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研究:粉丝群体冲突缘何频频发生?

发布时间:2024-12-11 00:23

近日,艺人姚琛、周震南因“发律师函互告粉丝”登上微博文娱榜热搜,引发广泛关注。有网民疑惑“明明最开始姚琛粉丝是针对工作室、周震南粉丝是针对节目组,为什么慢慢演变成姚琛粉丝和周震南粉丝的互撕”。

图1 相关热搜截图

这并非个案,近年来,粉丝群体之间的网络冲突并不少见。我们试图从中厘清粉丝群体冲突频发的原因。

01

在群体性网络冲突中粉丝行为的主要特征

网络环境中的粉丝往往是因相同或相似的兴趣爱好或信仰聚集在一起,具有高凝聚力、高组织化、高执行力等特点。

一是参与人数多,矛盾升级快。明星的粉丝群体庞大,在控评、反黑、举报等维护偶像的行动中,具有一致目标的庞大粉丝群体,往往能即刻团结起来。冲突被开启以后,粉丝群体被情绪所左右,言辞犀利直击对方痛处,冲突一旦开启,多半会立即加剧和升级。

二是持续时间长。处于群体中的粉丝个体,极易陷入“非黑即白”的逻辑困境——“偶像的一切都是好的,一切质疑偶像、损害偶像声誉的行为都应被批判”。冲突双方都持此种心态,双方粉丝间的矛盾也往往是短期内不可调和的,冲突一旦开启,就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会在长久之后,一旦出现新的触发点,双方粉丝的冲突立即重启。

三是影响范围广。明星粉丝动辄成百上千万,粉丝社群遍及微博、贴吧、各类社交群组等多个平台,冲突一旦开启,多个平台往往同步燃起战火。同时,粉丝自我辩护时,常常通过模糊对方的攻击焦点将其他明星或群体拉入战局,容易将矛盾扩大化。

02

群体性网络冲突常见手法

“粉头”引领,反黑、控评、安利各板块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在粉丝群体中,存在一些意见领袖,即“粉头”。他们的微博往往权重大,粉丝多,在微博发言更容易被其他群众看到,从而吸引人们声援他们热爱的粉丝。在群体内部,“粉头”是其负责区域的负责人,调控组织行为,发布任务,冲突产生时往往是“粉头”决定该如何攻击对方。

在冲突产生时,粉丝内部会自发形成共同行为规范,粉丝分工合作并遵守行为规范,以达到集体目的。例如粉丝间会自发形成一些小组,如反黑组会收集大量的链接,特别是一些内容中包含人身攻击的链接,要求粉丝举报;如控评组,会在一些营销号、微博大V发布有关消息后,无论这些消息是正面或是负面的,都会迅速占领评论前排,控制舆论风向,之后再由散粉补充点赞。这些行为都是自发而有组织的,有专门的粉丝负责上述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大粉同时会需要控制冲突的节奏,如在某时间节点下场使得粉丝纷纷跟进,冲突也随之激化。在冲突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大粉会在相关的群里释放一些“信号”,让粉丝知道差不多可以收手。

03

网络冲突事件发酵原因

突发性网络冲突主要指公开恋情等某种突发的事件导致了人们受到情绪上的强烈刺激,从而成为导火索,导致了集群行为的发生。在对立事件中,任意一方的反射反应都会促成网络冲突,这种情绪性攻击行为在冲突中十分常见,在双方情绪逐渐恶化时,可能某一个大粉的极端操作,就能促使另一方情绪失控。

偶发性冲突主要是不经意间将冲突结果扩大化,如嘻哈歌手PG One被紫光阁、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官媒点名批评后,PG One粉丝误以为紫光阁是饭店官微,疑买热搜话题“紫光阁地沟油”抹黑“紫光阁”,此后PG One及其粉丝被全网群嘲。

计划性冲突主要指某些偶像资本方为争夺资源或进行公关活动会故意制造、传播一些不实信息,这必然引起相关方粉丝的不满,进而爆发骂战。

04

小结:警惕冲突衍生谣言、网暴乱象

滋生谣言和网络暴力,扰乱传播语境。粉丝群体性网络冲突具有不确定性、冲突性和不可控性。不仅如此,其产生极具爆发性和冲突性,往往难以预料和加以干涉。随着事件不断发酵,双方的冲突更加严重,粉丝的言语从对于偶像的维护上升到对人身的攻击,导致网络语境混乱不堪。

国家有关部门也多次开展针对饭圈乱象的治理工作。但粉丝群里间的冲突与积怨仍在,我们需要警惕此类不断升级的网络暴力和人身攻击。因此,除了加强监管和引导,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包括粉丝群体内部的自我净化,以及媒体和公众人物的正面引导,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址:网络研究:粉丝群体冲突缘何频频发生? https://mxgxt.com/news/view/136867

相关内容

粉丝群体间互动实践与身份认同研究
新媒体时代偶像明星粉丝的网络社群文化研究
“饭圈文化”影响下粉丝群体的网络民族志研究——以朱一龙粉丝群体为例
明星粉丝群行为规范化治理研究
数字时代的破圈:粉丝文化研究为何热度不减
网络选秀类综艺节目中的“粉丝文化”研究.docx
互动仪式链视域下明星粉丝社群应援研究
认同与表演:互联网时代的粉丝文化研究
流量明星“迷群”的媒介建构与粉丝角色认同研究
粉丝文化亟须深入研究与正确引导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