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没骨气”的一首诗,艳绝千古,却根本让人读不下去

发布时间:2024-10-17 11:29

什么?说李白没骨气?历史上媚俗的文人不在少数,但大多数人怎么想也不会想到李白的头上。想那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震慑了多少权贵,想那一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又耿直了多少时光,我大诗仙李太白怎会轻易向命运低头?

然而,如果我们将李白所鞭笞的对象,从达官贵族换成皇帝,那么他的傲气还会在吗?很难说,还记得“云想衣裳花想容”么,还记得“一枝红艳露凝香”么,在唐明皇的威严下,李白直把杨贵妃夸上了天,而荒政之事却闭口不谈。同样地,或许我们可以在这首《春日行》里窥见最真实的李白。

《春日行》

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

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因出天池泛蓬瀛,楼船蹙沓波浪惊。

三千双蛾献歌笑,挝(zhuā)钟考鼓宫殿倾,万姓聚舞歌太平。

我无为,人自宁。

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輧( píng)。

帝不去,留镐京。

安能为轩辕,独往入窅(yǎo)冥。

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

这首诗作于天宝三载,李白奉诏入京后待诏翰林之时:“唐玄宗春日泛游白莲池,召李白作辞。时李白已酒醉翰林苑,乃命高力士扶以登舟,即兴而作此诗。”首先,这是一首即兴之作;其次,这是一首李白写给皇帝的诗,而且皇帝就在跟前儿。

献给皇帝的诗多小心拘谨,生怕稍有不慎就招致祸灾,而李白不管这些,仍行文流水、一蹴而就,写得那叫一个婉转动听!其中使用了大量仙道词汇,极尽夸赞之能,下面我们就一起领略一番诗仙的知识储备。

“紫清”,即紫微清都之所,是神话里天帝居住的地方。李白说唐楼高耸入天宫,宫殿上的大柱子上都盘着金龙。这样写一来盛赞了楼之高,彰显了大唐的国威,二来李白将唐宫接入云霄,就相当于让唐明皇与神仙接轨。

第二句“佳人”的典故来自于南北朝诗人何子朗的“美人弄白日,灼灼当春牖”一句,写尽了女子之美,李白借此来形容唐宫中美人之盛。第三句中“升天行”是古乐府名曲,顾名思义,有极强的仙道意味,李白此处亦是极力渲染仙气。

“天池”是指仙池,而“蓬瀛”则是传说中的海中仙山蓬莱和瀛洲。但李白诗中实际写的东西却是御花园的普通水池,以及水池中的人工假山。这差距!这就是李白的本事,再小的玩意儿也能给吹出花儿来!

“双蛾”是指双眉秀丽的宫女;“三十六帝”是道教传说的天帝;“云輧”是指仙人乘坐的仙轿;“镐京”原是西周国都,李白代指长安,其意显而易见;“窅冥”,深远幽深的样子,“入窅冥”,是升天的意思……

小解只是大概梳理了一下,其实诗中的玄机与细节还有很多,让人目不暇接,这是李白文采的一次大爆发。而最最精彩的还要属最后一句“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以“小臣”自居,以“陛下”相称,以“万古垂鸿名”配贺,相当于“吾皇万万岁”,这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个李白吗?

据此有人说了,此诗看似是拍马屁,李白实际是在讽刺呢,讽刺封建帝王们幻想求仙长生而荒废国政的做法。小解认为这种观点完全是无稽之谈。前面说到,这首诗是李白当着唐玄宗的面儿写下来的,那么有两点就可以确认,一是李白写这首诗完全是酒兴催发诗意,不存在什么讽不讽刺;二是李白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写诗,必然不会在诗里瞎放啥幺蛾子,除非命他不想要了。所以,《春日行》并没那么复杂,李白的用意也很简单,那就是好好奉承一把唐玄宗。

前四行李白的赞词已然够夸张了,紧接其后的“三千双蛾献歌笑,挝钟考鼓宫殿倾,万姓聚舞歌太平”简直再上一个台阶!天宝三载的大唐已经显示出了危机,可李白宁是直夸歌舞升平,天下大安。

“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輧。帝不去,留镐京。”上面的是夸大唐之盛,这一句是夸唐玄宗之能。你想啊,36位天帝驾着仙轿下凡来请唐玄宗去天宫一叙,可玄宗为了与百姓在一起,竟拒绝了这个成仙的机会,毕竟怎么能一个人去呢,要去就得大唐百姓一起。呜呼,吾皇是多么伟大。

很难想象,如果这都算讽刺,那真不知道何为奉承了。你有见过这样的李白吗?

责任编辑:

网址:李白最“没骨气”的一首诗,艳绝千古,却根本让人读不下去 https://mxgxt.com/news/view/53714

相关内容

李白被儒生嘲讽,他一怒之下写下一首诗,成了千年以来骂人的绝唱
谢眺的一首古诗,其中两句千古流传,李白读后也拍案叫绝!
一位前辈看不起李白,李白回敬他一首诗,骂人不带脏字,令人叫绝
“明代第一诗人”一首气势磅礴的怀古诗,雄豪奔放可与李白诗媲美
陶渊明最豪放的一首诗,6句就有4句千古流传,迷茫人看清人生真谛
李白向女子求欢,却遭到拒绝!于是写了一首很酸的诗,流传百世
李白62岁去世前,写下绝笔诗《临终歌》,世人可曾为他落泪?
李白最肉麻的一首诗,将杨贵妃捧上天,却流传至今
“天上谪仙人”的爱情抱负人生命运解读——读《天下谁人不识君:李白传》
苏轼最高明的一次抄袭,将8首唐诗抄成一首宋词,却抄出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