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名门望族之沈曾植家族的血脉姻亲,及其与秀水诗派的渊源
文 | 高贤
内容摘要:本文挑选了仁和韩氏家族、嘉兴汪氏家族、嘉定徐氏家族、宝应朱氏家族、嘉兴钱氏家族、桐乡劳氏家族、贵池刘氏家族、杭州汪氏家族、淮安杨氏家族、姑苏吴氏家族,这十个家族的与沈曾植家族的主要婚姻关系进行研究。
我认为,单单以姻亲关系就对沈曾植能够成为秀水诗派和浙西词派以及同光体浙派代表人物就有莫大的关系。因为,同光体浙派师承于以清中叶秀水诗派、浙西词派的钱载为代表的嘉兴钱氏家族。另外还有特别重要的秀水诗派和浙西词派的组成部分-嘉兴汪氏家族。
关键词:嘉兴、名门望族、沈曾植、家族、姻亲
引言:
嘉兴在明清两代有名门望族九十一家,世系绵长,互通姻亲。笔者是嘉兴名门望族中的竹林庙稽古堂高家的后人,故,知晓血脉姻亲对家族传承的重要性。
本人的忘年交吴文华、沈如镜夫妇以及徐婷等人都是沈曾植的亲属后人。二十多年来接触到了一些关于沈曾植的家族轶事及诗文词句。希望通过我的一些初步研究和简单认证,能够使嘉兴沈曾植的这个文化名人更加鲜活起来。
一、
沈曾植的母亲韩氏及其仁和韩氏家族:韩氏的父亲韩授章(1785年-1827年),字柯亭,号仰宪。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戊寅举人,候选知县,议叙主事。
韩氏的祖父韩文绮(1764年-1841年)字蔚林,号三桥,乾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
韩氏的兄弟韩泰华:1878年卒。字小亭。道光时,由兵部郎历官陕西粮储道。公余搜访金石及元宋名家之文集,得百数十家,半系传钞精本,或四库所无而元刊尚在者,为《元文选》。道光庚戌(1850年)首集既成,即毁于燹,仅存目录。
其所著《无事为福斋随笔》云:“《金石录》,明以来多传钞,惟雅雨堂刻之。阮文达有宋椠本十卷,即《读书敏求记》所载者,文达自抚浙至入阁,恒携以自随。一日,书贾来售,惊喜欲狂。余得之,亦刻‘金石录十卷人家’小印。”
晚年尝居金陵,筑玉雨堂藏书。著有《无事为福斋随笔》二卷,潘祖荫刻入《功顺堂丛书》。又有《玉雨堂书画记》四卷,为自刻《玉雨堂丛书》十种之一。
今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清康熙间刻本《虞初新志二十卷》十二册,卷内有“玉雨堂印”、“韩氏藏书”等印记。封面有“梧门先生诗龛藏本虞初新志”十二字,即为泰华手笔。又北京图书馆藏钞本《甘白先生文集六卷》一册,卷内亦钤此两印。室名有“玉雨堂”、“无事为福斋”、“金石录十卷人家”等。
二、
沈曾植叔父沈宗济的夫人汪氏及其嘉兴汪氏家族:嘉兴汪氏家族是著名的文化家族。汪氏的亲叔父是清朝状元汪如洋。
汪如洋:(1755年-1794年),字润民,号云壑,浙江秀水人,祖籍安徽休宁县城西门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进士第一,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入值上书房、任山东乡试主考官。官至云南学政。博览典籍,雄于文章,工诗。有《葆冲书屋诗集》。
汪氏至迁桐后第三世汪森三昆仲走上文坛,名声始大。朱彝尊《小方壶存稿序》:“休宁汪晋贤氏,徙居梧桐乡。营碧巢当吟窩,筑华及之堂,以燕兄弟宾客。建裘杼楼以藏典籍。其曰小方壶者,郡城东甪里之书屋也。"(《曝书亭集》卷39)汪森又协助朱彝尊编《词综》。汪氏逐渐成了秀水有名的文化世家。状元金德瑛年轻时得益于岳家汪氏“华及堂”的文化氛围及“裘杼楼”之金石典籍。
反过来金德瑛又影响其内侄汪孟鋗、汪仲鈖兄弟的诗学成长。秀水派诗人金衍宗有诗云:“敢夸诗是吾家事,浙派还分秀水支。继此钱汪皆后起,除唯张蒋乏真知。”秀水派诗人众多,金诗仅提及金钱汪三家,说明当时秀水诗人对注氏在诗派中地位的看重。当然从诗学成就来考察,汪氏尚不能与钱氏比肩。
三、
沈曾植叔父沈宗济的夫人徐氏及其嘉定徐氏家族:嘉定徐氏家族是官宦家族。徐氏的兄弟是徐郙。
徐郙:(1838年-1907年),字寿蘅,号颂阁,江苏嘉定人。同治元年(1862年)状元,先后授翰林院修撰、南书房行走、安徽学政、江西学政、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拜协办大学士,世称徐相国。
徐颂阁工诗,精于书法,擅画山水,入词馆,被召直南书房。慈禧常谕徐郙字有福气,晚年御笔作画,悉命徐郙题志,传世慈禧画作中多见徐郙行楷诗题。因兼具金石派学养,黄宾虹评价徐郙云:"徐颂阁、张野樵一流,为乾嘉画家所不逮"。
徐郙收藏金石拓片珍本与名画甚多。据李寿民《还珠楼丛谈》记载,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也曾为徐郙旧藏。
徐郙与康熙状元王敬铭、乾隆状元秦大成并称“嘉定三状元”。
四、
沈曾植叔父沈宗济的夫人朱氏及其宝应朱氏家族:宝应朱氏家族是当地的望族。朱氏的父亲是朱士彦。
朱士彦:字休承,号咏斋。自幼聪颖,博学强记,十五岁入泮第一。岁科试为冠军,列“扬州十秀才”之一。
嘉庆七年高中探花,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历任讲读、学士、詹事。后入值上书房,教授皇子惠亲王。道光二年迁兵部右侍郎。因治水有功,又升左都御史,擢工部尚书,为治理黄淮水患奔波劳碌多年,用力甚深,功绩卓著。又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十三年晋吏部尚书,人称“天官”,兼管顺天府,诰授光禄大夫。
他公平取士,不徇私情,遇良才极力举荐,身受者亦莫知之。历河南主考,湖北、浙江、安徽学政,屡充殿试读卷官,靡不虚心校阅,人皆莫敢干以私。自俸虽薄,从不言贫,虽身居高位,却家无大宅,推诚务实,清廉自律。每遇赈济,首先捐资,并兼为程督,咸有成功。赴南方各省审理公案,处处体恤民情,减民负担,深受百姓爱戴。
年过花甲以后尚累持使节,访问邻邦,迎风餐露,行程两万余里,心力交瘁,属下忧之,尝曰:“身乃国家之身,岂吾身耶?”终于积劳成疾,道光十八年秋累死于任上,终年六十八岁。皇上深惜之,御赐祭葬,赠太子太保,谥“文定”,入《清史•大臣传》。时两江总督梁章钜挽曰:“师范重三天,謦欬声犹留殿陛;皇华周四国,朴诚望早式班联。”
朱士彦留有《朱文定公文集》、《朱文定公诗集》、《河渠》、《解左》、《读书稽疑》等著作传世。此外湖北黄鹤楼太白亭存有其一联:“此间可谈风月,斯世岂有神仙。”安徽采石矶谪仙楼还存其一联:“万里大江来,倚翠嶂高楼,月朗风清依旧;六朝陈迹尽,瞻锦袍遗像,天长地久犹新。”可见他对大诗人李白颇为仰慕。
值得一提的是朱氏弟兄与林则徐同为循吏,交谊甚厚。朱士彦与林则徐曾在翰林院同事,二人皆高风亮节,成莫逆之交。其弟朱士达和林则徐亦志同道合,肝胆相照。道光十四年其父朱彬逝世,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特送挽幛,派员祭奠。后又为朱彬《礼记训纂》作序。鸦片战争失败,林则徐被流放伊犁,途经西安,时朱士达任陕西按察使,对林热情款待,二人彻夜长谈,临别,士达赠送四百两廉俸银以作“程仪”,资助盘川。
朱氏的祖父是朱彬。
朱彬:字武曹,号郁甫,生于乾隆十八年,卒于道光十四年,年八十二。十八岁时补诸生。初以文名世。汪中曾说:“治经者固多,文章则世无作者,故朱彬于文用力尤深”。与王念孙、邵晋涵等以文章相重。也专治朱子之学,虽“未能窥其樊”,但亦有心得。后又转向治经,与贾祖田、汪中等人钧贯径史,深有交往。与外兄刘台拱齐名,共相切磋学术。乾隆六十年,中举人,大挑二等,改授国子监学录衔。
朱彬的经学著述,主要有《礼记训纂》四十九卷和《经传考证》八卷,还与王念孙、汪中、刘台拱、王引之合校《大载礼记》十三卷。
朱彬精于训诂,王念孙誉之为“传注功臣”,《经传考证》、《礼记训纂》两部著作卓有成就,具有“撮其精英,引掖来学”贡献。
特别需要介绍的是;朱彬的叔祖父朱泽沄。因为宝应朱家还开创了著名的宝应学派。
朱泽沄:字湘陶,号止泉,学者称止泉先生。生于康熙五年,卒于乾隆十年,年六十七。长王懋竑两岁,与王懋竑同治朱子之学。他与王懋竑是清初双星并峙的宋学理学大家,扬州学派的前驱,宝应学派的创始人。
五、
沈曾植的姑父钱聚彭及其嘉兴钱氏家族:嘉兴钱氏家族是吴越王后裔,清芬世守。钱聚彭的曾祖父是钱载。
钱载:(1708年-1793年),字坤一,号萚石,又号匏尊,晚号万松居士、百幅老人,秀水人,乾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上书房行走,《四库全书》总纂,山东学政。官至二品,而家道清贫,晚年卖画为生。
工诗文精画,善水墨,尤工兰竹,著有《石斋诗文集》。为乾嘉年间"秀水派"的代表诗人。
钱聚彭的父亲是钱宝甫。钱宝甫,原名昌龄,字子寿,号恬斋,秀水人。嘉庆己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云南布政使。
六、
沈曾植的儿媳劳善文及其桐乡劳氏家族:桐乡劳氏家族是诗文传家的。劳善文的父亲是劳乃宣。
劳乃宣:(1843年-1921年),字季瑄,号玉初,又号韧叟。籍贯浙江省嘉兴府桐乡。同治十年(1871年)进士,曾任直隶知县。1902年至1903年2月任浙江大学堂(浙江大学前身)总理(校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奉诏进京,任宪政编查馆参议、政务处提调,授江宁提学使。宣统三年(1911年)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袁世凯内阁学部副大臣。张勋复辟,被任命为法部尚书,
七、
沈曾植的侄女婿刘诒诚及其贵池刘氏家族:刘诒诚是著名记者。刘诒诚的祖父刘瑞芬是清朝光绪年间的广东巡抚。
刘瑞芬:(1827-1892),清外交官员、藏书家。字芝田,清末安徽贵池刘街人,以诸生入李鸿章幕府,主管水陆军械转运。光绪二年(1876年)代理两淮盐运使,驻扬州。后刘改任苏松太道,光绪十一年(1885年),刘瑞芬受命出使英俄等国,后虽被授为太常寺卿,迁大理寺,但仍留任为大使,改驻英、法、意、比等国家。光绪十五年(1889年),刘被召回国任广东巡抚。光绪十八年(1892年)卒于任所。
驻外和国内任职时,左右不离书籍,购藏图书数万卷,对所收罕见之书,雇人传抄并刊印,他的藏书之风,深深影响了其家后代,第五子刘世珩,藏书10余万卷,藏于"玉海楼"中,为清末著名藏书家之一。著《刘中丞奏稿》4卷、《西轺纪略》1卷、《养云山庄诗文集》6卷、《青山诗集》6卷、《养云山庄奏稿》4卷等。
八、
沈曾植的兄弟沈曾樾的原配汪氏及其杭州汪氏家族:汪氏家族是杭州的名门望族。汪氏的堂弟汪康年,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幕僚。汪氏的另外一个堂弟汪大燮,在民国初年曾任北洋政府代理总理。
汪康年:(1860年1月25日-1911年11月4日),初名灏年,字梁卿;后改名康年,字穰卿。中年号毅伯,晚年号恢伯、醒醉生。浙江钱塘人,光绪十八年进士。官内阁中书。甲午战后,在沪入强学会,办《时务报》,后改办《昌言报》,自任主编。又先后办《中外日报》《京报》《刍言报》。有《汪穰卿遗著》《汪穰卿笔记》。
汪大燮:(1859年-1929年),原名尧俞,字伯唐,一字伯棠,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晚清至民国时期外交官,政治家,北洋政府国务总理。
光绪四年(1878年)应童子试,考中秀才。光绪十五年(1889年)考中举人。在清末和民国初年,曾担任外交官员和政府公职,并曾出任国务总理。他可能参与策划了著名的"五四运动"。晚年热衷于慈善事业。
九、
沈曾植的侄女婿杨毓琇及其淮安杨氏家族:杨毓琇历任;民国驻旧金山总领馆官员、詹天佑工程事务所财务、天津中国银行副行长、北平中国银行副行长、天水中国银行副行长、西安中国银行副行长等职务。
杨毓琇的祖父杨殿邦。杨殿邦:(1773---1859),字翰屏,号叠云,安徽泗州招贤里人,嘉庆十九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世居盱眙县城。杨宪益曾祖父。先后任顺天乡试同考官、河南乡试正考官、云南学政、监察御史、太仆寺少卿、詹事府詹事兼顺天府尹、山东乡试正考官、贵州按察史、山西布政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仓场总督兼户部侍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任漕运总督。迁居淮安。
杨毓琇的父亲杨士燮历任;驻横滨总领事官、山西平阳、大同和浙江嘉兴、杭州知府,浙江巡警道等职。
杨毓琇的母亲吴氏是清朝同治年间先后出任两广、闽浙、四川总督的吴棠之女。
十、
沈曾植的兄弟沈曾樾的续弦吴氏及其姑苏吴氏家族:吴氏讳幼伯,苏州世家。清末军机大臣吴郁生即其族人。
吴郁生:(1854年-1940年),字蔚若,又号纯斋,江苏吴县人,居苏州白塔西路。为清代嘉庆戊辰科状元吴廷琛之孙。清代进士,光绪三年(1877年)授翰林,曾为内阁学士,兼礼部尚书、四川督学,主考广东,康有为出其门下。戊戌政变,六君子被戮,西太后因康有为是出其门而不用钝斋。及至西太后死,乃任邮传部尚书,军机大臣。
结论:本文通过对学者型官员沈曾植为中心主线的五服以内家族姻亲关系进行初步的试探性挖掘式研究和梳理,证明了一个比同僚、同年、朋友、弟子等等关系更加密切的真实存在。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姻亲关系肯定对沈曾植为代表的这个沈氏家族的繁衍发展和宦海沉浮以及沈曾植自己最终能够成为清末大儒所起到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目前,我看到这方面的针对性研究尚少,特试以此而论之,以为抛砖引玉耳。
参考文献:
许瑶光《光绪嘉兴府志》---上海古籍出版社
潘光旦《明清两代嘉兴名门望族》---上海书店
龚肇智《嘉兴明清望族疏证》---方志出版社
孙昌淑《沈曾植家风文集》---嘉兴市文物保护所
许全胜《沈曾植年谱长编》---中华书局
傅逅勒《嘉兴历代人物考略》---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吴仁安《明清江南著姓望族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钱仲联《沈曾植集校注》(上下)---中华书局
徐志平《浙西词派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
二零二二年九月
【来自虎斋】
网址:嘉兴名门望族之沈曾植家族的血脉姻亲,及其与秀水诗派的渊源 https://mxgxt.com/news/view/176721
相关内容
在中国,男性容易通过自己的姓氏家谱找到血脉渊源吗?那女性呢?少年将军出身名门望族 X 名门闺秀之官家小姐
钱学森徐志摩琼瑶金庸“一家亲” 金庸族亲图谱曝光
名门望族家庭出身的明星
嘉兴,勾勒金庸一生的底色
郗氏家族之郗姓氏概述
这8位明星都有皇室血统:关晓彤关之琳是同族血脉,马丽来头不小
求法兰克王国墨洛温及克洛维王朝家族谱系!
明星之女:阿兰·德龙与罗密·施耐德的血脉传承
精气与地脉 衡山的自然基础和生命之源都在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