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购物指南:国产偶像断裂 剖析三大匮乏点
《一起来看流星雨》《网球王子》《奋斗》《我的青春谁作主》撰文/金喆、白郁虹、韩莹
湖南卫视播出的《一起来看流星雨》中的几位主角,忽然有了明星的样子。这之前他们是无名小卒,即便是那些所谓颇有人气的选秀明星,也极为难得地在这里找到了作品,之前不过是在节目中亮过相而已。女主角是90后,男主角则普遍生于1985年左右。8月26日,东方卫视播出的《网球王子2》里的几位帅哥,同样是通过“选秀家族”出来的85后。年轻就是本钱,他们的起点很高——起码有关注度。那么,他们能不能成为新一代的偶像呢?似乎起点又不是那么高,章子怡的第一部电影就已经拿了柏林银熊。
国产偶像永远不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往往是一蹴而就。《大明宫词》中小太平被揭下面具那一刻眼神明澈得不像真人,铺就了周迅的康庄大道;《还珠格格》谁也没想到能红得一发不可收拾,成为赵薇事业上不可超越的里程碑……但是真正的偶像,在真正有偶像崇拜的地域,都是像商品一样,经过包装、营销,还要试验市场,对其进行定位转换……这条生产线一旦成熟,就成了赚钱的生产链,当然,生产出的产品多少也有雷同性。内地的偶像们如此不偶像化,改朝换代如此之慢,类型风格如此之“多元化”,原因归根结底就是没有形成生产流水线。即使初步有了这样的意识形态,也远远不够成熟。相比较起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对偶像制造的驾轻就熟,中国内地仍处在拿来主义的山寨阶段。
1 匮乏点之平台欠奉
选秀平台 切忌急于求成
TVB从1972年开设艺员培训班,自此成为TVB艺员的主要供给点。生产出的明星包括:周润发、周星驰、吴君如、刘嘉玲以及最有代表性的“五虎将”等等,他们都先后成为TVB的台柱。香港一半的明星大腕和这个培训班都脱不开干系。如果看20年前的“翡翠歌星贺台庆”,会发现在这个大机构里,没有明星,只有艺员,郑裕玲也要表演魔术,梁朝伟也要飞车。
虽然今时今日,港姐因为参选者素质欠奉为人诟病,但是这个选美盛会,却保证了香港30年来女明星资源的丰富多样。张曼玉、钟楚红、李嘉欣……统统从这个舞台上盈盈走来,成为娱乐圈挥之不去的经典面孔。还有更多留在电视台做当家花旦的,从翁美玲、周海媚、谢宁到蔡少芬、郭可盈、张可颐,都是TVB红极一时的栋梁。
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也缺少不了来自TVB的人才,杜琪峰、王家卫、林岭东、徐克……一大半的名导,都在电视台得到过磨练。杜琪峰和林岭东更是无线艺员培训班直接培训出来的,跟着王天林拍了好多年的电视剧。
TVB捧人的原则是:我一手制造你,我也能决定你的生死存亡,所以根本不需要给很高的薪酬,据闻TVB最高身价的是汪明荃,也不过6万元一集电视剧,这要放在内地,还不到一线大牌们的一半。当年刘德华红得发紫时,闹脾气要解约,被冷藏了好久,刘德华咬紧了牙关才能熬过去。他们自恃平台够强大——香港一共只有两家电视台,亚视的收视常年不超过两位数,而TVB晚间黄金档的电视剧,一直稳定在30点左右,优势太过明显。可是再心高气傲,也掩饰不了江河日下的尴尬——在“五虎将”纷纷离巢之后,TVB再也没有制造出拿得出手的巨星了。艺员制还是那个艺员制,电视台还是那个电视台,每况愈下的不是TVB,而是整个香港娱乐业。电视台尚且算是守住了在观众心目中无可取代的地位,香港电影、香港音乐的境况更加惨淡。原因归根到底是经济环境不再像以前那样蓬勃,而社会的娱乐方式更加开放,可选择性更大。
内地有能力在所谓的偶像艺人发掘与打造上翻云覆雨的电视台,当属湖南卫视与旗下的天娱公司,但和当年的TVB相比,湖南卫视这个财大气粗的平台,却还缺少一套系统化的人才培育机制,好在,他们已经提前看到了国内造星的潜力优势。
采访对象:杨柳(天娱艺人事业总经理)
国内造星还在起步阶段
记者:湖南卫视和天娱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杨柳:从公司结构上来说,天娱是湖南卫视全资子公司;从一般合作关系上来说,天娱是湖南卫视的内容提供商,也是对市场触角的延伸,比如选秀节目、偶像剧。其实直到2008年,天娱才变成湖南卫视的全资子公司。改制后,从单一的艺人经纪分为天娱综艺、天娱影视、天娱经纪三块。所谓的内容提供商,比如《一呼百应》电视节目、跨年演唱会等和音乐有关的节目,都是天娱来操作。
记者:出现类似包小柏离席事件这样的危机,如何解决?
杨柳:出现危机的时候,需要多方配合,比如选秀节目,会更加紧密合作,以湖南卫视总编室为主。如果是发生在艺人身上,那么天娱团队会更主动些。天娱在节目中更多是提供相关辅助工作。
记者:接下来是继续打山寨牌,通过人海战术去捧人,还是自创明星?
杨柳:不管是拍《流星雨》还是做选秀,不是首先考虑到要打山寨牌,而是通过这个平台来造星。至于山寨的说法,其实山寨有什么不好?只要是好的、受欢迎的东西,拿来借鉴一下未尝不可,毕竟国内造星还在起步阶段。每个公司能够做红的艺人,能有一到两个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今年我们也意识到艺人签得太多的问题,既然在这个平台上能打造出明星,那么我们愿意打开门来合作。说到底,艺人红不红,和双方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你们觉得偶像应该是什么样的?
杨柳:选秀冠军肯定就是,因为他承载着这个品牌。希望今年打造出有独特个性的歌手。选秀平台非常好,但我们也感觉到,近两年选秀受到很多制约。今年做到这样已经是奇迹了。湖南卫视这么多年培养了偶像剧的收视群,所以在偶像剧方面我们会大力研究。现在《流星雨》最红的两个演员,都不是选秀出来的,张翰的粉丝就特别强大,说明我们平台和道路的选择是对的,像他和郑爽就一定还是以影视为主,会跟选秀歌手的打造有所不同。
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偶像剧
记者:可是这部戏现在备受争议。
杨柳:这是我们做的第一部戏 ,有太多东西要去总结,其实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偶像剧,除了《将爱情进行到底》。所以一定要在偶像道路上进行探索。
记者:你对平民偶像是如何理解的?
杨柳:我们的艺人最开始是源自于选秀,是来自于大众身边的人。所以我们做偶像剧,尽量不希望让大家觉得演员是大明星,希望演戏的孩子,跟生活中的大众一样。
记者:为什么解约问题总是不断?
杨柳:这是我们经常面对却又无法解决的问题,现在坦然了。一是因为天娱特殊的位置,关注度相对比较高;二是方式问题,艺人是从选秀平台出来的,一夜成名,双方都不懂得如何很好地去沟通,以后还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选秀的时候,这些孩子其实还是很单纯的,他们没有面对社会、面对生存的压力,但是爱音乐和把音乐当成事业是两码事。我们和这些孩子之间没有什么不能打开门谈的。每一年我们都在根据市场、根据发生的状况修正以前的合同以及做法,都在检讨,最后磨合成最合适的、市场最需要的。有些艺人我们会帮他寻找合适的公司和他签唱片约;如果有人有更好的去处,我们可以和平解约。
记者:天娱在造星上有所成的原因在哪里?
杨柳:我们所有人都明白一个道理—— 一个真正的明星不是靠绯闻、八卦出来的,艺人和公司如何共同来面对问题,彼此信任很重要。天娱打造选秀明星的顺序是:快男快女——比赛成名——比赛结束成为十强——演唱会——专辑——影视剧。既然天娱有一个团队,我们有湖南卫视这个大平台,我们的可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不急于求成,其实大家都很清楚成功是怎么来的,结局来自过程,这个过程我们还在慢慢摸索。
2 匮乏点之伯乐欠奉
中国偶像时代还没有到来
歌手出身的李秀满,1989年成立韩国S.M.Entertainment,自此步入唱片业。20年的时间,S.M.Entertainment变成了亚洲娱乐业的巨头“SM家族”,捧红的艺人有H.O.T、神话、宝儿、东方神起、SES、Super Junior等。
S.M。公司下设部门包括:发觉“未来之星”的选秀部;训练新人的“Starlight Academy”培训部;把握市场走向、体现歌手风格、营造逼真视觉感的唱片生产部;进行录音和后期制作的唱片制作部(A&R);进行宣传销售的市场营销部;联系媒体对歌手进行推广的宣传部及发掘歌手的潜在价值、企划广告演唱会的代理部。
这些部门和工厂的生产链相似,成熟而稳定。“SM家族”艺人的特点是:非常年轻,但是训练有素,那是因为他们一早被挖掘之后,马上就进入了这个生产链,成为整个生产链的核心——产品。S.M。公司时有举办诸如选拔明日之星之类的活动,为的就是发掘下一步的偶像资源,挑选出的未来艺人,年纪普遍不超过15岁。然后这些孩子就要接受一系列诸如唱歌、跳舞、做SHOW等演艺培训,公司会根据他们的特点来进行定位,为他们设计形象,会挑选出合适的孩子在一起形成组合,甚至会安排他们进行整容手术。这之后才是通过营销,让他们逐步走进市场。通常人们只看见一群不足20岁的孩子在舞台上已经非常老练,绝对不会想到这之前有着多么缜密的设计安排。
其实纵观S.M。公司历年捧红的明星,不难发现他们之间的相似度非常高。从H.O.T到东方神起,变的只是潮流,而形式上,无一例外是男子偶像组合团体,每个队员的气质、形象都非常不同,充分发挥他们每个人的个人魅力。
尽管李秀满殴打旗下艺人、孩子成名后待遇微薄的消息时有传出,但他确确实实是他们的伯乐。没有他、没有他名下的S.M.Entertainment,这些孩子不过是芸芸大众,经过他的一手改造,才成为颠倒众生的偶像明星。
在内地,称得上偶像伯乐的寥寥无几,赵宝刚算是泰斗级伯乐人物,从上世纪90年代凭《过把瘾》一手发掘王志文到90年代末和新世纪初打造出的形色俱佳的偶像陆毅、陈坤、王珞丹等,赵宝刚在伯乐位置上一坐就是近20年。但作为“造星圣手”,他选择中国内地偶像却另有标准,那就是人物身上散发的本土文化精神,这绝非长得漂亮这么简单。
采访对象:赵宝刚(著名导演,有“造星圣手”之称)
中国偶像剧少,是因为没有找到本土文化上的精神气质
记者:中国偶像不如日韩形成产业规模,基本上中国偶像存在着不偶像化、改朝换代很慢的情况,对此你有何看法?
赵宝刚:人们对偶像的概念还停留在长相和好看的服装上。实际上不是,大家喜欢这个人物,是因为他身上有本土的文化精神。为什么中国偶像剧少,就是因为过多追求浮在面儿上的东西,没有找到一种本土文化上的精神气质。其实人们喜欢的都是紧密地跟时代结合在一起的精神偶像。我们在做片子时,都尽量去讲文化精神的导向,这是带动和引领人们认知这些偶像最基本的要素,再加上健康、阳光、心态好的青年形象,人物就容易成功。
记者:你历年来捧红的艺人包括徐静蕾、陆毅、陈坤、李小冉、王珞丹、赵琳……你是如何发掘他们的?标准是什么?是为他们量身定做还是记住这些新人,遇到合适的角色再找到他们?
赵宝刚:分两个方面:一是剧本角色的个性魅力;一是演员自身特有的个性魅力。演员特质和角色特质如果能结合得好的话,基本上成功的比较高。这里有角色和演员的互补,当然要增加一些其他的手段,可能这个人就更容易成功一点。如陈坤、陆毅,包括最近的王珞丹、朱雨辰,还有早期的王志文,都是演员魅力和角色魅力结合得比较好的。偶像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并非纯看长相。就像孙红雷,他在《征服》中演了一个坏人,可为什么有那么大魅力呢?大伙喜欢不喜欢他?这些可能就是个性因素,他一定是偶像,但他跟陆毅的这种偶像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类型。再比如陈坤,他是一匹野马,很难驾驭的一种性格,在很难驾驭的性格里找到他自身的追求,他和我合作的《像雾像雨又像风》《别了,温哥华》,扮演的角色都属于这类。所以他能展现出这些人物野马一样的精神气质,遇到一些事情,他还会倾心地投入情感、乐于助人,这些都是偶像因素,所以会让很多观众对他着迷。
记者:有几位是您接连起用的艺人,有些不属于您公司的艺人,是因为他们的偶像影响力吗?
赵宝刚:不是。一个角色出来时,你要把握住最适合这个人物的所有要素,这个人就容易成功。我选他们演这些角色,是因为他们演这些人物是合适的,有些甚至可以说是最合适的,起码我想不出有更好的来,并不是说我拍一部剧,就一定要用我公司的艺人。这是一个利益问题,但为了作品,我更愿意从合适不合适这个角度上去考虑。很多演员不明白这个道理,演员都是从自我出发,而导演从客观出发。
记者:每个时代寻找偶像不一样,你是怎样转换自己的眼光和想法的?
赵宝刚:实际上还是寻找时代的审美特征,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比如对爱情的忠贞、心地的善良等等,但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个性特征。比如陆毅在《永不瞑目》中是阳光健康的大学生。那个年代,很多人把国家的责任看得很淡了,这个时候推出这样一个角色,会引起人们对这类人物的思考,国家需要的时候,你有没有能力或者愿望去为国家做这些事。又比如《奋斗》中的王珞丹,居然失恋整整30集,人们会问,在这样一个时代,去为一个男人这样要死要活,还值不值得青睐?但人们不得不佩服她在失恋之后对人的做法。像《我的青春谁作主》中的钱小样,代表所有闯荡大城市人的一种愿望,当她进入社会时,无处不碰壁,但她用乐观心态对待一系列事情,用这种心态鼓励自己,这就是一种时代精神,人们面对痛苦是沉浸其中还是勇于面对?这是这个时代需要的。而王志文则代表了90年代中期的精神特质。
发展中国家很难产生全面偶像
记者:您自己当年也做过演员,觉得对于偶像来说,机遇的重要性有多大?
赵宝刚:机遇这事太难说了。有些演员与生俱来条件不错,那他获得的机遇就多。这也跟演员自身的智慧有关,所以机会这东西很难讲。有些人天生不是一个优秀演员的材料,但阴错阳差他获得了一个机会,于是就走到一个很高的位置。
记者:有没有捧人不成功、自己觉得很可惜的案例?原因是什么?
赵宝刚:肯定有演员不成功的,但从爱护演员的角度,我这儿不能说。不能说的原因很多,作为导演我是一家之谈,演员自身是不承认的。比如我们过去拍的戏里,虽然他红了,但他没有红到位,换一个演员可能比他还红。这可能就是阴错阳差,不能说哪个演员演得不好。
记者:国产偶像往往是一蹴而就,但像日韩偶像都是精心策划出来的,两者的优劣势是什么?
赵宝刚:这跟国家现有文化体制有关,因为中国的电视行业还是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为主。有一些经纪公司有了一定的实力,可能在未来三到五年中,有意识地打造一些所谓的偶像演员,应该叫知名演员吧,其实我不太愿意用“偶像”来称呼他们。
记者:中国偶像剧市场的发展前景如何?
赵宝刚:很多人把我现在拍的大部分戏称之为偶像剧,但它从偶像剧之外还引申了其他元素。我并不是刻意要做有偶像特征的东西,还是要有社会文化的精神。比如《我的青春谁作主》,人们把姥姥都叫偶像了,老太太走哪儿都受欢迎,因为没有一个姥姥会像她这么表达。我们所说的偶像剧一定要年轻、漂亮、阳光,这在目前的中国市场还很难实施。作为发展中国家,现在很难产生出相貌、谈吐、文化、做派都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偶像。社会进程还没到那一步,可能还要有十年、二十年的时间,会有一些变化。我们现在看五六十年代的影像资料,会发现那时候人的外貌、气质、特征跟现在有那么大的变化。
3 匮乏点之后继乏力
要让偶像资源实现最大化
被称为“亚洲第一美少年梦工厂”的日本杰尼斯事务所,在数十年的时间内孜孜不倦地为大众们挖掘打造出如梦如幻的美少年。真田广之、东山纪之、本木雅宏……现在都是日本演艺圈大哥级的人物了,统统从杰尼斯走来。
杰尼斯最成功的案例是SMAP,即木村拓哉、中居正广、草剪刚、稻垣吾郎、香取慎吾组成的五人男子组合,在日本有着“天团”之称,是国民偶像。在偶像改朝换代犹如时装SHOW的日本,一个偶像团体能屹立20年人气不坠,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除了几位成员自身的努力,不得不归功于杰尼斯对他们精确的把握。木村拓哉有着万人迷的外表,自然是要去演偶像剧的;中居正广才思敏捷,于是做了日本的金牌司仪;香取慎吾浑身充满搞笑细胞,于是成为综艺节目中的王牌杀手锏;草剪刚和稻垣吾郎都是文艺电影、深刻题材电视剧的最佳男主角。这五人分开来,每个人都是独当一面的天皇巨星,合在一起就更加锐不可当。他们的单曲《世上唯一仅有的花》甚至被称为第二国歌,可想而知深入民心到何等地步了。
SMAP之后,杰尼斯的造星模式就相对固定下来了。挑选未来之星,进行训练包装,有计划地投入市场,但更为重要的是对他们长线发展的观望。即便形成了男子组合,也要发展每个成员的个人空间。后来的美少年们也源源不绝地风靡着万千少女,诸如Kinki Kids、Tokio、岚、V6、KAT-TUN等等。
另外日本有相对应的美少女梦工厂Hello! Project,最成功的案例是经常大换血以保证青春活力的Morning娘以及红了很多年还在继续红的松浦亚弥。其经营形式和造星模式与杰尼斯大同小异。
在中国内地,除湖南卫视外,东方卫视的选秀节目也选出了不少外形条件很出色的男孩子,SMG后来为这些选秀偶像量身定做了《网球王子》这类纯偶像剧,但与当时选秀的火爆人气相比,他们在表演道路上未见起色,有些甚至已经悄无声息。
采访对象:叶烽(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加油!东方天使》导演)
偶像剧+节目=双剑合璧
记者:东方卫视有好几档选秀节目,这些选秀节目的定位区别在哪儿?
叶烽:现在选秀节目太多了,唱歌的、演戏的,甚至连戏剧方面都出现了选秀。像《我型我秀》,选的是音乐才能,要求选手们比较“潮”,这样能够得到更多青少年观众的追捧。很红的《英国达人》,他们选出来的苏珊大妈,那是非常草根的“平民偶像”,可能很多家庭主妇都会喜欢她。东方卫视也有一档《全家都来赛》,面对的就是家庭观众,希望全家老小都可以来追看。《加油!好男儿》不是那么单一,我们要求选出来的是综合型偶像。因为好男儿的观众面更广,14岁到24岁的青少年观众们追捧无需多言,甚至45岁以上的中老年观众也都是好男儿的粉丝。正因为市场大,足够大众化,观众年龄跨度大,不分阶层,我们才会对“好男儿”的选择慎之又慎。
记者:现在东方卫视又有一档《加油!东方天使》,选的是女孩,为什么要操办这样一档选秀节目呢?
叶烽:很多人可能都有疑问,为什么好男儿如此成功,你们不继续办下去,反而要来办《加油!东方天使》?大家都知道,打造一个选秀品牌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为什么不坐享其成反而要重头开始?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不能光选男孩子啊,我们也要一批合适的女孩子来和这些男孩子搭档,这样无论是拍偶像剧还是做节目都可以双剑合璧。
谁来和男主角匹配?
记者:选秀节目带来许多偶像,但能够开拍偶像剧的机会毕竟不太多,该如何利用这些偶像资源,让他们长久的红下去?
叶烽:拿好男儿来说,选秀时他们的人气真是很旺,每年都有好几个人气爆棚的好男儿出现。他们的条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比如我们有“兄弟连”组合,平均身高就达到1米88,这样的素质国内并不多。《网球王子》播出之后,得到的反馈很两极化:一方面就是说好男儿的料子真好,长得真帅,虽然演技稚嫩了些;另外一方面,对女主角的骂声铺天盖地,很多观众都在质疑东方卫视在这么大的上海滩就找不出可以和这些男主角匹配的女孩子吗?所以我们今年举办了《加油!东方天使》。我们对他们的未来是有长远计划的。最初好男儿的经纪约都签给了东方之星。后面几届我们有请华谊、橙天的人来观赛,觉得谁有潜力,我们可以坐下来就这名选手的合约和发展来谈一谈。后来BOBO组合签给了华谊、乔任梁签给了橙天,从他们现在的走势来看还是非常不错的。我们采取的是分约的模式,因为SMG不可能独立操作一个演艺集团,我们反而愿意把这些偶像资源分出去,让他们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得到更好的发展。
记者:东方卫视选出来的几位偶像总让人觉得过于上海化,在上海非常红,在全国人气就要略差一些,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叶烽:东方卫视在长三角地区影响力很大,过了长江就要差一些。我们的依托是海派文化,这是一把双刃剑,让我们在长三角尤其上海地区非常坚挺,但是同时也造成了地域化。不过今年就《加油!东方天使》的收视来看,非常让人惊喜,北京、天津的收视率仅次于上海,这是以往不曾有过的好成绩。可见我们的影响力在跨江,其实做到全国化也一直是我们的目标。
记者:有消息说好男儿们待遇较差,在上海甚至生活艰难,这一点你有什么看法?
叶烽:不存在这个问题。好男儿们的合约都在东方之星,我可以说,这是全国所有选秀选手们得到的最人性化的合约,他们的待遇很不错。接下来的《加油!东方天使》只会更好。好男儿我们是会继续办下去的,加油系列会一直做,我们会以偶像剧为载体,希望可以带出一批优质偶像。
结语
国产偶像总离不开“选秀”两字,似乎除了选秀,就没有别的平台可以制造偶像了。尤其超女,她们最红的时候,恐怕所谓的天皇巨星们也要退避三舍。可问题随之而来,选秀过后,这些平民偶像们何去何从?最红的那些,一早被各大演艺公司签下,展开宏图大业去了,却难免有“吃老本”的嫌疑,很难回到选秀时的高度;更多的则在轰轰烈烈的选秀落幕之后,回归到普通人的状态。选秀固然是一块敲门砖,帮平凡的孩子们找到一条通往五光十色的娱乐圈的路,但这条路究竟好走不好走,只有自己走过才知道。
我们都听说过这样的故事——木村拓哉的邻居把他档案照片寄去杰尼斯事务所,于是他被挖掘;林青霞走在马路上,被琼瑶的星探发现;梁朝伟和周星驰是朋友,一起去考艺员培训班,梁朝伟一次成功,周星驰第二年再来过……这些听似偶然的机遇,对于偶像个人来说是机遇,但是对于造星体制成熟的明星生产流水线来说,不过是换了个产品罢了。没有木村拓哉,会有别的万人迷;没有林青霞,琼瑶会捧红别的少女;艺员培训班没有梁朝伟、周星驰,或许别的艺员可以得到成名的机会……
目前,国内还缺乏成熟的偶像经纪公司、慧眼识珠的伯乐、固定的有影响力的展现平台,所以也难怪总是无法以较为稳定的模式生产出偶像来。至于什么时候,这条生产链可以完善起来,恐怕目前谁也答不上来。可喜的是,一切在进步,娱乐行业也正在往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