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媒介景观语境下的粉丝与歌手关系

发布时间:2025-11-17 05:38

周杰伦新歌“说好不哭”最近一定程度上受到(老)粉丝批评这一现象,在浅层次方面,表明了周杰伦现阶段选择音乐创造方向的困境;而从深层次而言,其本质上是,在传统音乐工业消散和平民化媒体崛起的过程中,新旧事物交替出现的必然结果。不仅仅周杰伦处于传统流行音乐在当前大众文化中退潮的阶段,与其同时期的其他歌手或早或晚的也已经流露出对经典流行音乐时代逝去的无奈和迷茫,如蔡依林,孙燕姿,王菲,那英和崔健等等,他们大多已停止或创造少量的音乐。在21的初期(2000/2001至2010/2011左右),周杰伦是那个时代极具影响力的(正能量的反叛)流行音乐文化符号。当时,由于互联网正处于普及阶段,传统媒介形式依然是音乐信息传播的主流渠道,例如录音机,电视和MP3等等非互联网式的媒介。粉丝和歌星之间的互动是自上而下式的,即歌手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对时代富有责任心的观察,创造出具有能引起深刻共鸣的社会性音乐,同时粉丝无权对歌曲主题和风格有太多干涉。在这个阶段,周杰伦用自己的才华创造了很多具有社会性的歌曲,如双截棍(武术/传统文化),听妈妈的话(回归亲情/代际交流),爸我回来了(家暴),稻香(自然的生活/反都市生活)等等。而在2012/2013前后至目前,移动互联网媒介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个性化叙事和表达占据着主要的大众流行文化市场份额。基于此,粉丝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媒介(移动手机和电脑为主),通过不同的渠道,选择和支持自己喜欢的音乐和歌手,从而歌星根据粉丝的反馈,制作符合粉丝要求的歌曲,这也是粉丝经济模式形成的基本逻辑。对粉丝而言,音乐或歌手选择的多元化来自于多样化的媒介形式和依托媒介的各种不同的网站平台,例如斗音,快手,网络直播等等。年轻人几乎人手一台的移动互联网设备,正在逐渐消解由音乐精英主导下的传统音乐创造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多中心的,不同小众风格的或符合粉丝浅层精神审美的音乐创造模式,即“自下而上的”模式。粉丝的爱好倾向决定了音乐类型的创造,如海草舞,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学猫叫等等。周杰伦的这首情歌“说好不哭”,无论从歌词内容,音乐基调和节拍,还是MV的故事表达,都在传达的是(婚后的)他对自己私人化感情的描述,或者说是迎合当前小资情调式的“流行的大众爱情幻想”。这种表达类型似乎在暗示着其音乐社会性主题的消失,这种自觉或不自觉的主题变换,传达出周杰伦对当前成熟的且普遍的以媒介景观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妥协或不适应。我个人认为,5G,AI和VR时代的来临,将会在更大程度上,击垮传统的流行音乐,使其毫无生存空间,而其存在的最后痕迹可能便只在老粉丝的记忆之中了。

网址:后现代主义媒介景观语境下的粉丝与歌手关系 https://mxgxt.com/news/view/1870982

相关内容

粉丝文化流变:媒介变迁背景下中国粉丝的成长简史
媒介变迁背景下中国粉丝成长简史
新媒介环境下中国体育粉丝文化的嬗变及其原因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doc
刘力永:景观社会,媒介时代的一种批判话语
《传媒观察》|媒介世代的粉丝怀旧及其“情感支架”
社交媒体语境下明星粉丝群体的公关策略探究
粉丝文化与媒介迭代
传播学语境下的参与式粉丝文化:是疯狂还是反抗?
新媒体语境下粉丝的参与式追星行为研究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