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早年流连于青楼,事后回味起来觉得不值,写下一首千古佳作
杜牧早年流连于青楼,事后回味起来觉得不值,写下一首千古佳作
唐德宗时期的宰相杜佑,儿孙满堂,其中一个孙子杜悰(念“从”)继承祖业,从驸马都尉逐步升任为宰相,另一个孙子也继承祖业,不过不是官运亨通,而是在诗歌创作、著书立说方面取得了成就,成为杜家子孙中名气最大的一个,这就是杜牧。
杜牧的祖父杜佑的为人是很值得一提的。杜佑严于律己,办事精明;毕生勤奋好学,虽位极将相而不释卷,一贯坚持白天办理政事,夜间灯下读书。
杜牧从幼年开始,耳闻目睹祖父的为人作风,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曾经对人说过,他家世代以儒学为业,从高祖、曾祖直到他这一代,这种读书人的家风未曾失过。
在他的长安旧居中,最令他念念不忘的就是: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多是抚州写,今来五纪强。”
这种世代学儒的家庭和家书万卷的优良学习条件,确实成全了杜牧,使他像祖父一样好学不息、博古通今,同时也教育他要有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
当然,杜牧诞生在这样的官僚世家,受到的影响自然也会有不好的一面,如公子哥儿的习气、爱流连歌楼酒肆的浪荡作风。
《唐才子传》记载:“牧美容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时淮南称繁盛,不减京华,且多名姬绝色,牧恣心赏。”
扬州是唐代一个十分繁华的城市,歌楼酒肆遍地,美女如云。杜牧随牛僧孺在扬州任幕府书记时,确实颇好宴游作乐,经常出没酒肆歌楼,生活比较放浪。
他的几首著名的情诗就是写给那些妓女的。如大家非常熟悉的《赠别》(之一):
娉婷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的情诗,手法都有独到之处。又如《赠别》(之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情人在一起时是美好的,但分手时却是痛苦的。这种痛苦如何表现?
“似无情”恰好就是多情,“执手相看泪眼”之时,哪里还能笑得出来?没有笑容,没有语言,两人对坐,直到天明,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现。
不过,杜牧还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他不会像柳永那样缠绵在红粉堆里,老死于温柔乡中。事后回味起来,他自己也觉得不值。
且看他的《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在这首诗里,着重反省了自己在江南无拘无束的游冶,和追逐纤腰起舞美女的那种放浪不羁的生活作风。
这里楚腰纤细、掌中轻是两个典故。
楚腰纤细:春秋时楚灵王喜欢腰肢纤细的女子,很多楚国人故意挨饿让身材苗条以讨好楚王。后来人们用楚腰形容女子苗条的腰肢。
掌中轻:相传西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身体轻盈,能在武士手托的铜盘上跳舞,称“掌上舞”。
“楚腰纤细”和“掌中轻”在这句诗中都用来指身材苗条的妓女。
当时,杜牧在扬州节度使的牛僧孺幕下,牛僧孺爱才,杜牧去逛秦楼楚馆寻找慰藉时,他就暗中加以保护。
后来杜牧被召入京任职,临行前饯别的时候,牛僧孺语重心长地劝告他说:你今后任重道远,要在生活方面多节制检点,保重身体至为紧要。
并命家僮取出一个竹箱,将几年来收存起来的有关杜牧的行踪和平安密报,共几百份,都展现在他的眼前。
杜牧看到后既感激,又惭愧,因而终生不忘此事。《遣怀》就是十年以后,回顾这段放荡生活时写的。
诗的后两句,就是诗人对这种生活及其后果所作的总结:回顾十年前的往事,如同大梦一场,到头来一事无成,却落得一个“青楼薄幸”的坏名声。
我们如果将杜牧的这首诗同十年前他离开扬州时写的《赠别》诗相比,便可以明显地看出,《赠别》完全是沉湎在描写自己同相好妓女那种难分难舍的蜜意柔情中。不仅态度、感情不同,连出发点和基本情调也不一样。
当然,这首诗还有另外一种理解方式,因为杜牧在诗中隐晦地流露出仕途不得志的惆怅。
他的政治地位也许提高了,理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现,却永远被羁绊在官场,失去了身在扬州时那样从心所欲、与诗酒美人为伴的生活状态。
在扬州的日子里,杜牧载酒江湖,流连青楼,也许只是对落魄处境的反抗。但当青春逝去、名利牵锁之时,他才发现,也许“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日子,才是生命中最好的时光。
不知道大家更倾向于哪一种理解?
责任编辑:
网址:杜牧早年流连于青楼,事后回味起来觉得不值,写下一首千古佳作 https://mxgxt.com/news/view/18576
相关内容
李白和杜甫分手后写下一诗,后两句成千古绝唱,此后永无相见机会一生留下2首诗,仅用一首击败李白与杜甫
诗词丨60首“一字一境”的叠字诗,妙不可言!每一首都值得背下来
唐诗最励志的十首诗有哪些?都写进了语文课本,送给坚持不懈的你
《念念平安》:“又是一封短信,我回得快,也盼你多多来信”
期待!《红楼梦》后40回,未来将由AI来写……
苏轼见到友人的妻子漂亮,羡慕之余写下一首词,感动世人近千年
古诗词里“椿”味浓
从文本到影像,《我的阿勒泰》如何转写游牧生活
今日立夏:杜甫、苏轼这样写“长大” | 四川历史名人说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