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电影粉丝消费现象与流量明星效应
导语:青春电影粉丝消费现象与流量明星效应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针对2013年电影《小时代》中的“郭敬明现象”和2019年电影《少年的你》分析国内青春电影中两种典型的粉丝消费现象:剧本文学的忠实粉丝效应的消费语境与明星个人的粉丝效应的消费语境。本文试图以这两部电影为例,探索以上两种类型是如何消费粉丝成为长线票房,并对电影起到催化剂和放大镜作用的。
【关键词】《小时代》;郭敬明;《少年的你》;易烊千玺;粉丝;青春
近两年来,青春电影突破了旧题材的固定套路情节,在华语影坛冒出创新的枝芽,加上受众关注度不断攀升,青春片重新夺下华语电影市场份额。我国自制的青春片电影原创力度本就不高,2013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引领青春片热潮,迎来青春片的百花齐放时期。校园青春文学与青春电影结合的影片数量达到了青春片总量的百分之五十,是众多改编方式中最为庞大的一种。同时小说改编的电影的票房转化力也是最强的,因为书粉与观众的契合度较高,剧本本身自带粉丝流量和期待视野,传播优势与内容优势较高,所以这百分之五十的校园青春文学改编电影就能输出整个青春片市场63.9%的票房。要说最懂得玩转粉丝经济的电影人,当属郭敬明莫属。2013-2019年,郭敬明凭借《小时代》系列影片成为目前青春片电影累计票房最高的导演,四部影片累计票房近18亿。郭敬明三个字已经成为了一种符号,一个青春的代表。电影自产生以来,就频频与文学产生联姻。大量的中外名著改编成电影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影像的魅力无穷之大,而将图书复制到电影便是内容创造其魅力价值的方式之一。
文学创作是郭敬明电影“吸金”的源头。郭敬明笔下的青春小说以及散文一经出版,立即稳占图书销售头把交椅,并迅速将他推上了中国作家富豪榜首位,粉丝数量也成倍增长。他以“文学”为源头、以“粉丝”为受众的独特产业链条,从码字开始,一步步打造出了属于“郭敬明”的文化商业版图。小说的畅销本就积累了高人气,电影从题材上选择了有着粉丝观众基础的故事,符合观众的欣赏口味,加上商业化的营销运营,取得不俗成绩都是投资人意料之事。郭敬明作品鲜明的特点就是迎合青春期学生,所以他的粉丝群体也主要集中在15到25岁,其中又以初高中生为主,粉丝比例大部分是女性粉丝,所以粉丝狂热度和忠诚度极高,号召力很强。正值青春期的他们心理情感细腻,较为敏感,时常感到寂寞无助没有人理解自己,他们冲动情绪化。所以看似反抗成人违背传统文学的作品恰巧能让一群青少年读者感同身受。在经历了前期文学作品像“培育市场”一样地准备投资,随着自己拥有的潜在消费者(也就是“粉丝”)的消费能力逐渐加强,郭敬明开始转战电影圈,套现了巨额收益。郭敬明从文学走向电影,从作家走向商人,不仅做到了经济学中的商业成功,更是传媒业中的辉煌,一直受到当时初高中学生的热烈追捧,并且持续拥有着庞大稳定的读者粉丝群。2010年前后,是“郭敬明粉丝消费”最强势的时间,连载了5年的《小时代》大卖,《爵迹》的预热也轰轰烈烈。细数90后这一代,多少人的青春都是在《最小说》、《最漫画》及最世出版的一系列书籍的陪伴下长大的。2013年,《小时代》搬上大银幕,彼时《最小说》还是年轻人最爱的刊物之一,郭敬明和他手下庞大的作者团队也拥有着一大批死忠粉,为了纪念他们的青春,不少人相约前往电影院,去欣赏那不会存在自己青春里的“高端青春”,去感受文章里描写的华服与名品,为时常“扯头花”的时代姐妹花喊出青春万岁。而组成《小时代》的那批演员,杨幂、郭采洁、郭碧婷、谢依霖、陈学冬等也用自己的高颜值和号召力以及所谓的宽广人脉为《小时代》的电影票房贡献力量。虽然最后电影口碑低到谷底,但好看的票房数据让郭敬明赚了个盆满钵满,也尝到了影视IP的巨大甜头。那些站在青春期尾巴上迷茫的少女们,也就是郭敬明《小时代》电影的目标受众,从激烈的口水战到震撼的电影票房,他们都无一例外的坚定地站在了《小时代》这边,出人出钱捍卫自己的偶像与立场,就像是捍卫自己叛逆的青春一样。粉丝的忠实消费行为也从另一个方面显示电影《小时代》定位目标受众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郭敬明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自己会定期对粉丝数据做整理、对比,也会关注电影的百度指数、话题讨论和点击排行,进而去分析受众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地域分布等,通过大数据采集信息,找准观众的需求痛点,并用到自己的电影拍摄中。例如《小时代3.0》中着重增加了周崇光这一角色的出场次数,除了剧情需要,主要还是考虑到大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这一角色受欢迎度很高。打通了传统出版与影视的链条后,郭敬明的公司也承接了更多电影和电视剧的剧本。不过在口碑方面,我们看到三部《小时代》系列影片豆瓣平均分为4.6分。但在青春片正火热的几年前,即便作品质量一般,制片方仍然能通过流量明星力挽狂澜——《小时代》系列就是最好的证明。时间步入2017年,国内青春片市场越来越多电影盲目跟风以流量明星为主打,有的名利双收,有的花了大价钱邀请到当红明星却最终给了资方一记“甜蜜暴击”。2017年20多部青春片集中上映,但总票房却只有1.66亿元。这直接造成了2018年青春片市场的冷淡。青春片靠改编小说消费粉丝的怀旧风潮大势已退,郭敬明的粉丝消费时代在后来的《爵迹》中已经行不通了。就算拥有多位顶级流量明星加入,《爵迹》还是因世界观太过庞大陷入暂停连载的巨坑状态,郭敬明的口碑一降再降,读者、粉丝、拥护者也开始流失。直到2019年,青春片开始回温,一匹黑马《少年的你》豆瓣评分直冲8.4。截至2019年10月25日,电影《少年的你》累计收获票房15.58亿,成为中国影史上票房最高的青春类电影,电影市场对青春片重拾信心。高票房不但是影片本身的实力体现,也可以说是粉丝经济带动下的流量明星效应的实力体现。《少年的你》女主角周冬雨是众所周知青春片“女主演专业户”。作为金马影后,周冬雨集号召力、演技、观众缘于一身。在2013到2019这七年间,周冬雨共在5部青春片中担任女主演,共斩获票房27.2亿元,是国内青春片当之无愧的票房女王。而影片的男主角易烊千玺作为当红男团TFboys的成员,一直有着超高人气,加上良好的个人形象,不断积累了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粉丝,个人话题度日渐攀升。因此《少年的你》能有如此好的票房表现,内容肯定是一切的基础,而内容之外该片的顶级流量明星的粉丝应援功不可没。《少年的你》作为一部匆忙定档的电影,能够在上映首日拿到破两亿票房,不得不说,这其中有易烊千玺粉丝很大的功劳。早在《少年的你》正式上映前,该片已经积攒了足够的热度。作为顶级流量易烊千玺主演的首部电影,粉丝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大规模的应援,让KOL化身宣发口,不仅极大限度地增加了《少年的你》的曝光度,还吸引到了一定量的路人前去观影。《少年的你》官宣定档不到24小时,猫眼想看人数已经突破100万,预售总票房突破5000万,官宣定档后57小时预售票房已突破1亿元。随后,粉丝在第一时间奔赴电影院观看影片,并在淘票票、猫眼和豆瓣等评分网站填充评分人数,安利影视作品,为《少年的你》的前期热度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直以来,对于单纯想依靠流量演员拉动票房的电影,即使是再大规模的粉丝应援,对长线票房来说也是杯水车薪。客观来讲,易烊千玺的粉丝在应援、包场、控评、安利等方面,确实给电影宣传带来了更大的曝光度。相较于大规模的粉丝应援支持,在日益成熟的电影市场环境下,易烊千玺对于这部《少年的你》,在流量热度与粉丝拥趸为影片增添话题性的同时,本身也在用优秀的表现,在影视作品中尝试转型。当下,粉丝与明星的关系,不再是以往“仰视与被仰视”的垂直关系,而是粉丝有效地介入到明星所在的媒介文本中,自主生产关于明星的海报、各类影像素材、表情包等。明星也因为包装的需要,塑造出不同于自身的形象。综合来看,粉丝眼中的明星在以一个“符号”的形式与之互动。美国社会学家柯林斯在互动仪式链理论中指出“互动仪式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社会结构的基础是互动仪式链,互动仪式的核心机制是相互关注和情感连带。”粉丝观看明星参演的电影,就是一种具有高关注度的互动仪式,影像符号通过视觉神经元镜像式模仿并调动着观众的情感。在互动仪式中,既消耗情感又产生新的情感,一旦符号被注入情境性情感,就能快速传播及循环。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可以把粉丝理解为明星或平台的目标消费群,首先他们喜欢追明星,其次爱屋及乌关注明星或受到他们的影响,产生消费。通过明星本人和商业活动变现,或者说把潜在客户转为消费客户相对比较容易,因为有较为明确的目标群体。跟以前相比,目前的明星和粉丝、和商业活动对接更系统化,已经形成一种商业模式或产业形式,可以说是早期明星代言的一种升级和深化。
总的来说,粉丝经济和流量红利确实能够助推影视作品,前提是作品达到一定的工业品质和情感诉求。因此,虽然粉丝和明星的关系建立在一种彼此精心建构的“符号”之上,但这种“符号”不能够被曲解和神化,任何与粉丝生活经验和正常审美相悖的作品,都会被市场抛弃。明星流量和粉丝消费在影视作品里发挥的作用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如果片方连基本的剧本和制作都不能保证,想要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把业绩寄托在明星流量和粉丝消费效应上,结果很有可能造成市场对整一类影片的倦怠和审美疲劳。高质量电影的诞生与繁荣,不仅要考虑到受众群体的审美需求,更需要不断提升电影人作为艺术创作者的素养。我们期待靠消费粉丝为主的电影剧本能通过新一代电影人大胆的创新和细致的统筹,成为兼具粉丝属性和艺术价值的高质量青春电影。
参考文献:
[1]占琦.影像乌托邦:网络社交中流量明星与Z世代粉丝的符码互动[J].新闻知识,2019,(08):36-38.
[2]段惠芳.浅析网络小说改编青春电影的特色——以<何以笙箫默>为例[J].电影评介,2015,(16):61-63.
[3]董子昂.“粉丝电影”现象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8,(21):76-78.
[4]刘艳华.媒介融合时代下青春文学的出版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5]褚金勇,陈楠.新媒体语境下粉丝群体的自我认同和社群建构研究——以“郭敬明百度贴吧”为例[J].教育传媒研究,2019,(06):82-87.
[6]陈书霞.网络青春校园小说的电影改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7]赵赛坡.粉丝、屌丝与互联网商业模式[J].文化纵横,2013,(05):76-80.
作者:尚淳 单位:广州大学
网址:青春电影粉丝消费现象与流量明星效应 https://mxgxt.com/news/view/137515
相关内容
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明星效应营销复杂,盲目跟风现象严重明星效应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刘亦菲看球赛背后的经济现象:明星效应对消费市场的影响
明星效应是什么消费心理
企业品牌为何偏爱明星代言?明星效应下的品牌曝光与流量占领
明星效应与电影票房号召力
“粉丝经济”崛起监管滞后导致明星流量变现乱象 专家建议依法规制
中央网信办:取消明星艺人榜单 不得诱导粉丝消费
明星效应助力网站流量飙升,揭秘明星与网站流量之间的奇妙关系
明星效应会成为购物中心下一流量收割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