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人与人的沟通方式,传统的医疗行业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以前医生与患者在沟通时,基本是医生诊断、患者倾听;如今患者开始通过互联网主动获取医疗信息,从去哪里看病、找哪位医生看诊、到采用怎样的诊疗,患者在这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积极,这也意味着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从医院慢慢走向院外与线上,同时伴随着新的沟通方式产生。
谁能够率先掌握这种新的沟通方式,谁就有机会通过较低的成本、在几年内获取在以往需要积攒几十年才能得到的粉丝群体,成为一名“明星医生”。
【明星医生】结合多年打造明星医生的经验,从打造个人IP、积累粉丝和持续产出内容等方面分享一些心得和建议。
近10年,伴随新浪微博、贴吧知乎等社交平台,“丁香园”、“好大夫”等线上医疗平台,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平台的兴起,医生通过互联网对消费者进行营销,一方面是科普医学知识,抹平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等;另一方面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医生个人品牌的建立,形成良好的市场口碑,基本已经达成行业共识,更多的80后、90后年轻医生已经从“被动选择平台”进入“主动获取路径”上进行转换。
但是对原创内容的输出者,如何持续地进行内容输出成了最大的难题!
【明星医生】分享几个心得:
第一种方式,案例解读。
内容的持续输出需要持续的素材来源,医生素材来源就是日常线上、线下的诊疗咨询,来源于患者最关切的问题,或者患者普遍存在的一些误区。平时在接诊过程中要留意这些素材,遇到的时候及时记录下来,等有空了再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科普扩充。
每天大约花1小时在互联网科普,这样的时间投入比较合适。
首先你的内容必须是正确的,其次还要能够抓住患者的心。患者关注的点你需要不断地去讲、反复的讲,这样患者的接受度才能更高、理解得更清楚。
在此之上,还要学会把学术上的专业内容写得通俗易懂,以讲述的方式进行案例解读,可以贴近日常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医学知识科普,这样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做科普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但是医生必须将它融入到个人生活中,持之以恒地坚持做下去。
第二种方式,去伪存真。
不断寻找写作切入点,真的是一件费脑细胞的事。尤其是医疗方面的科普,涉及的内容相对单一,经常会陷入无话题可讲的困境。但是复杂的中国医疗市场,以及不断被创造出来的新模式,包括层出不穷的产品、仪器和治疗手段,都成了真假难辨的“伪科学”,需要专业的医生站出来为消费者“去伪存真”。
现如今依然是新媒体的风口,海量的用户群生产出海量的信息,但是如何进行信息筛选、如何辨别真伪,大多数消费者缺乏认知。之前百度医疗把莆田系医院医生推上了社会热点,负面新闻铺天盖地,所谓的“伪专家”,利用互联网信息生产平民化、监管不利的特点肆意泛滥,作为医生,也是网络自媒体人,看到此类的“伪专家”应该第一时间选择站出来辟谣,把正确的、专业的科普知识传递给患者。
此外,科普内容的长期坚持,与专业知识水平有很大关系。只有扎实的理论,多从患者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可以写出更好的科普。
医生向消费者营销还有哪些创新方法?
医生们最开始通过互联网进行医学知识的科普,其主要动机还是源于对消费者的洞察,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抹平两者间的信息差,同时谨防大众受“伪科普”的蒙蔽,而在长期的内容耕耘过程中依靠平台优势吸纳粉丝,逐渐拥有个人品牌价值。
但是通过原创写作进行案例分享、内容科普是最优的路径吗?
“医生的日常工作非常繁忙,包括临床、科研、教学等,用来做科普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如何更加高效地进行内容营销?
首先要不断进行形式创新。
短视频平台,形式上就是利用现在大热的短视频平台。利用一些简单剪辑软件,将自己的视频信息,包括对某些疾病的理解、授课视频,或者某个诊疗场景等等,通过短视频平台公布出来,它的优点是可以保障即时性,而且不容易被抄袭。
第二个是内容体系建设。
“注重知识体系建设,而不是碎片化科普”。【明星医生】观察到大多数的医生科普内容生产时间碎片化、知识点碎片化,很难把一项病种完整地描述清楚。
医生在做行业科普知识的“百科全书”,必须分病种进行全方位、系统化地内容输出。
写在最后:
【明星医生】认为通过互联网进行医学知识科普,进而成为消费者心中的“网红医生”,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是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需求、向他们传达信息的更有效率的途径。
同时我们也清晰地看到随着新媒体行业进入成熟期、各平台也趋于稳定,医生打造个人品牌的门槛也将会越来越高、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在进行内容营销打造个人品牌时,除了需要持续总结和调整个人形象的定位,还需要不断从话题和形式上来创新,利用有限的时间精力,提高效率,让创作的内容传播得更广、传播的时间更广,从而可以让更多的患者收益;同时,对于粉丝的维护、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