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百科】比明星更擅作秀的政治家——东晋名相谢安

发布时间:2024-12-16 12:18

【名人简历】

谢安(320-385年),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汉族,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

【历史功过】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东晋谢家的府第车马、权力财势都随历史的烟云而消散,但谢安作为一个对历史有贡献的人,历史会永远记住他的功业和英名。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对儒、道、佛、玄学均有较高的素养。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这与王敦、桓温之徒形成了鲜明对照。他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儒将风范,这些都是谢安为人称道的品格。

【名言名文】

兰亭诗二首(其一)

伊昔先子。有怀春游。

契兹言执。寄傲林丘。

森森连岭。茫茫原畴。

逈霄垂雾。凝泉散流。

兰亭诗二首(其二)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

薄云罗阳景。微风翼轻航。

醇醑陶丹府。兀若游羲唐。

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

与王胡之诗

鲜冰玉凝。遇阳则消。素雪珠丽。洁不崇朝。

膏以朗煎。兰由芳凋。哲人悟之。和任不摽。

外不寄傲。内润琼瑶。如彼潜鸿。拂羽云霄。

内润伊何。亹亹仁通。拂羽伊何。高栖梧桐。

颉颃应木。婉转蛇龙。我虽异迹。及尔齐踪。

思乐神崖。悟言机峰。绣云绮搆。丹霞增辉。

蒙汜仰映。扶桑散蕤。吾贤领隽。迈俗凤飞。

含章秀起。坦步远遗。余与仁友。不涂不笱。

默匪岩穴。语无滞事。栎不辞社。周不骇吏。

纷动嚣翳。领之在识。会感者圆。妙得者意。

我鉴其同。物睹其异。往化转落。运萃勾芒。

仁风虚降。与时抑扬。兰栖湛露。竹带素霜。

蕊点朱的。熏流清芳。触地儛雩。遇流濠梁。

投纶同咏。褰褐俱翔。朝乐朗日。啸歌丘林。

夕玩望舒。入室鸣琴。五弦清激。南风披襟。

醇醪淬虑。微言洗心。幽畅者谁。在我赏音。

【历史典故】

强作解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释义;后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

赏析:东晋时,谢安早年时不能理解战国时期赵国公孙龙著的《白马论》,便请教于金紫光禄大夫阮裕。阮裕把一篇对《白马论》进行解说的文章交给了谢安。谢安也没看明白这篇解说文,又去请教他。阮裕便感慨道自己是强作解人。梁羽生《牧野流星》第十四回: “你给我胡乱编派是哪一派的剑法,强作解人,不是太可笑了吗?”

郗超入幕

出处:《晋书·郗超传》。

赏析:郗超帮桓温欲夺大位,碍于东晋皇室之江南世族。一日,江南世族首领谢安、王坦之联袂拜谒,桓温不明来意,便命郗超卧于幕后,记下他们所说的话。没想到,宾主言谈方酣,风吹帷开,郗超无所遁形,尴尬万分,起身为礼。谢安见状大笑,曰:“郗生可称为入幕之宾矣。”林之夏《行路难》诗之四:“郗超入幕宾,韩信登坛将。”亦作“郗幕”。明徐渭《奉侍少保公宴集龙游之翠光岩》诗:“庾楼无月人犹在,郗幕开风客不藏。”

尽心尽力

出处:《晋书·王坦之传》

释义:后指费尽心力。

赏析:东晋时,王坦之和谢安一起辅佐年幼的皇帝。王坦之升为中书令,兼任徐兖二州刺史,镇守广陵。他在就任时就上了一道表章,规劝小皇帝,朝中大小事一定要与谢安、桓冲商量,称这两位大臣是“志竭忠贞,尽心尽力,归诚陛下,以报先帝”。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十一卷:“利所当兴,弊所当茧,尽心尽力。”

谢家咏雪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释义:后为咏雪的典故。

赏析:东晋时谢安在下雪天与儿女子侄们坐在一起闲谈,谢安问:“白雪纷纷似何?”侄子胡朗开口说:“好像在空中撒盐。”侄女道韫说:“不如‘柳絮因风起’更像一些。”谢安听罢高兴得大笑。唐姚合《杨柳枝词五首》诗: “谢家咏雪徒相比,吹落庭前便作泥。”亦作“谢庭咏絮”。柳亚子《山村道畔遇陈君葆》诗:“更喜谢庭才咏絮,老夫眼为凤鸾明。”

芝兰玉树

出处:《晋书·谢安传》

释义:后比喻人才。

赏析:晋朝时,太傅谢安向众子侄问道:“你们总在这里玩,知道将来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吗?”大家无言,唯有将军谢玄回答道: “我将来要像芝兰玉树一样,立于高堂之前。”清陈端生《再生缘》第一卷:“人间富贵荣华尽,膝下芝兰玉树齐。”

东山再起

出处:《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赏析: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江南逼近。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人物传说】

梅花山的传说 梅花山梅仙献梁

梅花,是南京的市花。南京人喜爱梅花,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古时候,不单中山门外的梅花山梅花很多,城南雨花台、城西古林庵、城中瞻园,都有梅花。宋朝王安石在半山园家中,清朝袁枚在随园都种过上千棵梅花。就连有院落的百姓家,也喜欢栽上棵把棵梅花哩。说起来这里面还有段稀奇古怪的故事呐!

那是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事。那时南京是东晋的都城。皇帝嫌东吴留下来的宫殿太小了,就命令大将军谢安领头,重建“建康宫”。谢安本领大哩,用六千人,花半年时间,盖了大大小小三千五百间殿房。

谢安看着眼前黑鸦鸦一片殿房,心里高兴得像开了花。他领了几个心腹在新宫中挨个儿转了看,转了几个时辰,才来到皇宫的正殿,叫作“金銮殿”。这是皇帝上朝的地方。

金銮宝殿大着哩,一共有十二开间,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大殿里面金碧辉煌,刺得人眼睛都难睁开。谢安左看右看,好像总有点不大对样。他眯着两眼看着看着,突然把眼睛睁得老大老大,火冒三丈地喊叫:“来人啊!”说着用手往上一指:“这是怎么回事?”

工头连忙答话:“报告大人,木料全部用完,就少这根横梁。”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金銮殿。”

“金銮殿少横梁,你不要脑袋啦!”

“小人不敢,只是不晓得到哪里去弄这么粗大的木料。”

谢安眉头一皱,低声严厉地说:“明天你带着所有工匠出去寻找,说什么也得给我找一根横梁来!”

第二天,六千个人跑了一天,跑遍了周围山头和坡坡沟沟。

第三天,谢安又叫来了工头:“找着没有?”

工头为难地回答:“没有!”

“没有?”谢安想起了昨天晚里做的那个梦,大声喝道:“真的没有?欺上之罪,罪该万死!”

工头一听,吓得“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小人该死!昨天我们跑断了腿,才在东吴大帝孙权墓旁发现一棵梅花树。这棵梅花树和别的梅花树不一样,又高又大,又粗又壮,做横梁正合适。我们正要动手砍,哪晓得周围的老百姓都跑过来,说这是一棵千年神树,砍不得。我们想想也是,梅花树都生得小巧玲珑,哪有这样粗壮的?它又长在皇帝墓的旁边,我们就不敢砍了。”

谢安一听,工头讲的同自己做的梦一模一样,也犯起愁来。这时,忽然有人来禀报:秦淮河里漂着一根粗壮巨木。谢安赶忙带工头跑去一看,正是孙权墓旁边的那棵梅花树!谢安又惊又喜,连忙下令,叫工匠抬起木头往金銮殿上安装,怪哩,一分一毫也不差,刚好!人们都说,这是梅花仙子在救人哪。她晓得六千个工匠找不到横梁,盖不好金銮殿是要被杀头的,就把自己的身躯献出来了。

工头感激梅仙的救命大恩,就在这根横梁上刷上漆,画上一朵朵梅花。后人称这个正殿叫“梅梁殿”。

孙权墓旁边自打少了这棵巨梅以后,坟头上和坟墓周围却长出了越来越多的梅花,南京人都说,这些梅花都是梅仙的子子孙孙哩。从此,就把这座山叫做梅花山了。

【生平大事】

比明星更擅作秀的政治家

公元383年(宁康十一年),上演出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东晋8万士卒一举打败了前秦20万大军,不仅使国家转危为安,而且留下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历史佳话,这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而运筹帷幄,夺取这场胜仗的指挥家便是东晋宰相——谢安。

谢安是绵延了近三百年的显赫世家——陈郡谢氏家族的子孙之一。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三,自幼聪慧。4岁时,谢安被当时的尚书吏部郎桓彝看到,桓彝赞叹:“这孩子风俊神清,以后肯定不啻于王承!”稍大一些,谢安更出落得气宇非凡,甚至连被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的丞相王导都知道他。

但这样一个神童,成年后却并无意仕途,每天除了跟支道林、王羲之、李充等名士一起谈文论诗,畅谈玄理之外,就是游赏山水之间,借以自娱。

直到40岁时,谢安才因为弟弟谢万而被迫出仕。当时,谢万是西中郎将,他自高自大,最终在战斗中兵败而遭到废黜。为了维持谢家的荣耀,谢安就必须步入仕途。他最初担任桓温征西大将军府的司马,后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短短数年间,谢安由文士变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的宰相。

公元372年(咸安二年),孝武帝继位。没有得到皇位的桓温大失所望,便想发动政变。第二年,他带着一批人马,来到建康城外的新亭,下令召见谢安和王坦之。当时,不仅京城内人心惶惶,就算有“扬州独步”美称的王坦之也非常害怕,手中的朝板都拿颠倒了,只有谢安神色不变地说:“晋朝存亡,在此一行。”

在与桓温的会面中,谢安无视四周压抑的气氛,镇定地对桓温说:“我听说有道的诸侯设守在四方,明公何必在幕后埋伏士卒呢?”话一出口,向来杀伐决断的桓温变迟疑了,他看到谢安如此镇静,又考虑到其影响力,只得下令撤除了埋伏。这场谈判,谢安维护了晋朝的稳定和安危,其镇静的气度亦载入《世说新语》,成为传世美谈。而这种镇静更是在淝水之战中发挥到了极点。

公元383年(太元七年),前秦苻坚以80万大军兵临城下,而东晋只有8万兵力,整个朝廷顿时慌作一团。战斗即将开始之际,大将谢玄向谢安请示,谢安只是说“已经有安排了”,就跑到别墅大宴宾客,让谢玄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直到半夜,看到谢玄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谢安才开始分配任务。

当晋军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的捷报送到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他看完捷报,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客人憋不住,问他有什么事情,谢安只是淡淡地说:“没什么,只是孩子们打了胜仗。”直到客人告辞,谢安终于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跑入内室大笑,踩断了木屐底下的屐齿也没察觉。

淝水之战的胜利,使谢安的声望达到了顶点。谢安有一位同乡,因缺少回乡的盘缠,仅有5万把蒲葵扇。谢安随手拿了一把扇子,手绘起来当作装饰,结果不到一个月,蒲扇便销售一空。谢安讲话本就带有祖籍河南腔,但是不凑巧有鼻炎,结果语音浑浊。为了发出那种模糊浑浊的调子,大家都捏着鼻子作谢安腔,一时众人鼻头均红红示人,这就是有历史记载的“洛下书生咏”。

然而,过于受人欢迎,必然会遭到另一些人的妒忌。会稽王便处处刁难谢安,在这种情况下,谢安告老返乡,不久就与世长辞了。

谢安不仅精通战术,还是个琴棋书画无一不精的全才。论绘画,他收藏了顾恺之的画,称赞其画是“自生人以来未有也”。论书法,曾经跟王羲之学草书,并与其不相伯仲,在行书、隶书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这样一个人,没有理由不成为当时的楷模人物。

【秘闻轶事】

谢安与“普通话”

东晋时的谢安,是个大名人,一举一动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谢安有一个老乡,犯了错误被革职还乡,谢安去送行的时候问:“宦囊充实否?”问话很直接,做官这几年,捞了一点油水没有啊?老乡苦着脸抱怨道:“没有啊,只有五万把不能吃不能喝的扇子!”五万把,真要带回家用,怕是几辈子也用不完。谢安就拿了一把蒲扇,免费充当老乡蒲扇的“形象代言人”,走到哪里就把蒲扇带到哪里。不过几天,城里的人就争相抢购蒲扇子,老乡的蒲扇自然很快就脱销了。可见谢安的影响力。

今人学语言很势利,一是把经济发达的方言奉为时尚;二是盲目模仿所谓名人风范。后一点,古人早就有了先例。

据陈寅恪先生考证,谢安有一绝活,叫做“洛下书生咏”,能用洛阳书生腔念书吟诗,而史书上记载“(谢)安能作洛下书生咏,而少有鼻疾,语音浊。后名流多学其咏,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谢安患有鼻炎,估计比较严重,说不定长了鼻息肉,发音的时候鼻音重浊,给人造成一种傲慢和不屑一顾的错觉,这倒很符合谢安的名士风。一时间谢安的发音,引得当时的江南名士纷纷效仿。

一次,桓温请谢安和王坦之赴宴,实际上是想除掉他们,以扫平他夺权道路上的障碍。王坦之吓得要命,谢安却神情镇定,他走上台阶,擤了擤鼻子,用标准的洛阳音大声指责桓温,如此高贵的鼻音浓重的洛阳话一开腔,桓温被彻底镇住了,挥退了埋伏的刀斧手。虽然这不是桓温不杀谢安的主要原因,但谢安的“洛下书生咏”确实名气很大。

后来桓温死了,谢安掌权,“洛生咏”简直成了“官方语言”,只有画家顾恺之对这种语言潮流不感兴趣,有人曾请他作“洛生咏”,他讥讽说:“我为什么要学这种‘老婢声’!”“婢”有轻贱之意,据说是谢安远不如桓温以前重视顾恺之,看来,顾恺之并不是真看不起“洛生咏”,不过是发泄对谢安的不满罢了。

今人考证出我国古代以洛阳音为标准音,那么谢安说的就是地道的“普通话”了。按专家的说法,此普通话已经有四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为了让今天的读者感同身受,专家还专门选出两句唐诗作示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果用古代普通话读,发音应该是“将则蒙虐广,捏节底尚爽”了,这无疑是一件很有想象力的事情。

谢安利益输送

谢安的一个同乡辞官回乡,临行前向谢安辞行。谢安问他回乡的旅费可曾筹妥,同乡回答:“手上没有现金,只有五万把蒲葵扇。”于是,谢安随手拿了其中一把扇子,出去溜达了一圈。没过几天,士人百姓争相购买,于是扇价高涨……

雪花飘飘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

有一年冬天,谢安把家里人都召集在一起,围着炉火举行家庭宴会。宴会开始不久,天空就纷纷扬扬地飘起雪花来了。谢安喝了几杯酒,兴致勃勃,他一手摸着胡子,一手指着天空中的雪花,对子侄们说:“俗话说,瑞雪兆丰年,明年准是个好年景。对着这样的雪景,应当咏几句诗才好。诗应当有比兴,用另一种景物来跟雪相比,既要说出雪的特征,又要有美的境界。我先吟‘雪花飘飘何所似’,你们谁来接下句?”

谢安的一个侄子,也就是谢石的儿子、谢道韫的堂兄谢朗,首先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我来!”他对着天空凝视了一会,然后摇头晃脑地念道:“撒盐空中差可拟。”意思是说,下雪好像天空在撒盐。谢朗这句诗刚一出口,立刻引起了哄堂大笑。他拿下雪比做撒盐,太粗俗了,一点诗意也没有。大伙儿嘲笑他说:“谁在天空撒盐?把这么多盐撒到田里,明年还能丰收吗?你这句诗实在要不得!”

这时候,只见谢道韫站起身来,缓步走到窗前,抬头望望天空,又看看庭院里光剩了枝干的柳树,轻声地吟咏道:“未若柳絮因风起。”意思是说,纷纷扬扬的雪花还不如比做被风吹起的柳絮更贴切。谢道韫刚吟完,大伙儿不约而同地叫好,谢安也觉得很满意,他翘起大拇指夸奖说:“我看还是我这个侄女有文才!”

【名人评说】

南宋著名思想家陈亮就曾将王导、谢安并提,指出:“导安相望于数十年间,其端静宽简,弥缝辅赞,如出一人,江左百年之业实赖焉。”

明清之际,王夫之也说:“安三宰天下,思深而道尽,复古以型今。岂一切苟简之术所可与议短长哉!”

【历史遗迹】

谢安墓

在浙江省长兴县西南15.5公里的太傅乡三鸦岗,墓高1.5米,墓径10余米,墓顶曾植桑,墓穴被掘,古砖狼藉。

谢安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礁慈济宫,位于福建漳州角美白礁,主奉保生大帝,后殿供奉谢安,谢安夫人,和谢玄。

谢安别墅

扬州天宁寺在盐阜西路北侧,天宁门桥北,始建于东晋,本为东晋太傅谢安别墅,谢安镇守广陵时居此。其间,天宁寺几次易名,元末,寺毁坏。明洪武十五年(1382)重建,仍称天宁禅寺,沿袭至今。

谢安钓台

地处浙江省上虞市上浦镇境内的东山,紧紧地依偎在曹娥江边。历史上的曹娥江,其难以磨灭的知名度,不啻是因为她与“孝感动天”的曹娥有关,与浙东“唐诗之路”(是镜湖、浙东运河至剡溪、石桥登天台山的必经小路)有涉,更是因为一段流域曾经酝酿了一个“东山再起”的神奇故事。自然,曹娥江亦洋洋洒洒地记录了谢安与曹娥江亲密接触的过往岁月,以及曾经的生活细节,比如“指石”脚下钓蓝鳊。

“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其时,谢安寄情山水,俨然文人墨客,好不悠哉闲哉!东山脚下,临江山崖上有一“指石”,长约丈余,高出地面约两丈。因其横逸于路面,斜指江心,“过往行人,莫不骇异”。“指石”下,便是“谢安钓台”。在这块磐石上细细寻觅,便可发现一些大小不一、形似木屐的脚印迹,有人说这是当年谢安留下的。在谢安钓台驻足,仿佛这是一段历史残垣,提醒人们重新感悟谢安隐居东山那历经沧桑,仍厚德载物的地母之心。钓台磐石,直入江心,石柱上端为一平台,可坐一人。下面则是“指石”潭,潭水深不见底,较大木船可停可泊,水色湛蓝,露出了海的韵味——它要满足人们的索取,自然须有海一样的情怀。

【历史启示】

做事勇,处事谦

在魏晋个性张扬的名士之中,谢安绝对算得上一号人物。他出身名门,相貌英俊,才华横溢,朝廷屡次征召他做官,都被他一口回绝。由于他经常与一群志趣相同者在东山游赏山水、吟诗清谈,竟开创了一种时髦的文化风气,亦即享誉后世的“东山风度”。谢安的名士风采难免要被人们所仰慕,仰慕到什么程度呢,有一件小事或许能让我们管中窥豹。

有一年,一个同乡在中宿县(今广东靖远)县令任上罢官,回乡前来拜访谢安。谢安问他盘缠够不够,同乡回答说:“只有五万把蒲葵扇。”谢安于是向他要了一把中不溜的扇子,拿在手中招摇过市。一时间“谢安爱扇”的新闻传播开来,京城中人不分士人还是平民都纷纷效法,蒲葵扇被抢购一空,价格自然也翻了好几倍,同乡的路费问题迎刃而解。

不过这些小事在谢安的名士生涯中,只能算是花边新闻,与他的功业比起来,登不得大雅之堂。

谢安有一种令人高山仰止的豁然风度,能担当起大事。有一次,他与人相约泛舟海上,不料突然起了风浪,一时间波涛汹涌,浪卷云翻,同伴都大惊失色,想要马上返回。只有谢安一个人游兴正浓,吟啸诗文,若无其事。划船的老头看他相貌安闲,神色愉悦,便继续向远方划去。这时风急浪猛,小舟像一片树叶在惊涛骇浪间翻转,其他人惊恐万状,站起来喊叫,谢安却从容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大家才平静下来,船得以平安驶回。这件事让大家认识到了谢安的心胸胆量,足以镇安朝野,事实上大家的眼光没有错。

谢安在四十岁以后决定出仕做官,此时正是大将军桓温图谋帝位的野心开始膨胀的时候。公元371年,桓温废除了皇帝司马奕,另立简文帝司马昱,简文帝忧惧之下一病不起,在遗诏中想禅位给桓温,谢安、王坦之等趁桓温不在京城,力请简文帝修改诏书,并在他驾崩后迅速拥立太子司马曜即位。桓温恼羞成怒,率兵杀奔京城。谢安与众大臣受命到新亭迎接桓温,王坦之非常害怕,谢安镇定自若而又十分郑重地告诉他:“晋朝的危亡,全看我俩此行了。”两人见到桓温,王坦之吓得直出汗,衣服都湿透了,心慌得将记事的手板都拿倒了。谢安则从容入席,坐定以后,对桓温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就会命守卫之士在四方防御邻国的入侵。桓公入朝,会见诸位大臣,哪用得着在墙壁后布置人马呢?”桓温被一语点破,嚣张气焰没了大半,尴尬地赔笑说:“正因为不得已才这样做呀!”俩人对坐了半天,一场灾难化于谈笑之间。

平息了内忧,又来了外患。前秦苻坚借统一北方的声势,调集了八十多万兵力,号称百万,南征东晋,想一统天下。危急的形势让东晋朝廷震恐不已,谢安再次临危受命,被加授大都督,全面负责抵制前秦的战争。前线只有区区八万人,不仅后方人惴惴不安,身处一线的将军们心里也没了底。谢玄忍不住亲自跑回京城问计,谁知他的这位叔叔十分平静,只淡淡地说:“已另有安排。”便不再多言。谢玄不敢再往下问,但终究心里放心不下,又命属下张玄前去请示。谢安于是干脆乘车来到谢玄的别墅,不谈公事,先下围棋,并且以此别墅为赌注。平时谢安的棋艺赶不上谢玄,这一天谢玄心里恐慌,一直心不在焉,很快败下阵来。谢安回头对外甥羊昙说:“这个别墅就送给你吧!”之后就出去漫游,到晚上才回来。接着,他对各将帅下达命令,每个人的任务都分派得清楚、恰当。淝水一战,谢玄等果然大败苻坚,捷报传来,谢安正在和客人下棋,他看完军报,顺手叠一下就放到床上了,脸上没有一点喜色,继续下棋。客人问他,“前方战事怎么样啊?”他才慢悠悠地回答说:“小孩子们已经打败了敌人!”

临危不乱,举重若轻,谢安的风度可不仅限于此。

桓温死后,谢安不仅没有打击排挤桓氏家族,还让桓温的弟弟桓冲接替了他哥哥的权位;让另一个弟弟桓豁做荆州刺史,主持长江中游的军事,兄弟二人同握重兵。公元379年,桓冲镇守的襄阳被前秦苻坚攻陷,谢安也未惩办他,仍让他继续领兵。谢安不计前嫌、宽宏大量的胸怀深深感化了桓氏兄弟,当桓温的党羽曾一度鼓动桓冲伺机诛杀谢安,专断朝政的时候,桓冲断然拒绝,忠心听命于谢安的调遣,效命于朝廷。东晋虽屡经内乱,但在谢安的努力下,君臣和睦,上下同心,出现了空前稳定的局面。

淝水之战的胜利,使东晋又度过了一次亡国的危机,朝廷表彰谢家功臣称:“淝水之战,功在一族。”谢安等四人同日封公,尊贵无比,谢氏家庭的政治地位也随之达到了顶峰。而谢安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懂得名位过盛,必招怨恨,于是一面忙着辞谢爵位,一面建议让桓石虔、桓石民、桓伊等人担任荆州、豫州等州刺史,以均衡权力,让桓氏家族无怨,让皇帝安心,结果是皆大欢喜。

谢安虽然深受朝廷的倚重,可他总想摘去朝冠,还归故里,过自由自在的东山隐居生活,可惜志愿未遂,便病逝在工作的岗位上。

《菜根谭》云:“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说的就是谢安这样的人吧,做事时勇字当头,不畏缩;处事时谦让为先,不争夺。这样的风采,难怪历经千年,还在历史的画卷中熠熠生辉,纵是今人也要投以倾慕的目光!

网址:【名人百科】比明星更擅作秀的政治家——东晋名相谢安 https://mxgxt.com/news/view/218400

相关内容

东晋的门阀政治:谢安因姻亲和各大权贵建立联系
【名人百科】与皇帝共坐龙椅的大臣——王导
姓石的名人明星
“霉霉”成大选“关键角色”,美“名人政治”遭质疑
《永不谢幕》亮相上海书展,百人共忆谢晋
致敬·百年谢晋|濮存昕:谢导曾想让我改名
陶东风:走近政治明星
名人百科
姓康的名人明星
嘉兴名门望族之沈曾植家族的血脉姻亲,及其与秀水诗派的渊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