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境谈到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彭吉象教授:希望重写艺术史|文明互鉴

发布时间:2024-10-31 07:01

圆桌论坛现场

封面新闻记者 王一理 摄影报道

“我们既要看到世界艺术的共同性,也要看到中国艺术的独特性。”10月30日,2024中华文化天府论坛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启幕。在当天下午的文明互鉴平行论坛圆桌对话上,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彭吉象就“文化遗产与世界文明史”话题,从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意境,点明中国艺术在世界艺术中的重要性。

截至目前,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已有七个二级学会,上千位教授。彭吉象受到曹顺庆教授的委托,在编写中外文化与文论的组稿时发现,中国艺术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成果,但以前却未被正式列入世界艺术史当中。“曹顺庆教授曾提出重写文明史,我是搞艺术的,所以我觉得也应重写艺术史。”彭吉象说。

“中国艺术话语体系与西方艺术话语体系之间有很多共通之处。”彭吉象以“意象”为例,虽然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都讲求“意象”,但中国艺术却有其独特的概念或范畴。“我们的诗歌、散文、音乐、绘画、绘画等,甚至今天的电影电视都在讲求意境,但是西方却很少讲到。”

意境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本身就拥有较大的范畴。“一般来讲说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但是我认为这个只是意境的表面现象。”彭吉象指出,意境除了指“情景交融”,还有三个含义:一是若有若无的朦胧美,二是从有限到无限的超越美,三是不设不施的自然美。值得一提的是,这第三种“自然美”的说法,正是出自于我国著名美学家、彭吉象的导师——宗白华。

“中国美学从魏晋南北朝以后更加重视的是自然美。”根据彭吉象的描述,从绘画层面来看,自然美经历了从唐代王维到元代四大家,明代四大家,清代的扬州八怪和四王,一直到近代的吴昌硕、潘天寿、齐白石等名家的不断传承与发扬。尤其是明代董其昌的“南北宗论”里,占主导地位的南宗文人画,对自然美的追求又前进了一步。

当然,除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人工美也同样具有审美价值。彭吉象补充道:“比如我们刚才一直在谈青铜器,青铜器就是典型的人工美,精雕细刻,一直延续下来。包括国画里面的工笔画,民间戏剧的脸谱,这些都叫人工的。”

因此,为何需重写艺术史?彭吉象总结:“我认为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既要看到世界艺术的共通性,也要看到我们中国艺术的独特性。”

海报 图据主办方

责任编辑:

网址:从意境谈到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彭吉象教授:希望重写艺术史|文明互鉴 https://mxgxt.com/news/view/68462

相关内容

“天工京作——北京燕京八绝非遗艺术精品特展”在国家大剧院开幕
读创今日荐书 | 如何理解中国艺术的美学精神?
用艺术向世界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吉林外国语大学举行第十六届国际文化艺术节
贾广健130余件花鸟画艺术精品展亮相中国国家画院
新书推荐|《视觉艺术中的意义》:潘诺夫斯基带领读者走进作为人文学科的艺术史学
北京艺术中心·文化粮仓
沈语冰教授沪上开讲:从马奈看百年欧洲现代艺术接受史
北京艺术博物馆:典藏古今,辉映艺术之光
中国美术馆集中展出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作品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