须靠诸葛亮支撑,而健康状态不如人意的诸葛亮,一定难以支撑太久,一旦诸葛亮出现问题,则蜀汉危矣。
罗贯中的设想中,诸葛亮出山应当是在刘备至少取得一块基本盘的前提下,诸葛亮不必劳心劳神,可以顺利实现基业的平稳交接。
如果不是对历史开了上帝视角,仅仅按照《三国演义》的设定,司马徽是绝对不会说出这种话。因为《三国演义》中,兵力是无限的,区区蜀汉居然能在夷陵之战中发动七十万大军,而诸葛亮北伐次次出动的军队都在十万以上,这样的设定直接抹平了蜀汉和曹魏在经济、人口上的差距,如果真是这样,那诸葛亮北伐成功还真不是啥难事。司马徽也不会说出此言。
因此,司马徽说诸葛亮“不得其时”,实际上是罗贯中借助小说来阐述自己对正史的分析与理解。但因为时代的限制,罗贯中并没有能够以唯物史观去观察历史,他忽视了经济和资源对争霸战争的决定性作用,而将成败归因于某些重要历史人物身上。如果按照正史而论,诸葛亮如果晚出山,刘备很可能连一块根据地都拿不下来,因为在诸葛亮出山之前,刘备虽然纵横天下多年,但没有形成一个理论化的发展规划,这对于逐鹿中原而言是致命的。
无论诸葛亮何时出山,只要他选择蜀汉,他的一生注定会经历“壮志难酬”的遗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责任编辑:
网址:未卜先知?《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为何说诸葛亮“不得其时”? https://mxgxt.com/news/view/19756
相关内容
为何《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无力匡扶蜀汉?都怪猪队友太多吴用放到三国演义,是什么水平?比肩诸葛亮、荀彧
诸葛亮祈禳星辰以延续生命,岂知紧要关头竟遭魏延扰乱 怀旧影视佳作
《三国演义》经典十大名句排行榜,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小说《买话》:中国现实土壤中,长出自己的先锋文学
东西问|余中先:法国作家为什么喜欢追寻中国形象?
半生心力傍梅边——我所知道的许姬传先生
一篇未完成的采访稿——纪念任允正先生
命里出现这三种人,多半是来“害你”的,别傻傻不知道
山水何以成为中国文化之象征?|评巫鸿《天人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