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暨南大学教授饶芃子逝世,曾在国内首创“比较文艺学”方向
11月27日,南方+记者获悉,著名学者、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会长、暨南大学教授饶芃子在广州逝世,享年89岁。
2005年,饶芃子教授七十岁时在家中留影(袁动群 摄)
饶芃子1935年元宵节生于广东潮州,1953年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1958年调至暨南大学中文系,从事文艺理论教研工作;1970至1977年暨南大学停办期间,在广东师范学院(今华南师范大学)任教。1978年,她重返暨南大学,1984年担任中文系系主任,1987年9月至1995年12月担任暨南大学副校长、学校学位委员会主席,主管学校人文社科及研究生工作。1989年,创办暨南大学出版社并出任首任社长。
从教以来,饶芃子在文艺学、比较文学、海外华文文学领域进行了大量教研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20世纪80年代初,比较文学在中国复兴,饶芃子参与了这一历史性的学术进程,将比较文学的世界视野和方法引入文艺学学科。1986年,她发起成立“广东省比较文学研究会”并当选副会长,此后的十年间,她组织了五次学术年会及三次“粤港闽比较文学研讨会”,推动了比较文学在广东的发展。
1993年,饶芃子领衔建立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点,在国内首创“比较文艺学”方向,在中西比较诗学和交叉学科中拓展当代文艺学的内涵。她结合文艺理论,撰写了一批关于当代作家作品的评论,文字清新婉约、真诚自然,因此她被誉为“诗性批评家”。
作为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先驱之一,饶芃子在20世纪90年代,就为确立海外华文文学的学科地位展开大量原创研究,将比较文学的视野和方法引入该领域,倡导打通跨语种的海外华人文学研究,并在文艺学博士点开设“跨文化视野中的海外华文诗学”方向,为当时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打开新思路。她的学术主张得到国内外比较文学界的认可,“海外华人文学”被列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20年来的学术创获之一”。
饶芃子至今发表学术论文和文学评论300多篇,主持完成13个国家和省部级规划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海外华文学研究”的首席专家。著作包括《中西比较文艺学》《世界华文文学的新视野》《比较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等16部专著(含合著),主编《中西戏剧比较教程》《海外华文文学教程》及《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大辞典》等10本著作与6套学术丛书(46本),出版个人论文集的英译本《中西文学戏剧比较论文集》《华文流散文学论集》。
在教育领域,饶芃子培养了29届本科生、13届硕士生和18届博士生,累计指导了数十位硕士、57位博士及2位博士后。许多学生在读期间获得各类奖励和“优秀研究生”称号,毕业后大多成为各领域的优秀人才。
在教学之余,饶芃子创作了一批散文随笔,深邃且富诗意,已作为学者散文的代表,收录于《岭南现当代散文史》。
1992年,饶芃子获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入选“当代岭南文化名人五十家”,并被评为首届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她还获得暨南大学终身贡献奖、中国比较文学终身成就奖、“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贡献奖、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学术贡献奖。
来源:南方+客户端
责任编辑:
网址:著名学者、暨南大学教授饶芃子逝世,曾在国内首创“比较文艺学”方向 https://mxgxt.com/news/view/93925
相关内容
饶芃子逝世:其“诗性批评”对海外华文文学学科的开拓居功厥伟北大最有故事的人走了!中国比较文学学科拓荒者乐黛云逝世
学者乐黛云逝世,享年93岁
语言学家、修辞学家袁晖逝世,曾任安徽大学中文系主任
著名华裔哲学家成中英逝世
知名华裔哲学家、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成中英逝世,享年89岁
汇通中西聚焦当下:肖剑谈中山大学比较文学主题系列讲座
从意境谈到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彭吉象教授:希望重写艺术史|文明互鉴
马伯庸受聘南京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
马伯庸再添新职:将被聘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