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姗姗:穿行于现实与科幻的平行时空
张姗姗,独立电影人,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于2014年获得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广播电视编导学士学位,2019年获得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MarylandInstituteCollegeofArt)电影制作硕士学位。在电影世界不断探索的征程中,她步履不停地在纪录片、剧情片和实验电影等多种不同电影表达形式中实践,利用精妙的灯光、镜头运动及剪辑、调色等电影技法架构出游离于真实与虚幻的空间。其作品在强烈的影像风格下反思了严肃深刻的人类永恒思考命题。她创作的《天堂计划》(ParadiseProgram)、《鱼》(FishintheTank)等多部作品曾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其中《天堂计划》于2020年获智利南部电影艺术学院电影节(SouthFilmandArtsAcademyFestival)最佳科幻短片奖、最佳女导演荣誉奖、最佳男主角、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辑荣誉奖、最佳制片人及印度柏拉图电影竞赛(PlatonicFilmCompetition)最佳短片奖,并入围美国洛杉矶国际电影节、意大利罗马独立奖、加拿大雪文电影节等5个电影节,同时《合奏》(Tutti)、《天堂计划》曾于2019年及2020年在美国东西部多家电影院放映。她现工作居住于纽约,兼任全美山西同乡会新闻部长。
张姗姗在《天堂计划》美国首映式回答观众提问
2019年4月10日美国东部时间晚9:00,在美国巴尔的摩百汇剧院(Parkwaytheatre)外,张姗姗刚刚结束了她的叙事短片《天堂计划》放映和观众问答环节。一位拄杖的非裔美国老人走向她,眼含热泪地表达了他的观影感受。原来这位老人的夫人因为疾病陷入昏迷,而影片《天堂计划》中所构建的那个近未来的世界令老人感受到了深深的宽慰和更多的可能性,老人表达了对导演张姗姗的感谢以及对片中构架的世界的向往,“我相信《天堂计划》中你描述的这一切总有一天会实现,到时候我就可以再和她像往日一样坐在前院的藤椅上聊天,告诉她我一如既往地爱着她。”老人动情地说。
《天堂计划》海报
《天堂计划》是一部科幻短片,描述了在近未来塞安与他的恋人英迪格在树林里度过了愉快的约会。其实这次约会是基于英迪格的记忆建立的一个虚拟世界。现实中英迪格处于昏迷状态,只剩最后十分钟医生就必须关闭他的大脑活动,如果塞安在这发生之前不离开“天堂计划”的话,他将永远被困在程序中并失去生命。英迪格在程序中意外知道即将发生的事情,他打破了“天堂计划”的规则,在回忆外创造了他们梦想中的婚礼,时间流逝,塞安必须做出一个选择。
《天堂计划》拍摄现场
短片《天堂计划》用浪漫主义的形式探讨了一个严肃的主题——爱与死亡。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中,张姗姗深刻审视了东西方对于死亡的不同理解和态度。在东方文化语境下,死亡是一个颇为禁忌的话题,在《论语·先进》中,有一段孔子学生与孔子的对话,“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东方哲学重视“生”的世界,对死亡讳莫如深。而在西方文化语境下,死亡能够被更坦然地提及,西方哲学家佛罗伊德和恩格斯等均提出了类似的“向死而生”的哲学理论,构建了“生”“死”两个世界。在后科技时代的今天及近未来,人类是否可以联通人脑中的生物电,模拟大脑间的放电行为,使人类的记忆以数据的形式存储下来并根据个体的思维惯性进行“模拟思考”,从而终结人类个体的脑死亡。但这种重新定义死亡的方式又将怎样挑战社会伦理与人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将产生怎样的变化?这一技术又将怎样挑战东西方不同的哲学宗教?在《天堂计划》中,张姗姗利用非线性叙事的形式美感,将这些议题渗透进剧情之中。在提出对于死亡的挑战与思考的同时,她也深信再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无法解析和量化人类情感,爱是一切人类问题的终极解决途径。
张姗姗创作的定格动画《跑起来》获 “迎亚青/青奥,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一等奖
该片受“左岸派”电影影响,细腻地描绘了两位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将“双重现实”的超现实主义融合后现代艺术以科幻电影形式进行冷峻的视觉化呈现,利用灯光与置景分割出残酷的现实世界与梦幻的虚拟世界。本片于2020年获智利南部电影艺术学院电影节(SouthFilmandArtsAcademyFestival)最佳科幻短片奖、最佳女导演荣誉奖、最佳男主角、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辑荣誉奖、最佳制片人及印度柏拉图电影竞赛(PlatonicFilmCompetition)最佳短片奖,并入围美国洛杉矶国际电影节、意大利罗马独立奖、加拿大雪文电影节等5个电影节,同时在美国百汇剧院以及美国好莱坞TCL中国剧院放映(TCLChineseTheaters)。
《鱼》剧照
这种悲天悯人与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同样存在于张姗姗2014年纪实类剧情短片《鱼》中。短片《鱼》讲述的是当母亲无力承担自闭症儿子给家里带来的负担而逃离之后,父亲一人独自承担起照顾这个特殊孩子的重任的故事。从一开始的烦躁抑郁、难以承受残酷的现实,到渐渐接受这个孩子,以爱感化,最终决定陪着孩子走向外界一起生活。在《鱼》这部短片中,张姗姗将目光投向了一个特殊群体——自闭症儿童。
早在2012年,张姗姗通过一篇报道认识了山西方舟自闭症康复研究院的校长,并通过在研究院里做义工的经历,历时半年拍摄了45分钟纪录短片《蜗牛》(Snail),真实还原了自闭症儿童及其家长的生活和心路历程,反映了社会对于这一群体的关注。此后,她积极投身于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公益活动中,并连续四年荣获山西太原方舟自闭症康复研究院杰出志愿者。在积极的社会活动中,她寻访了十几个自闭症家庭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感悟,于2014年拍摄完成短片《鱼》。本片以真实生动的故事情节,冷静克制的纪实类电影镜头语言风格,得到了观众强烈的情感认同,获得山西首届微电影大赛三等奖,并提名中国西部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
张姗姗在不同电影类别中探索与尝试,勾勒出电影的时代性。从纪录片《蜗牛》、纪实类叙事短片《鱼》关注中国现实中的社会问题,到《天堂计划》中后科技时代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思考以及科技对人性的挑战,她勇于尝试新的电影主题与形式、技术和表达。
《泡沫》剧照
在叙事电影之外,她还拍摄了诗意电影《日常》(Routine)、16mm胶片电影《泡沫》(TheFoam)等多部实验短片,在2019年夏天移居纽约之后,她将影像与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相结合进行创作,开拓了电影更多的可能性,提出了关于亲密关系及消费主义多个创作设想并在积极的筹备中。
除了在电影内容和形式上的探索与实践,在美国的学习及拍摄过程中,她越发感受到了视觉造型及色彩的独特魅力,拍摄过程中的灯光与后期制作中的调色可以使观众从视觉传达的直观认识转入形象思维的心理感应,并在《BeardBalm》中任灯光师,《天堂计划》《11565公里》中任调色师。
《合奏》剧照
在2020年全球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的半年间,张姗姗肩负起作为一个电影人的社会责任,思考如何记录和展现这一时期的特殊性。走在纽约曼哈顿的街头,她观察到城市与人关系的复杂性转变。她以此为灵感创作出实验短片《纽约梦》(NYCDream)。本片以叙事电影结构为基础,白描的人群特写与夸张的视觉及听觉语言碰撞,重构了城市的喧嚣与人群缺席失声的寂寥,充满隐喻的符号化镜头语言以拼贴的先锋剪辑手法融合大胆的调色与特效,呈现出一个寓言式的梦境。(王志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张姗姗:穿行于现实与科幻的平行时空 https://mxgxt.com/news/view/943735
相关内容
张姗姗张继科袁姗姗谈恋爱是真的吗?张继科袁姗姗是怎么认识的?
张继科袁姗姗上海约会吃饭恋情被揭照片,张继科和袁姗姗是姐弟恋吗?
张继科袁姗姗恋情疑曝光
最新!张继科事件已牵扯多位明星:景甜、袁姗姗
“招黑女王”袁姗姗:凭张继科再度出圈
袁姗姗否认与赵英俊绯闻,袁姗姗赵英俊怎么认识的真实关系揭秘
宿舍里的闺蜜三人行:杨幂,张小斐与袁姗姗的校园生活
袁姗姗的老公是谁? 袁姗姗和张继科接吻照图曝光是真的吗? 袁姗姗素颜竟是美女!
张继科与痞幼同居?与景甜大尺度不雅照流出!袁姗姗给他3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