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人往往憎和尚,而不憎道士,懂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

发布时间:2024-08-18 20:44

鲁迅曾经在《小杂感》一文中写过这样一段话:“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

鲁迅自己对这一句话并没有过多的注解,而回顾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化,不难看出,鲁迅的词语确实是概括了中国人在当时的思想特点。那就是在当时中国,人们更信赖的宗教还是经常以道士形象为代表的道教思想,对于其他的宗教流派依旧没有很多人推崇接受。

一、外来的和尚念不了本地的经

春秋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李耳通常被看作是道教的创始人,也正因如此,不少人片面地认为道教就等于道家的思想,实际上的道教并不是如此简单,它是融合了包括道家、阴阳家、纵横家等等多家思想流派集结在一起形成的宗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道教中最核心的思想便是“道”。《老子》中的“道”是指真实存在的浑然一体的东西,没有具体的形象,也没有具体的名字。

“道”是一种状态,先于天地而生,混沌不清,无声无息,自古及今独立存在,没有改变。正是这样一种充满着玄妙意味的宗教,对于旧时缺乏科学知识的中国人来说,更能够在一些无法解释的事情上说服百姓。

因此,道教的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存在于中国,并影响着中国百姓的思想直至今日。

而佛教则是在两汉之际才传入中国,但在当时佛教的传入并不是一帆风顺,佛教文化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当时儒家、道家和佛教徒长达数百年的碰撞,之后佛教才以更加中国化的形式存在于此。

然而,道教的理念也并非仅仅停留在思想文化方面,而是早已渗透在中国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百姓眼中,神仙、道士是可以实现任何事情的。

例如,道教中最令中国各位帝王推崇的,便是追求永生。在道教中于佛教最大不同的便是关于人生的看法。道教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得道成仙,而佛教一直推崇的是转世。

这样两个完全不同的观点,对于中国自古以来的帝王自然有着他们独特的倾向。对他们而言,已经坐上了最尊贵拥有最多权利位子上,唯一要做的努力便是在这样一个位置上永远存在。

因此,相比起佛教说的那种虚无缥缈的来世,当然是现世的荣华富贵更具吸引力,从秦始皇起,帝王们便习惯于养道士,来炼制各种各样的丹药,将自己毕生的命运寄希望于炼制长生不老的仙丹。

并且,在当时封建落后的思想中,贫民百姓经常是病痛缠身,对于让他们相信转世才能了却病痛的佛教来说,自然是炼制各种丹药的道士看起来更加靠谱。毕竟,帝王尚且分不清楚丹药与药的区别,更不用说百姓了。

因此,相比于从外传入的佛教,道教的观点更适合中国人的想法。

二、追求入世的中国人

除了对于永生的追求,道教中还有一个思想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那便是追求入世的人生态度。以和尚代表的佛教,推崇的是对于佛祖的信仰。他们是斩断了红尘的“厌世者”。

佛教中一旦出家便是要无欲无求,身心不得再沾染半分凡尘俗世。对世间的一切,佛教的态度是不在乎的,只要心中充满着对佛祖的敬畏与信仰,那么世间的一切便与我无关。如果还感受得到来自凡尘俗世的困扰,只能说明还不够放下,只有真正发下红尘才能获得解脱。

而道教却不是这个样子的,道教讲究“盛世时其可隐居山林,乱世就要舍身救世。”道教虽然迷信,但却相信占卜、算卦,这样看道教也就是更加在乎凡尘俗世,并期望能够通过占卜算卦等形式,来帮助人们摆脱未来可能会发生的祸患。同时,道教推崇的更多的是一种积极的入世态度。

从祭鬼神就可以看出,在道教的影响下,大到玉皇大帝,小到土地神、山神都需要人们去祭拜,而人们祭拜这些神灵的目的,也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因此,如果说佛教是教人如何将俗事放下,走出尘世,那么道教则是教会人如何更好的走入尘世,以及如何能够生活得更好。

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农业大国,特别是中国古代,平民百姓大多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因此,对于能够对未来祸患进行规避的道教,自然是人们的首选。

三、深入人心的道士形象

和尚于道教中道士的形象也有着很大的不同。不管是佛教的和尚、尼姑,还是其他的教徒,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寺庙等。

特别是和尚,他们往往接受着百姓供奉的香火钱,安安静静、老老实实地待在寺庙里诵经祈福。对于需要每天劳作的百姓来说,和尚的生活自然是轻松无比。他们拿着朝廷与百姓的钱,待在朝廷修建的精致的寺庙中。

反观道士,虽然他们有着自己的道观,但道士们最喜欢做的便是云游四方。他们会跑到各种地方,为人民占卜算卦,经过长期的云游,他们也往往是衣衫褴褛。不仅如此,由于道教的学问包括之广,一些道士更是会救治一些疑难杂症,这就使得,道士的形象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更加的接地气。同时,在留头不留发的清朝,长发飘飘的道士更显得独具一格。

鲁迅先生的年代,中国正处于备受耻辱的时代,在他的眼中,不管是佛教还是基督教,所代表的都是西方国家的思想观点,人们在当时对于西方国家的思想观点尚且处于一种排斥的状态,对于逐渐侵占着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西方事物,我们既排斥又向往,而道教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宗教,推崇道教既是对我们中国自己思想的自信,也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气节。

责任编辑:

网址:鲁迅:“人往往憎和尚,而不憎道士,懂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 https://mxgxt.com/news/view/27888

相关内容

一个人经常这样对你,就是嫉妒和憎恨你的信号,要远离
从余华“讨厌过”鲁迅,看“去鲁迅化”的潮起潮落
“去鲁迅化”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莫言的观点值得深思!
永寿籍清华大学博士王鹏程新作《鲁迅长安行》出版上市
人品不过关的男人,往往都喜欢做这4件事,聪明女人都懂得远离!
鲁迅是战士,也是“人之子”
为什么鲁迅会说:“汉字不灭,中华必亡”
“相逢一笑泯恩仇”是鲁迅所写,但知道它写给谁,却令人十分愤慨
自然之歌 创新之道 ——写在《大地壮歌——鲁慕迅画展》前
不知道如何去形容叶鼎之的一生,爱不得,恨不得,苦别离,生怨憎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