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一首诗绝唱千古,老实本分、不会装傻的人,往往最吃亏

发布时间:2024-10-27 12:35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

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最精美的配图

如果要选一首史上最“孤独”的诗,我想柳宗元的《江雪》一定是高票当选。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无论是从用词、用句,还是对意境的构架上,都堪称是“孤”绝天下。

但是,柳宗元内心为何如此孤独,却是很多人所不知的。

包括历史老师,可能告诉学生最多的,也只是因为他仕途不顺、屡遭贬官、壮志未酬而引发的感慨。

而柳宗元的莫逆之交刘禹锡,也一同和他贬官,经历几乎是一模一样,为何刘禹锡相对就比较乐观?这仅仅是性格因素造成的吗?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对唐朝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柳宗元做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并且我始终觉得,唯物主义辩证法是解读历史的最好途径,要了解一个历史人物,需要囊括时间、空间、当时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甚至心理学、社会行为学等多方面去深入,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答案。

也许会有人觉得这是夸大其词、故弄玄虚,但真知不就是在不断的求索中得出来的吗?

首先感到遗憾的是,柳宗元虽位列“唐宋八大家”,但是关于他可参考的史料着实太少,不信可以去查查百科,只有寥寥数笔。相比之下,他的好友刘禹锡、韩愈待遇却截然不同。

但是没关系,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

要了解柳宗元,我们可以先看看另外一个唐朝诗人,就是生活在不同时代的杜甫。

关于“诗圣”杜甫的资料很详实,我们都知道杜甫是一个很有理想抱负的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内心有经邦治世之渴望。

但遗憾的是,杜甫的后半生贫困潦倒,基本是需要靠朋友接济救助,才勉强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尽管如此,自己的小儿子还是被活活饿死了。

就连唯一栖身之所——成都浣花草堂,也是严武出资帮忙建的。

所以我们忍住要问:杜甫的官隐就那么大吗?好好找个事做,一家人整整齐齐、欢欢乐乐不好吗?

不好。

首先在封建社会,男人不外出寻求仕途才是没出息的表现,比如李白和孟浩然,也都是用尽了一生在求官。其次,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和“京兆韦氏”一样,是“去天五尺”的存在。

唐朝开国宰相杜如晦,便是此族之人,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在武周时期的诗坛,有着“神”一样的地位,他被贬官时,以陈子昂、宋之问为首的四五十位文人,纷纷作诗相送。

最重要的是,杜甫的叔叔杜并听闻父亲因遭周季重弹劾而贬官,便直接将周季重刺死,自己也遭创身亡。此事震惊朝野,要知道周季重可是朝廷命官,可满朝文武皆称杜并是大孝子,许国公苏颋还亲自为杜并作墓志铭。

武则天闻听此事后,不但没有责罚杜审言,反而召他入京,授著作佐郎。

杜审言临终前曾说:我死了,大唐的诗人们就能松口气了,他们都被我压得太苦了。

这话一点也不夸张,因为杜审言的背后是“京兆杜氏”,仅唐朝就出过9个宰相,所以杜甫就算穷死、苦死也誓要当官,这是他的宿命。

同样我们再看柳宗元,他出身于“河东柳氏”,这同样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战国时期的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圣贤),便是柳宗元的先祖,所以柳宗元又被世人称为“柳河东”,或“河东先生”。

这种贯穿于几个朝代的大家族,背后的力量是皇权都忌惮的,比如《风起洛阳》中,身为三品大员的百里延,为了儿子百里弘毅的未来,逼迫他娶了柳然柳七娘,正是因为柳然的背后是“河东柳氏”。

在这种背景下,21岁就高中进士的柳宗元,自然是有匡扶社稷之心的,况且他的堂高伯祖柳奭就曾为宰相。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中唐时期朝局不稳,柳宗元9岁时就经历了“建中之乱”,泾原兵变后,朱泚差点就易主李唐江山,之后藩镇割据形势严重,朝廷正是用人之际。

从十几岁开始,就随父亲混迹官场的柳宗元,早就渴望大展拳脚,去指点江山了。

所以当唐德宗驾崩,太子李诵(顺宗)继位后,柳宗元便一头撞上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太子侍读。李诵登基后,王叔文拜相,推动了“永贞革新”,旗下集团首脑人物就是柳宗元和刘禹锡。

王叔文上位后,柳宗元升礼部员外郎,积极推动改革,奈何这场革新很短命,前后没有超过180天就夭折了。结果是:王叔文被罢相,以柳宗元、刘禹锡为首的8位改革派首脑纷纷遭贬,史称“八司马事件”。

在革新的过程中,有一个很微妙的细节,王叔文升相后,曾主动拉拢过御史中丞武元衡,武元衡婉拒。

随后监察御史刘禹锡请求充当仪仗判官,因武元衡与王叔文不和,朝廷没有批复,所以王叔文怀恨在心,遂肆意诽谤,将武元衡罢职,改任太子右庶子。

这真是一个神操作,太子右庶子官职和权力虽然都不大,但却是皇太子手下的官,皇太子也就是下一任皇帝(继承人李纯)。并且顺宗李诵登基时,已经抱病在身,不能理朝政。

所以王叔文革新失败,是有必然原因的,与武元衡斗他还太嫩。

你可能会问,这一切和柳宗元有什么关系呢?

有大关系。革新正在大刀阔斧进行时,宦官俱文珍发动政变,逼迫顺宗内禅,太子李纯顺利登基。李纯登基后(宪宗),感念武元衡忠君伺主,随后封相。

毫无疑问,新一轮的清洗开始,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元州,柳宗元被贬永州。这一去,就是10年整。

公元815年,柳宗元、刘禹锡奉命回朝,刘禹锡作诗《玄都观》讽刺新贵,连累柳宗元、元稹一起被贬。期间,因裴度想保护刘禹锡和柳宗元,谏言重新启用,都被武元衡拒绝。无奈之下,柳宗元再贬出京,去了柳州。

值得一说的是,此时柳宗元、刘禹锡还与裴度是政敌,站在对立面,裴度是武元衡的人。这中间的人物关系很重要,比如韩愈和白居易分别与裴度交好,尤其韩愈还是裴度一手提拔的。

同时韩愈与刘、柳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因为他们都曾在御史台任上为官,刘、柳还是同科进士。

故,受白居易、韩愈影响,身在对立面的裴度也对刘、柳多有关照。自然,裴度也是很惜才,为人正直,是一代贤相。

临别之际,刘禹锡与柳宗元诗词唱和多首,柳宗元不但没法怪罪刘禹锡冒失,又因作诗连累自己遭贬,反而还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刘禹锡,希望自己去世后,刘禹锡能帮忙照看。

可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就在本次被贬的同一年5月,武元衡被刺身亡,裴度也受重伤,此后刘禹锡与裴度、白居易关系突飞猛进,也正是因为有裴度的庇护,刘禹锡才得以还朝。

裴度也曾想提拔保护柳宗元,但是柳宗元似乎不领这个情,也并没有过深地交往裴度和白居易。

现在我们可以解题了,为什么柳宗元会觉得如此孤独?

第一、他的理想没有得到实现,永贞革新刚刚起步就夭折、陨落,之后是漫长的贬官路;

第二、在柳宗元心里,始终觉得太子李纯登基、顺宗“内禅”事件是谋权篡位,宦官俱文珍只是一颗棋子,背后的主谋是武元衡和裴度。

柳宗元深受“儒家文化”熏陶,以及“河东柳氏”的家族理念灌输,谋权篡位即是行大逆之道,为他所不齿。

并且,柳宗元学不会“装傻”,更不谙“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所以他在回给刘禹锡的诗中写: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释义为:走在古道上,突然怀念马援将军,只可惜他的石像已经遗落荒野(礼崩乐坏),你我二人无心攀权富贵,却遭到奸佞诽谤,所以以后还是封笔吧,不要让诗文再酿祸端。

马援为东汉开国功臣,著名的将领,以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受人尊敬,是忠贞之士,因累官至伏波将军,故称“马伏波”。而“翁仲”则泛指铜人石像。

柳宗元写下这首诗时,是公元815年3月赴柳州的路上,4年后柳宗元因病离世,享年47岁。

柳宗元去世后,刘禹锡抚养了他的子女,并整理了他的生前作品。同一年,刘禹锡转任夔州,之后在裴度的帮助下逐步升迁,并于826年回京,分司东都洛阳。

此后,刘禹锡与裴度、白居易正式成为好朋友。

每个人对自己的未来,都有自己的选择,并且以朝局形势来看,武元衡、裴度一方是正确的一方,顺宗因病已经不能登朝,太子李纯尽快登基是必然的趋势,而且他们同样也是主张削藩、抵制宦官权力,并因此遭刺客刺杀。

奈何,柳宗元不像刘禹锡懂得变通,所以他最吃亏。

他在《江雪》中表达的孤独,就是因为自己不被任何人理解,包括自己最好的朋友。在这件事情上,刘禹锡没错,柳宗元也没有错,归根结底是人生观、价值观认知的问题。

柳宗元的性格,后朝的王安石与他颇为相似,思想先进,但是行事古板,注定孤独。

换个角度讲,他们心里没有太多世俗,内心比较干净和纯粹,不善人情世故。这是值得被人敬重的品质。

- end -

责任编辑:

网址:柳宗元:一首诗绝唱千古,老实本分、不会装傻的人,往往最吃亏 https://mxgxt.com/news/view/64590

相关内容

李白最“没骨气”的一首诗,艳绝千古,却根本让人读不下去
中国古代有一文盲皇帝,一生只写两首诗,仅23个字,却成千古绝唱
苏轼最高明的一次抄袭,将8首唐诗抄成一首宋词,却抄出千古绝唱
民族歌剧《柳柳州》在京首演 艺术呈现柳宗元精神世界
爱贪小便宜的人,往往容易吃大亏,做人还是要脚踏实地的好!
民族歌剧《柳柳州》在京首演 展现柳宗元风雨人生路
苏轼最受人喜爱的一首茶诗,句句皆奇,虚境清幽,被誉为千古绝唱
谢眺的一首古诗,其中两句千古流传,李白读后也拍案叫绝!
李煜的一首词,流传千古,宋太宗看完后说:不能让此人苟活于世
人与人交往舒服的关系:适当服软、合理装傻、永远清醒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