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故事丨战场耕尽野花稀——元和中兴(上)

发布时间:2024-11-10 12:04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十月十七日,唐将李愬攻入人蔡州内城,生擒了吴元济。随后,元帅裴度来到蔡州抚慰百姓。十一月中,留下裴度的副使马总为蔡州留后,十一月二十八日,裴度动身凯旋长安,随行的有行军司马韩愈和判官书记李正封(原官司勋员外郎,故人称李员外)。

归途上,心情愉快,诗人韩愈写了多首记行记事的诗歌。出蔡州不远,曾经露宿野外,十二月初,经过离蔡州已三百里的襄城(今河南襄城),皆有记行的七绝。

同李二十八员外从裴相公野宿西界

韩愈

四面星辰著地明,散烧烟火宿天兵。

不关破贼须归奏,自趁新年贺太平。

诗题中的李二十八员外即李正封。诗的意思是:郊野四望无边,星星在地平线上闪耀(出蔡州,即今河南汝南往偃城、襄城一带全是平原,古代空气清澈,夜无灯火干扰,故地平线上星辰倍加明亮),在一堆堆驱散寒气的篝火旁,将士们正在休息。不仅是因为平定了叛乱须归去上奏皇帝,更应该趁即将来到的新年庆贺太平。

过襄城

韩愈

郾城辞罢过襄城,颍水嵩山刮眼明。

已去蔡州三百里,家山不用远来迎。

唐代时襄城属汝州(州治在今河南临汝县),过襄城后则人洛阳界,颍水和嵩山皆属洛阳管辖范围。诗的意思是:刚辞别了郾城(裴度原驻地,距襄城约六十公里)又经过襄城,颍水嵩山看来也大不一样了。离蔡州已经三百里了,很快就能回到长安,家乡的山川不用远来迎候了。

十二月七日,唐宪宗下诏重赏裴度,赐勋上柱国,封晋国公,食邑三千户,并且继续担任宰相职务。当时裴度还在归途上,在到达桃林(即今河南灵宝县)夜宿时,知道了这个喜讯,韩愈于当夜就兴奋地写了一首七绝祝贺:

桃林夜贺晋公

韩愈

西来骑火照山红,夜宿桃林腊月中。

手把命珪兼相印,一时重叠赏元功。

诗题中的“晋公”即晋国公,指裴度。诗的意思是:朝廷特使由长安西来授勋,昼夜策马兼程,火把照红了山路。当大军于腊月中旬夜宿桃林之时,特使赶到宣读诏书。晋公您手执命珪(天子赐给诸侯的玉制礼器,朝见时手执之)和宰相的大印,这是朝廷重重酬赏您指挥平定淮西的巨大功勋。

不久,裴度率军进潼关,前面就是华州(今陕西华县,华山在其与潼关之间),当时的华州刺史张贾,是韩愈的好友,韩在潼关先寄给他一首七绝: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韩愈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此诗的意思是:荆山(在今河南灵宝县阌乡南,相传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此)已经过了,前面就是华山,明亮的阳光照着潼关四扇关门大开。您这位刺史别嫌等候迎接我们太远了(由潼关至华县相传为六十公里),须知这是相公裴度亲自破灭蔡州后凯旋归来了。

按古代惯例,裴度派使臣先到长安,向皇帝献上俘获的叛乱头目,以便皇帝举行典礼,献俘于太庙。当时长安大街上人山人海,车马如同潮水奔流,齐来观看从淮西捉获的叛乱祸首。诗人刘禹锡在他写的《平蔡州三首》中,第三首就描述了献俘的盛况,当然,诗人想得更远一些,还有尚未臣服的藩镇有待平定。

平蔡州三首(其三)

刘禹锡

九衢车马浑浑流,使臣来献淮西囚。

四夷闻风失匕箸,天子受贺登高楼。

妖童擢发不足数,血污城西一抔土。

南峰无火楚泽闲,夜行不锁穆陵关。

策勋礼毕天下泰,猛士按剑看常山。

此诗的意思是:京城的大街上车马像潮水一样地奔流,齐来观看裴相公派人到长安献上在淮西捉到的囚徒。那些对抗朝廷的藩镇听说后,吓得都拿不住饭勺和筷子,天子登上高楼接受献俘及群臣祝贺(淮西囚犯早在十月即派使臣先行押送长安,元和十一年十一月初一,唐宪宗登上大明官西南角的兴化门城楼,接受献俘)。叛乱祸首吴元济的罪恶,比抓起他的头发一根根地数起来还要多,终于落到个在长安城斩首、血污一小捧泥土的可耻下场。准西一带平静无事,长安南面的山峰上,不再有报警的烽火;穆陵关不再上锁,人们夜行也畅通无阻了(淮西镇古代为楚国属也,故用“楚泽”代表;穆陵关即木陵关,在今湖北麻城县北与河南光山县相邻处,为江南通向淮西的必经之地)。按战功封赏官爵完毕后天下安定,但勇猛之十正紧握武器注视着盘据在常山的割据者。

刘禹锡在原诗后自注:“时惟常山不庭”,即当时只有盘据在常山的藩镇不听号令。“常山”指常山郡,即镇州(今河北正定县,见藩镇分布图),为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割据地区(王承宗支持吴元济叛乱,并曾派刺客到长安刺杀宰相武元衡等)。

韩愈回长安后,因为参与平淮西的功绩,升任刑部侍郎,同时,皇帝命令他撰写《平淮西碑》,记述这次战争的功勋。

韩愈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又亲自参加了平定淮西镇叛乱的全过程,由他来撰写此文,当然是最合适的人选。韩愈精心写毕后,由唐宪宗下令刻成石碑竖立,以传诸永远。碑竖起来了以后,没想到却引起了很大的风波。

原来在韩愈写的《平淮西碑》(以下简称韩文)中,认为裴度坚持削平不听号令的藩镇,力主讨伐淮西,这是属于决策性质,因此应居首功。而李愬雪夜入蔡州生擒吴元济,是建立了巨大功勋,但毕竟是执行性质,故应居次位。韩碑刻成竖立后,李愬认为对自己的功绩说得不够,他的妻子是唐安公主(唐德宗的长女)的女儿,可以进人宫中见到皇帝,因而借机向唐宪宗诉说碑文不实,宪宗于是下令磨去韩碑碑文,另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写一篇刻在碑上(以后简称“段文“)。还有一种说法,即李愬的部下武士石孝忠因为愤恨韩碑叙李愬功绩不足,去推碑几乎推倒。平淮西纪功碑是皇帝下令竖立的,推碑是严重的犯罪,此事上奏皇帝,石孝忠于是得以面陈意见,宪宗决定磨去韩文而召段文昌重新撰准西碑。

《平淮西碑》既然有了韩文和段文两种版本,并且都曾刻石流传,那么二文究竟谁好,谁的观点正确,必然在历史上引起人们不同的看法和争论。在韩文和段文写出三十多年后,诗人李商隐写了一首七言长诗《韩碑》,详细记述了平淮西碑建立的经过及以后的风波,尤为可贵的是,诗人明白地表达了对韩段二文的评价。

韩碑

李商隐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䝙䝙生罴。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日度,贼斫不死神扶持。

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

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

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表日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螯蟠以螭。

句奇语重喻者少,逸之天子言其私。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词。

呜呼圣皇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

愿书万本诵万过,口角流沫右手胝。

传之七十有三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这首长诗可分为五段,第一段八句,写淮西镇的长期跋扈割据和宪宗削平藩镇的决心。诗的意思是:元和天子宪宗皇帝,姿质神秀秉性英武,相当于远古时代的轩辕黄帝和伏羲大帝。他发誓要洗雪自先祖玄宗皇帝起,迄今列代皇帝所蒙受的耻辱(指玄宗、肃宗、代宗、德宗等皇帝,自从安史之乱后不得安宁,玄宗因安史之乱逃往成都,唐代宗被吐蕃所迫逃往陕州,德宗因泾原兵变逃奔奉天等等),使天子能安坐于正殿之上,接受四方的来朝。淮西镇被叛贼割据已五十年,父传子,子传孙世代相传(淮西镇割据实际约四十年,诗中五十年用其成数。封狼为巨狼,䝙音初,似狸而大的兽,罴音皮,即人熊,都用以代表凶暴的藩镇)。它没有占据山河之险而占据了平原,可是士兵凶悍戈矛锐利武力强大(据《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作战,胜负未分时,太阳将落山,鲁阳公一挥戈,使太阳倒退三舍之地,诗中的“日可麾”即指此,表示淮西镇的武力几乎可使太阳倒退)。

诗第二段共十句,意思是:宪宗皇帝得到了贤明的宰相裴度,他有神灵护佑刺客杀他不死。裴度带着宰相的职衔担任都统(总领诸道兵马的元帅),在隆重森严的气氛中,代表天子到淮西督师。部下有李愬、韩公武、李道古、李交通等大将,以礼部员外郎李宗闵为书记,智勇俱全的韩愈为行军司马,讨伐的军队十四万人都像虎和貔貅一样勇猛。迅速攻人蔡州活捉吴元济献俘于太庙(皇帝的祖庙),裴度决策和亲自督师指挥的功勋无人可比,受到了皇帝深厚的恩遇和赏赐。

由此可知,诗第二段记述了皇帝专任贤相裴度,因而能成平定淮西的大功。第三段共八句,写韩愈奉皇帝之命撰写碑文,意思是:皇帝指示说,裴度的功绩应居第一,行军司马(职位与从事相似)韩愈应该写文章记述裴度的功勋。韩愈又叩头又行礼,上奏皇帝说,撰写这类文章我能做。自古以来有关记述朝廷大事的重要文章,往往不交给一般文学侍从之臣(指翰林学士)来撰写。既然皇上信任我,我对自己应该做的事绝不推诿,说完之后天子连连点头表示赞许。

第四段共十八句,叙述撰碑文、树碑和推碑的经过,并对推碑之事发表了诗人自己的意见。这段诗的意思是:韩愈回来后恭恭敬敬地斋戒,坐在安静的小阁楼中,大笔饱蘸浓墨,尽情挥写。文体尽量追随摹仿古代典雅正大的篇章,如《尧典》、《舜典》(《书经》中的篇名)及《清庙》、《生民》(《诗经》中的两首诗)。文章写成后,用行书变体的独创书法,书写在纸上,于清晨上朝时呈给皇帝。表中说,这是臣韩愈写好的咏神圣功书之碑,今冒死上呈。皇帝下令刻成石碑,碑高三丈,字大如斗,碑下有大石龟驮着,碑顶刻着盘绕的无角螭(音吃)龙。碑文的字句奇特新颖,用语庄重典雅,因此理解的人就少了。于是有人向天子进谗言以获得个人的私利,结果是用百尺长绳将已竖好的碑拉倒,用粗砂磨去碑面的文字。可是韩愈这篇碑文有如他的精神,早已经深人人心。犹如商汤沐浴的盘,上刻有铭文:“苟日新,日日新,日又新”;又好似孔子先世正考父的鼎,也有传世的铭文。汤盘孔鼎原器物虽已不存,但其上的铭文却传诸永远。韩愈写的碑文虽被从石碑上磨去,可碑文本身却将永世流传。

诗的第五段为最后八句,赞颂了唐宪宗、裴度的功绩和韩文的不朽价值,意思是:啊!圣明的宪宗皇帝和贤明的宰相裴度,他们声威显赫,使人间布满了太平景象。韩愈写的碑文如不能传诸后世,那宪宗与三皇五帝媲美的帝业怎能为后人所知晓呢?我愿抄写韩文一万份诵读韩文一万遍,即使口角流淌唾沫,抄写的右手长满老茧也在所不惜。使韩文用于封禅大典,作为明堂基石,传诸千秋万世。

李商隐的这首《韩碑》,虽未将韩文与段文直接比较,但从诗中对韩文如此的推崇备至,诗人的意见也就很清楚了。因为此诗写《韩碑》,即评述韩愈的著作,诗人在不知不觉中,使此诗的艺术风格受了韩愈诗歌很大的影响,即叙事与议论相间,有散文化的特点,将此诗与韩愈的名作《石鼓歌》进行比较,就很清楚了。

责任编辑:

网址:唐诗故事丨战场耕尽野花稀——元和中兴(上) https://mxgxt.com/news/view/79071

相关内容

【古诗词鉴赏】唐代诗人岑参《山房春事二首》诗赏析
乡村阅读推广人丨李柏霖:创建“田野诗班”,用诗歌敲开孩子的“心窗”
没有假设了丨“万物生玲的故事,从冰场启程,也在冰场落幕”
丁香诗会丨以诗为会,“香”聚法源
福利丨许渊冲译唯美唐诗、宋词:写尽岁月温柔,叙尽人生哲理
【夜听】唐代诗人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诗赏析
《另眼相看唐伯虎》丨用现代手法演绎传统之美
“花和尚”苏曼殊的六首经典诗,相逢莫问人间事,故国伤心只泪流
“前世今生,尽兴就好!” 菲常萧张的故事
东西问·荐书丨韩胜宝:听世界讲述中国孙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