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文化”影响下粉丝群体的网络民族志研究——以朱一龙粉丝群体为例

发布时间:2024-12-09 08:26

姜欣怡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 广东 广州 510320

摘要:饭圈,是粉丝圈子的简称,是指出于对某个明星共同的喜爱而聚集起来的组织。近年来随 着互联网的发展,偶像经济发展迅猛,粉丝群体也不断扩大,“饭圈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不断普及,且有向圈外蔓延的趋势。笔者通过对朱一龙粉丝群体的网络民族志研究,了解了在“饭圈 文化”的影响下,这些粉丝如何自发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群,如何形成了不同的分工,在日常生 活以及在面对突发重大事件时如何保护偶像的利益等问题,探讨了这一套运行机制形成的原因,并且 针对现在“饭圈文化”逐渐渗透进其他公共领域,呈现“出圈”趋势的现象进行了探究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21)02-063-04

引 言 “饭圈”作为一个特殊的亚文化圈群,其近年来在 网络上的蓬勃发展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姜雯 嘉认为韩国粉丝群体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方式,影响了国 内“饭圈”的形成,并催生了一种以偶像为中心,有严密 纪律的组织。该组织打破了原先“远距离默默关注”的 追星模式,致力于通过花钱、打榜、做数据等方式身体力 行地支持偶像,这使得“饭圈”与“粉丝”两个概念间产 生了明显的分野。同时她分析了传播学视角下“饭圈文 化”出现的原因,即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饭圈”内身 份认同的实现和女性消费的崛起。而在“饭圈文化”对于 粉丝的自我认同的形成与主体身份构建方面,窦薇有更加 集中的论述,她认为“饭圈”中的成员以青少年为主的原 因在于,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因自己对世界的期待与现实不符而形成落差感,这种落差感需要从偶像这 样的“他者”身上求得想象性的满足。对此,刘婵也有 类似的观点,她认为现在的“饭圈男孩”“饭圈女孩” 因为高度信息化所带来的人际关系的疏离而产生了“群 体性孤独”,而“饭圈”恰恰能给他们带来参与感与存 在感。 有部分学者采用了社会学中田野调查的方式,选定 某一特定的粉丝社群,运用个案研究法对其进行研究。 马志浩和林仲轩以SNH48 Group粉丝应援会为田野点,通 过参与式观察的方法深入粉丝社群内部,研究了粉丝社 群的阶层分化及其集体行动逻辑。李理以鹿晗粉丝群体 “鹿饭”作为研究对象,以“鹿晗微博公布恋情”网络事 件的半结构化深度访谈作为分析起点,从新媒体“场景” 出发,阐释了移动互联技术对偶像与“粉丝”关系的具体 影响。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饭圈”及“饭圈文化”这一现 象本身,重点分析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其在凭借互 联网传播的过程中对社会造成的影响。虽然也有部分以田 野调查的方式针对某一特定粉丝社群进行的个案研究,但 总体来讲,大部分研究的角度都较为宏观,对某一粉丝社 群内部组织运行模式、分工方式和管理机制的剖析不足。 基于此,笔者选取了朱一龙粉丝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深入 该群体在网络上的聚集地,选取了新浪微博“朱一龙超 话”和某微信粉丝群为主要田野点,通过观察和访谈的形 式,以网络民族志的方式记录该粉丝群体的内部分工,发 展演变出这套运行模式的原因以及引导成员自觉服从这一 套模式的动力机制等。 一、聚集场域与内部分工 朱一龙粉丝分布广泛,微博、贴吧、豆瓣均有他们的 身影,但其最主要的聚集地点还是新浪微博中的超话社 区,在这个名为“朱一龙超话”的社区中,粉丝们按照签 到次数、发帖次数、被评论转发次数的高低而拥有不同的 等级。粉丝们发帖时常常带有与朱一龙有关的话题,如 “朱一龙2020爱你不停”等,内容多为对朱一龙的表白式 小作文,俗称“彩虹屁”,并配以朱一龙的精美图片或 视频,而评论区往往也是同样风格的“彩虹屁”。这些格 式统一,内容大同小异的帖子是“朱一龙超话”的日常画 风。超话社区除了是粉丝们抒发对偶像的喜爱之情的场 所,也是偶像消息的集散地,粉丝们可以迅速的在这里知 道偶像的全部动向,可谓成熟而高效。这样一种较为成熟 的社区的形成显然离不开一个成熟粉丝群体,更离不开其 内部的分工与管理,经过笔者的观察,朱一龙粉丝群体内 部的分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 一 ) 资源汇总 资源汇总主要由朱一龙天涯粉丝团负责,该团会接受 并发布来自粉丝的各种投稿,也会对朱一龙出道以来的作 品进行汇总,并定期更新、补充和修改。 ( 二 ) 后援引新 后援引新主要由朱一龙后援引新站负责,其微博主页 有一系列供新粉丝学习的“引新小课堂”,包括对“饭圈 术语”的科普和如何发帖、打榜、反黑等的详细指引。 ( 三 ) 数据打投 数据打投由朱一龙后援打投站负责,每天会在固定时 间统计各个榜单里朱一龙的排名和各项数据,还会引导粉 丝们去完成一些任务,为朱一龙贡献数据。 ( 四 ) 舆情控评 舆情控评由朱一龙后援网控组和朱一龙反黑联盟负 责,该组的任务主要是控评反黑,控评即在朱一龙相关的 微博下面发表“彩虹屁”式的表白小作文,以达到评论区 清一色都是对朱一龙有利的评论的目的。反黑的任务是将 造谣、侮辱谩骂朱一龙的微博及用户进行集中整理,号召 粉丝对其进行举报。 二、 内 部 运 行 机 制 的 触 发 —— 记 一 次 群 体 事件 朱一龙是某品牌身体护理线的代言人,该品牌身体护 理线的部分品类的销量是计入朱一龙名下。但该品牌于3月 30日官宣了另一位新增加的代言人后,原本朱一龙代言的 某一品类的产品链接在并未撤销朱一龙照片,也并未事先 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同时使用了另一位代言人的照片进 行宣传。而早在3月31日之前,部分朱一龙的粉丝就支付了 该链接产品的定金,但现在该产品的销量会同时计入另一 位代言人名下。这种“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做法引起了广 大朱一龙粉丝的不满,于是他们自发开始了对于该品牌的 抵制活动。 为了表达对该品牌的不满,有粉丝总结出了以下抵制 措施: 第一,九点找客服退定金,必须原路退回,不接受私 下退款 第二,为避免被客服截图,合理维权,不要言语过激 第三,不开发票,粉丝开发票伤害的是朱一龙的商业 价值 第四,定金到账后关取淘宝、京东、微博等社交平 台,兑换完积分,退出会员 第五,停止使用XXX(品牌名)的淘宝皮肤 第六,不要咸鱼低价出售自己买的XXX(产品名) 粉丝们还交流出了打天猫客服的电话比直接申请退款要快的退款方法,并且互相叮嘱不要在退款的时候提到朱 一龙的大名以及开发票,这样容易引起品牌方的反感。 从以上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粉丝在自己的偶像受到 “不公”的待遇后,往往会团结一致地采取措施去维护偶 像的利益。相较于无谓的谩骂,粉丝们清楚地知道怎样有 效且体面地表达抗议,比如在这次的代言事件中,粉丝们 知道朱一龙此时与该品牌仍有合约关系,过度维权可能会 造成品牌方的反感,对自己的偶像产生连带影响,从而影 响朱一龙与该品牌后续的合作。因为粉丝们都十分清楚粉 丝经济对于一个品牌的重要性,如果得罪了粉丝,品牌的 效益势必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他们也清楚路人缘的 重要性,在“粉丝行为,偶像买单”已经成为圈内共识 的情况下,一个合格的粉丝应该约束好自己的行为,这样 才不会让偶像受到伤害。如此看来,“饭圈文化”并非如 我们想象的那般非理性,“饭圈”中的粉丝也不再是“狂 热”的代名词,他们因为被整合进了整体之中,在找到归 属感的同时也受制于整体的这一套规则,各自的行为被赋 予了一定的分寸感,在这个分寸感的指导下,个人不容易 产生出格的行为。 三、群体内部秩序的形成 通过以上事件我们可以看出朱一龙粉丝群体内部不仅 分工明确,而且具有相对稳定的秩序。这种秩序看似仅 仅来源于粉丝之间对朱一龙的共同喜爱,但笔者对几位粉 丝进行了访谈后发现,共同喜爱只是加入这个群体的敲门 砖,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 ( 一 ) 粉丝身份认同的建立 “在追星过程中结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让我觉得很有 氛围感和参与感,发与朱一龙相关的微博得到点赞和评论 的时候也会觉得有成就感。” 该粉丝的话语让我们认识到,粉丝间的身份认同感不 仅来源于对偶像的爱,更来源于群体内部对于这种爱的彼 此反馈。因为偶像是遥不可及的,但其他粉丝却是比偶像 要近得多的存在。粉丝之间对于偶像的讨论,除了表达对 于偶像的喜爱之外,也体现了对于表达者的认可。这份喜 爱在现实世界中很可能不被身边人理解和认可,但网络社 群中多得是与你志同道合的人,于是你们之间形成了情感 纽带,建立了粉丝间的身份认同,从而进一步增加了粉丝 群体内部的黏性。 ( 二 ) 粉丝共同的情感投射 “我一直觉得‘粉随正主’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你是 什么样的人,或者你渴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被什么 样的人吸引。而朱一龙本身就是一个真诚坦荡,善良温和 的人。” 偶像作为一种理想化的象征,是粉丝内心的幻想在外 部世界的投射与寄托。虽然偶像表现出来的人格很多时 候都由人设决定,但粉丝对于偶像的喜爱很大程度上就是 对于这样一种人设的认可,因为在他们的价值观念中, 偶像的这种人格就是他们所向往的,是一种代表着“美 好”“积极向上”的乌托邦式的符号,是他们理想中的自 己。所以他们认为追星的过程就是一种追寻“美好”的过 程,也是一个追寻“理想中自我”的过程。而怀有相同期 待的人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这样一个粉丝群体,同时也会 产生独属于这个群体的氛围与文化。认同该氛围和文化的 人会源源不断地加入该群体,同时群体内部也会使这种氛 围与文化根植于成员心中,并在组织成员进行某种统一的 行动时发挥重要作用。 ( 三 ) 自我价值的变相实现 “人总是需要为了自己的前途做一些功利的、不喜欢 但有用的事,但追星就不一样了,虽然追星可能看起来没 用,但却能让人感觉到快乐。” 我们可以用社会资本视角的理性行为理论来解读这位 粉丝的话。社会资本是一种来自于社会关系网络的资源, 其表现形式是社会组织内部规范、信任、互惠等。在社会 资本的理论框架下,个体行为被划分为表达性行为与工具 性行为,表达性行为是为了得到情感与支持,为了保证他 人对已有资源的合法认可,而工具性行为是为了寻找和获 得额外有价值的资源。表达性行为通常会表现为与亲近或 信任的人进行交流来获得情感支持,工具性行为则通常用 于讨论个体为找工作、借款、晋升等方面的行为。对于粉 丝来说,追星行为和其现实的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 隔阂,人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迫于生活压力而追求一些比 较功利性的目标,这就是工具性行为。而追星则更偏向于 表达性的行为,粉丝们聚集在一起为偶像应援,更多获得 的是一种情感上的回馈而非物质上的回馈。所以很多时候 主流观点对于粉丝行为的不理解,恰恰在于其是用工具性 行为的观点去衡量了表达性行为。 ( 四 )“饭圈文化”的产物 “我每天都会帮朱一龙在寻艺、明权上打榜投票,比 较狂热的时候甚至会拉上朋友一起。虽然说不上十分喜 欢,但这确实是数据的一部分,因为现在很多品牌方和剧 方都会看这些。” 在如今的娱乐圈中,比起唱功、演技之类的基本功, “流量”越发成为衡量一个明星优秀程度的重要标准, “流量”可以用各种数据来衡量,例如微博点赞数、微博 转发数,各种排行榜的排名等。资本方会根据这些数据来 衡量一个明星的商业价值,从而决定是否对其进行投资。而贡献“流量”恰好是粉丝的职责所在,为了让自己的偶 像能够拥有更多资源,粉丝们致力于打榜投票,积极转发 偶像的微博,生怕自己偶像的数据落在别人后面,于是便 催生出了这样一种独特的“饭圈文化”。这种文化不仅在 原有粉丝心中根深蒂固,也慢慢变成了“饭圈”中的“潜 规则”——只有做了这些对偶像有利的事才有资格进入 “饭圈”,拥有“粉籍”。这样一种文化使得粉丝们被组 织起来,拥有了同一个目标和行动的动力,公共目标的出 现催生了各司其职的分工,产生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以及 各种规则,并且不断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有着严密逻辑的 组织架构。 四、“饭圈文化”的出圈:利弊并存 在今天,“饭圈文化”离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近,呈 现出强烈的“出圈”趋势。但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利弊并存 的两个方面。在这次疫情中,饭圈男孩女孩们以自己偶像 的名义捐献抗疫物资,其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分工之明 确,显然与平时的“训练”有关。而在雷神山、火神山的 建设直播中,央视也借鉴了“饭圈”打榜应援的那一套, 吸引了年轻人的眼球,也为疫情期间的人们提供了建立联 系的平台,这些都体现了“饭圈文化”中可以被借鉴的 部分。 但反观其消极的一面在“肖战227事件”中也一览无 余。“饭圈”高效的行动力是一把双刃剑,在良好的引导 下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当偶像本人对粉丝出格的行为 不管不顾,粉丝群体的领导者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怂恿其他 粉丝伤害他人时,这种行动力就会变成一种群体无理性行 为,对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饭圈文化”有其自身的 一套规则,但因其亚文化的属性,这一套规则仅仅适用于 少数群体,并且对于共同体中已经接受了这套规则的人才 有约束力。同时,由于“饭圈文化”与其他种类的亚文化 是平行的关系,所以就更不应该将自己圈内的规则强加 于其他圈群,干预其他圈群的秩序。这样不仅不利于“饭 圈文化”的发展,反而容易引起其他圈群及主流文化的 反噬。 五、结 语 笔者通过对朱一龙粉丝群体的观察与访谈,熟悉了该 群体的基本运作模式及内部分工。在日常情况下,朱一龙 粉丝在相关组织与领导者的带领下,各司其职地全方位支 持偶像的工作。而在发生对偶像不利的重大事件时,粉丝 群体内部的危机公关机制被触发,此时他们往往采取措施 “同仇敌忾”地保护偶像的利益。此时的粉丝已经不再是 一个观看者,他们变成了偶像事业的参与者,甚至是主导 者。成为越来越不容忽视的,甚至可以决定偶像在资本市 场的去留的强大力量。对于同一个偶像的爱是粉丝之间彼 此认同建立的交点,由此粉丝群体形成了凝聚力,并通过 为偶像应援这一表达性行为,进一步提升了粉丝群体内部 的黏性。在“粉丝经济”空前强大的今天,有“流量”便 有价值,所以为了让偶像不被资本所淘汰,需要有一套运 行机制把粉丝原本零散的行为组织起来,使其以团体形式 发挥作用。所以一套效率高、分工明确的“饭圈”组织形 式就这样被确立并且不断被强化。 但我们也应警惕,在“饭圈文化”越来越兴盛的今 天,粉丝强大的行动力需要得到合理的引导,否则就容易 变成乌合之众的集体狂欢,不仅破坏“饭圈”的规则,而 且也可能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而如何对其进行合理有效 的规范,是我们仍需继续思考的问题。 (指导老师:徐靖捷,广东财经大学应用社会学系讲师)

参考文献: [1] 吕鹏,张原.青少年“饭圈文化”的社会学视角解读 [J].中国青年研究,2019(05):64-72.

[2] 姜雯嘉.传播视域下的“饭圈文化”探析[J].东南传 播,2019(06):51-53.

[3] 窦薇.“饭圈文化”:当下青年的主体意识[N].社会科 学报,2020-01-02(006).

[4] 刘婵.饭圈是个什么圈[N].河南日报,2020-03- 06(010).

[5] 马志浩,林仲轩.粉丝社群的集体行动逻辑及其阶层 形成——以SNH48 Group粉丝应援会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 2018(06):13-19+45.

[6] 朱丽丽,韩怡辰.拟态亲密关系:一项关于养成系偶 像粉丝社群的新观察——以TFboys个案为例[J].当代传播, 2017(06):72-76.

[7] 李理.移动互联技术下偶像与“粉丝”关系的“场 景”阐释:一项网络民族志的田野研究[J].新媒体与社会, 2018(03):262-280.

网址:“饭圈文化”影响下粉丝群体的网络民族志研究——以朱一龙粉丝群体为例 https://mxgxt.com/news/view/109464

相关内容

新媒体时代偶像明星粉丝的网络社群文化研究
数字时代的破圈:粉丝文化研究为何热度不减
明星粉丝群行为规范化治理研究
以“00后”为主的粉丝群体,低龄化的饭圈
互联网造星背景下的粉丝行为研究
认同与表演:互联网时代的粉丝文化研究
粉丝文化亟须深入研究与正确引导
必须捍卫粉丝群体的“三观”底线
文本制造者:从粉圈用语看粉丝心理及粉圈文化
探究饭圈文化,独特群体文化现象解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