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材料作文“感性”“理性”审题分析与例文导写

发布时间:2024-06-01 07:57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感性主义者说,摆脱思想去感受爱吧,人的幸福只来源于情感。

奥地利哲学家哈耶克说:“理性是一种力量,它超越了每一种感情,使我们能够把握自己,把握每一刻的价值。”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了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人的幸福只来源于情感”,建议人们摆脱思想纯粹去感受爱。这是一种感性主义,“感性”一般被理解为凭借感官等认知、基本由个人的感情决定、并未深入思考而基本以第一印象来做判断。感性主义有其好处,可以让人们更细腻地感受天地万物。但过度的感性也会让人多愁善感甚至被情感裹挟,危害身心。

第二种观点认为“理性是一种力量,它超越了每一种感情”,肯定了理性的意义与价值。这种观点是一种理性主义,所谓“理性”,是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态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理性主义也有其积极意义,可以让人审慎思考,周密安排,最大程度保证事情顺利进行。但极端理性也会让人沦为机器,错失人生中的美好。

两种观点围绕着“理性”与“感性”展开,分别指出了“感性”与“理性”的重要性,这两种观点均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又不免有些绝对化。对此,考生应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立意时,可认同其中任意一种观点,也可以二者兼顾,辩证看待。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感性与理性的内涵与实质,二者的辩证关系,各自的重要性,如何正确把握感性与理性的关系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感性与理性各自的重要性”时,可以从个人成长、企业发展、国家富强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述“如何正确把握感性与理性的关系”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辩证分析。如感性为水,我们需要以感性唤醒心中的理想、发现生活的美好,以感性滋润心灵;理性如山,我们需要以理性抵御时代的纷乱与庞杂,以理性审时度势,助力成功。感性与理性对立统一,唯有山水相依,方能不负所爱,把握生命中每一刻的价值。

立意:

1.理性为山,感性为水。

2.理性铸就成功,感性支撑幸福。

3.感性之余勿忘理性。

4.把握理性与感性的天平,行稳发展之路。

【例文展示

感性为水,理性为山

感性主义者说:“摆脱思想去感受爱吧,人的幸福只来源于情感。”而奥地利哲学家哈耶克却说:“理性是一种力量,它超越了每一种感情,使我们能够把握自己,把握每一刻的价值。”人生莽莽,感性犹如潺潺流水,理性犹如蓊郁青山,唯山水相依,方能不负所爱,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价值。

人们总是将感性与理性割裂开来,殊不知两者是生命的双生花,唯有平衡感性与理性的关系,才能恰到好处地感受爱的温度,在尘世里获得想要的幸福,恰如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所说:“你们的理性与热情,是你航行的灵魂的舵和帆。”

灵魂的一半是感性。心怀对生活的热情,才能在漫漫长夜里守候希望的黎明。北宋名士苏东坡一生中多次遭到贬黜,纵然在花甲之年被放逐南荒,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最虔诚的热爱,在天涯海角的荒凉中尽情高唱“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若非对生活极致的热忱,历史上便不会有苏东坡的传世佳话。与其诅咒黑暗,不如自己发光,唯有让生命燃成希望的炬火,才能无惧暗夜漫长。

灵魂的另一半是理性。白岩松曾说:“这个时代,误解传遍天下,理解寂静无声。”此言得之,放眼信息繁杂的时代,有多少人在娱乐至死的信条中失却了自我?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归来时,林徽因曾因父亲之死而拒绝前往东北大学任职,但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挣扎,理性终究战胜了感性,她最终放下心中的芥蒂,与梁思成一起前往东北大学创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建筑系。因为心存理性,林徽因才能在诸多磨砺中坚守最初的信念,以冷静沉稳之姿绽放了中国建筑学中最美的四月天。

将欲望等同于理想,是当下的流行病。人们在焦虑、内卷等复杂的情绪中寻找着生活的本真,他们误以为感性便是摆脱思想甚至道德的束缚,在纸醉金迷的生活里为所欲为。有人自诩为“I人”,时刻以理性克制心中的热情;也有人自诩为“E人”,在感性的世界里纵欲狂欢。面对纷繁庞杂的世界,我们需要以感性唤醒心中的炙热的理想,同时也要时刻保持理性,唯有清醒的认知方能抵御时代的纷乱与庞杂。

感性是对生活至死不渝的热情,感性的风筝需要以理性的丝线来束缚,人生的长翮大翼方能自在舒展;理性是对生活的热情恰到好处的修饰,理性的沃土需要以感性的种子加以耕耘,生活才会花开阡陌,让爱与幸福笼罩生命的原野。

感性为水,渡我于枯燥繁冗的世界,心中有热忱,才能感受到最炙热的爱与幸福;理性为山,让人们在困惑中看到远方,以理性的罗盘指引前路,心中有方向,才不会误入歧途。感性与理性从未彼此对立,须知心有猛虎,也当细嗅蔷薇。

责任编辑:

网址:【高考作文】材料作文“感性”“理性”审题分析与例文导写 https://mxgxt.com/news/view/6710

相关内容

湖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近5万部作品书写时代生活,阅文第八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落幕
在“集”与“传”之间展示文化的共通性与连续性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石头的寓言——珍视心中的宝石
“踢馆作家”林戈声:当一个类型文学作家决定开始写纯文学
“寻言观象——中国材料表现绘画写生与转化研究展”开幕
佛性与世俗之间——“明清佛教社会生活史专题工作坊” 纪要
【高考备考】2024届高考名校5月模考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鉴赏汇编
写出贫穷的质感——作家孙一圣来青分享《全家福》
[闵行]明强小学:合唱排练中作品分析与音色处理——闵行区美育特色(合唱)联盟实训培训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