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粉丝群行为规范化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09 08:26

【摘 要】自从2005年开始,热火朝天的选秀节目让“粉丝”这个概念进入研究人员与大众的视野。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再加上各种新媒体的涌现,粉丝不只是被动的形象,同时提升了粉丝的主动性,原来不同区域的、陌生的粉丝因相同的观念、目标及关心等因素,通过网络凝聚成粉丝群体,他们不仅是概念方面聚集,同时存在频繁、活跃的群体交流与群体互动。粉丝群体的行为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然而最近几年,粉丝群体行为显现出不良倾向,从多个方面产生不良影响,这就需要高度重视粉丝群体的行为。鉴于此,本文针对明星粉丝群行为规范化治理进行深入研究。首先,绪论部分主要包括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分析了明星粉丝群体的发展与现状;再次针对粉丝群体行为产生原因进行深入探析,最后提出了明星粉丝群体行为规范化治理策略。

【关键词】规范化;明星群体;治理;行为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现如今,基于社会整体知识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明星粉丝不再像以前一样仅单纯的以个人名义追星。若当前依然对粉丝的印象仅是“狂热”二字的话,则真正忽略了他们存在秩序性的一个方面。当前的明星粉丝,逐步组成一个一个的团体,同时主动组织帮助明星完成一些公关行为。通过在明星的微博或者是官方贴吧中浏览可以发现,官方性质的后援会除外,粉丝群中还出现“粉丝站”这个概念,通常被人们称为“站子”。这就是粉丝主动组成的组织,部分有实力的粉丝通常能够自己开战发展为“站长”。还有一些垂直微博,如:翻译博、资源博及公益博等,这些都被当作专门更新某一种偶像的动态。然而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组织,他们均在各个社交平台中非常活跃,组建成一支偶像事业的主要力量。

在2005年,“粉丝”一词在我国出现,那一年《超级女声》在全国非常流行,“粉丝”这个词语首次当作一个群体的代名词;同时在2005年定义为垂直娱乐门户的“粉丝网”出现,他们动态更新国内明星咨询,是我国有据可考的首家粉丝运营和服务平台。粉丝网丢弃了仅在网上宣传的手段,和我国很多家电视台、大型唱片公司及电台构建合作关系,参加选修活动,凝聚人气。与此同时,他们还为品牌商成立“粉丝群”与“俱乐部”,帮助品牌维护消费者。

然而在这个阶段,粉丝仅初步形成,大多数均是从“超级女声”节目的观众中发展而来,这些粉丝的年龄基本小于25岁,家庭经济富裕、个性张扬、非常喜欢表现自我,非常关注节目。这时的粉丝群体还缺少一个非常完美的团体,联系方式比较单一,并且规模比较小。

众所周知,从2005年粉丝衍生到现在,粉丝不断从“个人秀”改变为“团体秀”。“粉丝群”与“粉丝”相比较而言更具备自发性与组织性。与此同时,因为法律还没有针对这种自发群体制定完善的条例,因此粉丝群缺少了约束性与纪律性。因为不需要承担责任,许多粉丝群的粉丝基于维护自己偶像的同时,不考虑后果的对别人进行攻击。

基于新媒体和城市快速发展的视域下,粉丝群的出现是必然产物,同时粉丝群还体现出不断扩大的形势。对粉丝群行为进行研究,可以对新时代背景下粉丝行为的发展形势进行充分了解,针对粉丝群行为不规范之处,可以更好的进行管理,通过这样可以更好的引导与规范青少年社会价值观。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从粉丝到粉丝群,我们看到了今天粉丝文化发展势不可挡的趋势,也看到了研究粉丝行为的必要性。研究粉丝群行为,能更好的了解新时代背景下粉丝行为的趋势,对于粉丝群行为不规范的地方,能及时有效进行干预,这对于新时代合理引导和规范青少年社会价值观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2.实践意义

由于近年来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态势迅猛,粉丝与偶像的接触方式也发生了新变化,同时粉丝群的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变化。虽然粉丝群的主要行为还是受媒体引导,但另一方面,粉丝拥有越来越多的主动性,尤其是媒体越来越多以综艺偶像养成形式为主打,这恰恰将粉丝的权利无限扩大。在这种新媒体下粉丝群究竟会呈什么样的态势发展,已经开始成为研究者们普遍关注的现象。通过观察、访谈、研究和分析粉丝群体的异同点,能更好的梳理和探析以及预测粉丝群行为在新媒体时代下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将好的行为进行奖励并宣扬,将不好的行为进行压制与矫正。规范粉丝群行为能为规范青少年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趋势

(1)粉丝行为是粉丝文化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粉丝行为通常被认为是大众文化视野下一种相对复杂的文化现象,它既涵有消费的意义,又能够丰富自我。因此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被广泛研究。

(2)国外对于粉丝文化的研究已经经历额三次浪潮,那次研究成果额更为丰富。在此过程中,米歇尔·德赛都,约翰·菲斯克,亨利·詹金斯等学者对粉丝行为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其研究的内容也多集中在粉丝与文化消费、情感认同、社群空间及身份政治的实践等领域。

(3)随着网络媒介的迅速发展,粉丝文化及行为的研究领域也开始逐渐转向新媒体。马特·希尔斯在《迷文化》中指出要在新媒体视域下观察粉丝的身份、行为和动机,提出用批判视角来看待粉丝现象。威廉·凯利则将研究的焦点放在文化工业产品与粉丝之间的二元关系上来探究,认为粉丝通过消费文化工业产品来获得自身满足。直至目前,国外研究者对粉丝行为的研究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并从不同维度进行了多方位探究,理论体系已相对完善。

2.国内研究趋势

(1)在我国,针对于粉丝行为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发展速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慢。国内针对于粉丝集中系统地研究大致起步于2005年《超级女声》选秀节目播出之后,学界提高了对“超女”风潮中粉丝现象的高度重视。

(2)王瑜(2019)提出,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出现,受众的主动性显著提高,进一步推动了粉丝参与式文化的发展:技术方面,软硬件迭代更新,降低了参与门槛;情感方面,放大个人表达,满足社交需求;平台方面,提供分众化平台,便于高效联结;社群方面,强化粉丝身份认同和集体归属感;经济方面,实现了粉丝行为的数据可视化。融合语境下,粉丝的参与关系到互联网文化的生态健康,必须加强对内容、版权、数据方面的监管,提高粉丝媒介素养,促进媒介生态的良性发展。同时,张婧(2019)也提出,即便新媒体时代下的粉丝社群看似掌握了"造星过程"中的更多主动权,但其始终摆脱不了文化消费者被娱乐资本控制和被动的局面。

(3)王晓楠与周玉洁提出(2019),新媒体的发展推动了网络生活的繁荣,也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和众多效应。但是,近些年来网络暴力频繁出现,侵犯当事人的权益,甚至影响正常生活,乃至危及生命。网络言论自由不加以规制,就会对隐私权、名誉权等造成极大的冲击。而粉丝群在网络暴力里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李延言与梁英豪(2019)也提出,网络暴力事件频发,侵害个人权利、冲击网络秩序、影响社会和谐,是网络生活时代的突出问题之一,对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粉丝社区危害犹大,应予以足够关注和研究。网络空间的匿名性、网民从众心理、网络信息的不确定性、大众对粉丝群体的刻板印象与粉丝群体的年龄特征,是粉丝社区网络暴力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应积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予以治理,以维护网络文明秩序,减少网络暴力事件发生,净化青少年网络使用的空间,降低不良网络信息对青少年身心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粉丝群的发展现状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在网上各大贴吧中选择明星粉丝进行抽样调查,主要以2005年“超女”粉丝为主,在调查过程中,有一名粉丝说道:明星对粉丝个人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他们在对偶像的投入与认同中,得到信息、勇气、满足及快乐。他们在做粉丝开始时就已经开始自我发现、自我表达及自我改变。在当时信息技术发展落后的时代,粉丝仅是一味的追求自己的偶像,不会出现一些极端的行为。

随着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传统传播的方式发生明显改变,同时粉丝的弱势地位同样发生变化,使粉丝具有较大的自主性与话语权,粉丝的表达欲望借助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得到释放。在社交网络背景下,解构了现有的话语体系。各种传播主体没有秩序的进行表达充满网络,但是缺少更好的约束,导致出现权力超越的局面。首先,社交网络传播具备传播速度快、高度自主性及传播范围广的特征,这就导致粉丝如果产生非理性的情绪,就不容易控制。与此同时,传播主体的复杂性,部分自媒体为了得到流量与关注就会怂恿粉丝的非理性情绪;其次,粉丝在各种新型媒体平台上举办活动,微博等各种社区都有粉丝的身影,媒介技术给予粉丝更多的力量,但是缺乏约束因素,过于自由就会降低粉丝的自我约束力,粉丝群体太多的非理性表述会引发极端行为、极端情绪等。互联网比任何一种传统传媒更加及时、更加开放,进而也会更加混乱。当前粉丝群的发展现状如下:

(一)裂变式传播加速极端情绪发酵

社交网络是当前粉丝群体的主要集中地,特别是微博平台,现已成为粉丝最主要的追星平台。粉丝在微博上能够完全将自我作为中心,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对象关注,同时采用转发、评论及点赞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屏蔽自己不喜欢的内容。社交网络让粉丝极易设计成一种“日常的我”,“迷”创造专属于个人的通信软件包,只包括粉丝喜欢的主题与观点,同时清除他们不想看到的麻烦问题与声音。社交网络上粉丝群体的过于自主化,让群体观念保持相同,进而刺激了群体的极端化。微博同样是引发粉丝群体不规范行为的平台,因为微博转发、点赞及评价这一系列传播机制,导致粉丝群体频繁出现不良行为。

(二)在自媒体的煽动下走向极化

社交网络和大众传播时代进行比较可以得知,传授双方关系发生明显变化,“每个人都有麦克风”逐步发展为现实,社交网络传播主体呈现出复杂性的特征。传媒技术赋予社会公众更多的权利,公众能够主动加入社交网络上有关任何事情的探讨。其中又促使很多自媒体的出现,部分微博平台上的营销号主要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热度和流量,同时还会有意照搬网民发言,导致出现舆论争端。明星自身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大众非常喜欢探讨关于明星的八卦新闻,明星话题自带很多流量,明星与他们的粉丝通常是营销号的主要关心对象。

比如,“八组兔区爆料”、“Rabbit每日爆料”等是“微博娱评团”的主要代表,其在怂恿粉丝情绪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八组兔区爆料”拥有三百多万粉丝,每天的阅读量达到上百万,搬运浙江卫视跨年时,鹿晗粉丝和蔡徐坤粉丝灯牌竞争的消息,以怂恿的语言挑拨粉丝群的情绪,导致两家粉丝不服输,战场持续扩大。“糊逼广场每日播报”营销号因为搬运“糊逼”广场引发粉丝之间的骂战,将“没有人比我更关心糊逼广场”作为口号,同时呼吁“吃瓜群众”主动投稿粉丝骂战。

社交网络为追星带来便利条件,同时还可以快速传播情绪、放大情绪,粉丝在每个媒体平台上聚集成群,对偶像的崇拜因为群体的参与而加强,然而狂热的情绪在新媒体平台上得到快速传播,从而促使粉丝群体呈现出极端的倾向。

三、粉丝群体行为产生原因

(一)内部因素

1.个性化定制符合立场信息

粉丝群体追星期间获取信息同样能够当作是一个选择性接触的过程,粉丝非常愿意为自己制定适合自己情感的信息世界,粉丝始终倾向于接触偶像的正面信息,负面信息自动忽略,在粉丝信息世界中,不断的美化偶像,同时粉丝对偶像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粉丝始终关注和自己观念相同的群体,针对和现有立场存在差异的声音,粉丝就会自动屏蔽或压制这种意见。

比如,在访谈过程中,其中一位粉丝说:“我关注的均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明星,我追星很喜欢和大家同时玩,若大家保持不一样的立场,我没必要去关注你,让自己不愉快。追星就是为了自己开心,若追星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顾及太多会非常的累。”

分析偏向性的议程设置与选择性的信息接触让粉丝之间在交流过程中仅能听到各自的声音,形成“回声室效应”。简而言之,“回声室效应”实际上指的是信息或者是想法在一个密封的小圈子中得以加强,其存在于信息选择的密切相关,个人一直喜欢接受调整性信息,防止带来不和谐认知的信息。在粉丝群体当中,粉丝经过偏向性议程设计与选择性的信息接触,自主清除不利信息,保存适合群体观念的信息,留下的信息通过将美化、宣传其偶像作为中心,从而过滤这些信息。志同道合的粉丝通过群体互动,让自己现有的立场、态度逐步得到加强,群体意见、群体情感保持相同,基于这种观念的领导下,当粉丝为达到某种目的或者是遭遇外部刺激时,很容易出现极端化的群体性为。

2.粉丝情感的冲动性成为群体极端化的基础

粉丝群体的行为将情感作为核心,这种情感呈现出非理性、主观性的特点,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冲动性情感。粉丝的情感能够简单的分为对偶像发自内心的喜爱、对与偶像见面的渴望、偶像遭遇攻击时的愤怒及收看偶像节目的愉悦等,粉丝具有高强度的情感情绪,变化强烈。粉丝往往不会克制自己的情感,往往寻找情感的释放和宣泄。

比如,在调查过程中,有个受访者说自己经常去接机自己喜欢的粉丝,不惜金钱从黄牛那里买到明星的航班信息,工作室不提倡接机,但是每次总想过去看看他,接机就是人挤人,每次过去都非常累,想着下一次就不去了,但是每次从黄牛那里看到自己喜欢的明星飞南京的航班,就不受控制的去机场蹲他。

粉丝的冲动性情感摆脱在规则与惯例以外,不能被控制。联想抄袭华为、小米同时@小米与荣耀官方微,然后,花粉俱乐部发布微博宣称抽奖赠送三斤猪肉。“猪肉”触发了联想手机代言人朱一龙粉丝的冲动性情感,被觉得是内涵朱一龙,粉丝为了保护偶像开始进行反抗,一刹那之间,“内涵对手代言人,华为操作低到极点。”“商家撕逼带内涵代言人的sb操作同样是第一次出现@花粉俱乐部”,这种言论充满了花粉俱乐部的微博广场。在有关偶像事情方面,为偶像达到某种目的或者是粉丝群体遭受外部刺激时,粉丝的冲动性情感迅速累计。激动、愉悦或者是生气的情感都会产生极端化行为。

(二)社会因素

1.明星团队的牵引

“职粉”作为2007年新衍生的一个汉语新词,出现于大众视野中。我国职业粉丝从2005年选秀节目《超级女声》以后出现很多,他们主要为参加选秀的选手拉票、凝聚人气以便于赢得比赛。然后,随着选秀节目出现的频率提升,职业粉丝自身具有较高的专业性。职业粉丝同样划分等级,底层职粉通常是线下活动时,为明星举海报、喊口号及喊名字的粉丝,和职业观众相似,如:站台活动过程中为了显现自己的人气而雇佣的粉丝;高职职粉通常和明星团队之间具有紧密关系。高层职业粉丝具有宣传造势的技能,并且他们策划包装的实力非常强大,可以快速掌握明星的一手资讯和很多信息源,他们在粉丝群体当中具有较多的话语权,处于领导者的地位。

职业粉丝主要为明星团队提供服务,经过职业粉丝能够完成明星团队、广告商及投资方对粉丝的引导,乃至说操控。在流量时代背景下,“数据为王”,一个流量明星发布微博的转发、点赞及评价量,超话排名可以直观表现出一个明星的热度,这为广告商、投资方进行选择时提供相应的借鉴。数据主要是通过打榜、粉丝轮博等行为累积起来,如果数据降低时,职业粉丝就会使用煽动性的语言督促粉丝继续做数据,督促粉丝集资打榜,然而明星团队、投资方及广告商都可以在其中获得更多的效益。职业粉丝乃至会指导粉丝在微博上展开“撕逼”大战,通常有组织微博撕逼口水战的明星经纪团队指导,他们支持撕逼带来的热度,会适当给外界透露有利于自己的信息。商业主义使用粉丝可以增强对偶像的情感,煽动粉丝为偶像开展一系列非理性的极端化行为。

2.污名化的“疯狂”“脑残”形象

媒体在传播粉丝事件过程中普遍存在预设立场,同时逐步增强粉丝狂热、不理智的行为。其中“萝严肃”是产生巨大影响力的自媒体,其将题目为《颤抖吧人类!王俊凯的生日应援出动了热气球、无人机和人造卫星》的文章,充分体现出王俊凯粉丝的应援行为,文章在宣传过程中借助“粉丝太过抢戏”、“巨型妈妈”的语句传播观点。媒介对粉丝行为的报道逐步形成公众和粉丝群体之间的二元对立,粉丝群体和公众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公众把粉丝群体当作是越轨活动。

污名引发了社会区隔,社会区隔指的是导致计划的一种有用的工具圆。粉丝被当做是狂热、病态的表现。其中着魔的饿狼是“污名”的模式之一,他们在媒介产生的影像下,深陷和明星的幻想关系中;另外一种模式是疯狂或歇斯底里的人群中的一员,他们往往是看到偶像尖叫的狂热分子或者是青少年。朱莉·詹森明确指出,社会大众把爱好者和粉丝相分离,忠爱于精英的、可以给予人声望的对象是安全的、正常的,喜欢大众媒介制造、通俗的对象具有危险性。

污名和社会区隔的产生促使粉丝群体和公众保持对立的局面,更是把公众和粉丝相分开,公众对粉丝群体赋予“脑残”“疯狂”这纵横先入为主的理念,刻板印象的存在导致社会公众不能对粉丝群体进行客观评价,非理性的道德评判刺激粉丝群体和公众保持对立的局面。公众批判粉丝群体过程中,通常会使粉丝群体产生反抗,反抗又会引发更加激烈的极端化行为。

四、明星粉丝群行为规范化治理策略

(一)制定群体规范,加强内部监督

粉丝将相同的爱好能够在网络虚拟空间中集聚,同时通过网络的力量将粉丝庞大动员力量得到充分发挥。粉丝非常喜欢传播关于自己偶像的所有信息,粉丝和粉丝之间在追星活动过程中经过相互传播偶像信息,构建互信,强化粉丝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粉丝群体当中拟定群体规范,有助于确保粉群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明星超话社区通常都设有专门的管理组织,同时按照一套保持超话秩序的规则,针对违反规则的帖子及时屏蔽,针对发布引战内容的ID号需要永久封禁。通过制定群体规范,有助于第一时间解决危险因素,使粉丝行为更加规范,防止粉丝因外部刺激,在冲动性情感指导下更加极端化。

另外还需要规范粉丝行为,重申尊重和克制。通过明确规定能够加大对群体内部的监督力度,如果出现极端化的群体意识时,可以发挥重要的警戒作用。粉丝群体中经过规则指导,可以从网络平台商创设比较理性的粉丝活动环境,防止极端化情绪改变为极端化行为。

(二)正视偶像身份,理智对待崇拜情感

偶像崇拜属于一种本能的行为倾向与心理倾向,主要在人们不断演变与进化过程中呈现。这是人们内心愿景、信仰、欲望、情感的放大,同时还是一种深刻的自我实现、理想化及拟人化。从这个方面来看,偶像被粉丝当成寄托情感的主要对象。在追星过程中,普遍存在粉丝过度抬高偶像地位、评价偶像价值等行为,促使其对个人影响,贬低自我的倾向更加理想化。

但是,粉丝是基于明星经纪公司为其打造的人设之上,想象明星的没好,这个人设就是根据粉丝的要求与爱好设计出相应的人物形象,其本质具有拜物性与逐利性。经纪公司为明星量身制作的标签化身份,主要就是实现将资本获利为核心的审美控制。粉丝情感寄托的对象仅是偶像表现出的人设,并不是其真正以这种形象而出现。明星完美无缺的人设,导致粉丝更加理想化,出现盲目崇拜的倾向。部分粉丝不可以更好的分别明星和明星表现角色的关系,把明星展现的角色和明星本人同等对待,沉浸于推崇明星角色当中。所以,粉丝需要正确看待偶像身份,详细审查明星的人设问题,不能把偶像过于美化,理智处理崇拜情感,防止在盲目崇拜下主动为偶像改变为“撕逼能手”、“数据女工”。

(三)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平台承担主体管理责任

当前,微博是粉丝追星最主要的集聚场所,同时成为明星推广甚至商业变现的主要途径。品牌、明星及粉丝三方有机整合互动的营销方法,是当前最完美的娱乐行业营销模式。从微博平台方面来看,已经构建了完善的粉丝追星闭环,从明星本人微博的转发、点赞及评价,至明星超级话题和明星势力榜来看,微博在粉丝轮博、打榜等行为的推动下,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粉丝骂战同样在微博平台上不断上演。微博是粉丝群体出现极端化行为的主要平台,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还担任着主体管理责任。

对于数据造假的情况,微博需要主动创新与改变监管方法,积极解决异常流畅,将水军号、僵尸号及机器号快速清理。经过后台的严格管控,将粉丝数据造假行为控制到最低,例如,从2019年2月开始,微博平台调整了评论计数、转发等方法,微博转发、评论的上限数为100万,防止粉丝出现过于轮博与刷屏的情况。

另外,还需要不断优化用户公约,从而保护社区环境。社会群众针对有害信息、垃圾信息、造谣信息、人身攻击及抄袭行为等可以采用举报的方法,控制不良信息的传递,举报人数达到一定范围之后,系统就可以自主删除这些举报信息。加快微博用户实名制的实施进度,经过采用各种各样的措施,保护微博社区的运行秩序,保护微博用户的权益,在粉丝极端行为与极端观点传递过程中发挥着制裁和约束作用。另外,微博管理人员还需要加强监管一些炒作类营销号,针对故意炒作娱乐虚假新闻的账号,需要永久禁闭或者是禁言,删除不符合规定的内容,防止粉丝在不良信息的指导下走向极端。

结论

粉丝具有积极性与主动性的特征,粉丝的学术定义在“过度性”,粉丝和气体大众读者之间存在的主要差异主要体现在程度上,并不能表现在性质方面,粉丝主动投入文本中。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衍生,粉丝可以借助新媒体传递个性化的内容,点到点、点到面及面到面的传播相互交织,粉丝的传递同样可以形成较大的影响力。粉丝的活跃使粉丝文化更加活跃,粉丝的积极主动性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由此可以看出,粉丝具有非常大的力量。

粉丝通过追星能够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发泄和满足,虽然追星不可怕,但是还需要适度。粉丝对明星的推崇具有一种宗教色彩,特别是在一个粉丝群体当中,明星至高无上,粉丝非常愿意为自己的偶像付出时间与金钱,这种不理性的情感极易让粉丝突破界限,引发其出现极端化行为。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从明星粉丝群的行为入手,探讨了粉丝群体中经常见到的极端化行为。当前,已经由个体的“疯狂”改变为群体的“疯狂”,粉丝群体多种极端化行为在网络上频发发生,无论是自发的群体日常活动,还是和气体群体产生对立,都表现出极端化的特点。粉丝群体出现这些行为的主要原因是本文主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作者在研究过程中主要着手于粉丝群体内部因素与社会因素,对粉丝群体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社交媒体平台因为自身具有开放性、匿名性、传递速度快及范围广的特征,在粉丝群体中发挥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粉群内部的群体心理是引发群体极端化的主要因素,包括粉丝情感的冲动性、个性化定制符合立场信息等,与此同时粉丝还受到商业力量产生的不良影响,污名的他者形象同样让粉丝通过极端行为反抗污名。粉丝群体的这些不良行为对我国很多领域产生不良影响,这就需要采用相应手段引导粉丝群体的不良行为。

参考文献:

[1]尚香钰.网络时代“粉丝”的狂欢[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报,2007(4):105-108.

[2]李文明,吕福玉.“粉丝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4(6):138-148.

[3]雷洋.自媒体时代明星网络危机公关策略探析——以“剧本门”和“出轨门”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12.

[4]蒋明睿.粉丝经济视角下的明星危机公关策略[J].传播与版权,2018(4):182-183.

[5]林莹.从单向传播到粉丝经济——新媒体实践者、研究者、批判者魏武挥谈公关[J].中国广告,2014(05):56-57.

[6]郑心仪.浅析公关基本三要素组合出击——以吴亦凡的明星公关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9(27):107-108.

[7]互联网粉丝经济:流量神话还是虚势泡沫?[J].曹祎遐,樊玥辰.上海信息化.2018(9)

[8]新符号文本的创造与解释——新新媒介下的表情包[J].林晓冬.大众文艺.2016(19)

[9]传播与明星危机公关[J].李怡涵.新闻研究导刊.2016(05)

[10]赵洁晨.自媒体时代下明星的微博危机公关策略探析[J].现代商业,2018(06):143-144.

[11]Sandvoss,C.Challenging boundaries:Fans and cultural-industries.In Oakley,K.&O’Connor,J.(eds.).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the cultural in dustries[M].Oxon&New York:Rout-ledge,2015:357-370.

[12]Jenkins,H.Textual poachers.Television fans and participatory culture[M].New York:Rout-ledge,1992:46,23-24.

[13]王瑜.融媒体时代粉丝群体的参与式文化[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09):58-60。

[14]王晓楠,周玉洁.移动互联时代网络暴力的法律规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1(09):109-113。

[15]李延言,梁英豪.粉丝社区网络暴力的问题探析及治理思考[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9,31(03):65-69。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

网址:明星粉丝群行为规范化治理研究 https://mxgxt.com/news/view/109426

相关内容

新媒体时代偶像明星粉丝的网络社群文化研究
数字时代的破圈:粉丝文化研究为何热度不减
新浪微博明星粉丝“控评”“轮博”现象研究
互联网造星背景下的粉丝行为研究
互动仪式链视域下明星粉丝社群应援研究
互动仪式链理论下微博粉丝群体的价值观培养研究(54页)
流量明星“迷群”的媒介建构与粉丝角色认同研究
MBAer研究所第十一期:中国偶像明星粉丝及粉丝经济研究
认同与表演:互联网时代的粉丝文化研究
“饭圈文化”中的粉丝群体其消费行为有哪些?为何产生消费心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