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慈善事业公信力的对策建议
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慈善事业公信力的对策建议
日期:2012-06-06 10:27来源:宜昌市民政局
公信慈善,顾名思义是公众信任的慈善事业。公信力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资源,是慈善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随着社会转型加速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慈善事业及其慈善组织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由于慈善法律法规不健全,慈善制度体系不完备,不断出现的慈善负面事件,给慈善事业和本来就发育不成熟的慈善组织造成严重影响。笔者从制度层面分析影响慈善公信力不高的原因出发,对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慈善事业公信力,推进慈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一、制度层面影响慈善事业公信力的原因分析
(一)慈善组织发育不成熟。我国的慈善事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步,距今才二十多年,国内慈善组织没有成熟的管理经验和运行模式,对政府的依赖性过强,现行登记的慈善机构大多依附于政府组织,靠行政力量开展慈善募捐,成了名副其实的官方半官方组织,公众对慈善事业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不高,慈善意识淡薄。
(二)慈善行业组织管理松散。我国慈善组织从成立以来就是一个松散性的行业组织,从横向看有慈善总会、红十字总会、扶贫基金会等官方半官方的行业慈善组织,有企业家、明星慈善基金会;从纵向看每一个行政区域都有相对应的慈善机构,这些慈善机构都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为自己的救助主体开展慈善募捐活动,层级之间没有第属关系和指导管理职能,慈善机构之间不能配合形成合力。其慈善组织制度都是以各自的特点而制订的,没有形成制度规范,行业自律意识淡薄。
(三)慈善法律制度不完善。慈善的“公益性、非营利性、组织性和非政府性”的性质,需要有一套规范严密的慈善法律法规和制度管理体系。当前我国已经建立的慈善事业法律法规只有《基金会登记管理条例》、《社团登记管理条例》、《红十字会法》、《企业所得税法》、《公益事业捐赠法》、以及《个人所得税条例实施细则》等,这些法律不足以规范当今我国的慈善事业,特别是对慈善接受捐赠、救助、项目运作的规范管理缺乏制度支持,对慈善资金管理使用的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方面缺乏制度支持。这是近几年慈善负面事件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
二、提高慈善公信力,必须加强慈善法律制度建设
慈善事业是崇高的人道主义事业,是充满爱心、充满激情的光荣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经济社会转型加速和慈善事业遇到冲击的关键时期,建立健全慈善法律法规,完善规范、严密和公开透明的制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慈善事业在经济社会转型加速期的地位和作用看,需要建立健全慈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慈善事业是社会分配和社会资源重组的一种重要途径,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和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的必要手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内容,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从慈善法律的立法层次来看,需要建立健全慈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慈善立法的层次比较低,还没有制定出用于鼓励和规范慈善事业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的《慈善事业法》等基本法律。慈善事业的进入、评估、监管、激励、公益产权界定与转让、融投资、退出等完整的法律框架尚未形成,涉及慈善组织、慈善捐赠、慈善义工和慈善事业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尚不集中和完备,没有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
再次,从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慈善负面事件看,需要建立健全慈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我国慈善组织近年来不断出现负面事件,从胡曼丽事件、“帐篷门”事件、玉树捐款汇缴事件到郭美美事件,都给慈善事业的发展蒙上了巨大的阴影,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导致慈善救助能力明显下降。
总之,加强慈善事业的基本法律和制度体系建设,对于规范慈善组织健康发展,建立公开透明的财务运行机制,对开展慈善活动和实施救助项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升慈善公信力,提高企业、民众对慈善事业参与支持热情的重要手段,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规范慈善行为和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慈善事业公信力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慈善立法进程,建立健全慈善法律法规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事业法》已于2007年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和国务院的立法计划,这是慈善事业法律法规的总纲,我们期待早日颁布实施。民政部提出未来五年将出台《社会募捐管理条例》、《志愿者服务条例》。同时加快《社会团体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的修订与实施,慈善法律法规体系将逐步建立健全,慈善事业无法可依的局面将得到改变。
(二)加快慈善税收制度的创制工作,建立统一完善的慈善税收制度和政策体系。财富观念与慈善行为具有现时代的特征,除了道德和宗教信仰外,法律和税收是约束富人从事慈善事业的主要力量。要通过提高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比例,建立方便、快捷、易操作的免税程序,引导富裕阶层把一部分资金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回报社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三)建立严密规范的慈善组织制度,实行慈善财务公开透明管理。建立慈善信息公开制度,完善捐赠款物的查询、追踪、反馈和公示制度,逐步形成对慈善资金募集、运作到使用效果的全过程监督机制;建立慈善统计制度,完善慈善信息统计和公开平台,将接受捐赠、开展救助、项目运作、工作经费的收支情况全息公开,定期发布慈善事业报告,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建立慈善监督评估制度,对慈善信息披露、财务报表、项目运作、重大活动实施监督,形成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财务和审计监督、媒体舆论监督、公众监督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机制。
(四)加强慈善文化和品牌建设,推进现代慈善事业大发展。广泛推广以“利他主义价值观和平等互助理念”为核心的慈善文化,实现慈善文化与民族文化充分融合,慈善文化与现代文化充分融合,让社会公众普遍认同和接受慈善文化的核心理念。把“扶危济困、互助互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品牌是标志,是形象。身处市场经济时代的慈善事业,需要建立和维护好慈善品牌,一个好的慈善品牌,一个社会信任度较高的慈善组织,可以明显提高社会的参与和对慈善的信任。一是要彰显“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关爱奉献”的慈善精神,在全社会营造支持慈善事业光荣,参与慈善事业高尚的社会氛围,带动社会公众将慈善精神转化为慈善行为。二是要强化管理,维护慈善品牌的灵魂。建立公开透明的慈善管理制度,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三是创新慈善项目,把具体的慈善救助行为项目化,在做好传统的赈灾、济困、助学、助医、助残等传统项目的同时,创新实施慈善公益项目,使社会公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慈善的关爱,促使社会公众自觉参与慈善公益活动。
宜昌市夷陵区民政局 作者:周立刚
网址: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慈善事业公信力的对策建议 https://mxgxt.com/news/view/225074
相关内容
中国明星参与公益慈善的困境分析及政策建议如何构建一个明星网站的制度建设?
从体育明星看中国体育慈善事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艺人公司的运作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和实用建议
公司明星班组建设实施方案.doc
公募基金行业去明星化 强化投研团队建设 重塑投资本质
王宝强慈善人设争议:是误解还是翻车?叶璇“力挺”
“饭圈”乱象对社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民政部开通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 方便社会公众查询和监督慈善活动
慈善+旅游 海南首个旅游行业慈善公益基金在海口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