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承接跑者真实需求?特步的答案藏在跑过的旧鞋里
作者:迭戈
本文字数:3253字
建议阅读时间:10分钟

在今年北京马博会的特步展位,有一面鞋墙,由72双旧跑鞋拼成。许多跑者停在墙前,有人弯腰细看,有人举起手机拍照。鞋头的磨痕、鞋面的褶皱、鞋底的压力印记,每一处都写满了一双鞋、一群人、一项运动的共生故事。
11月的第一个周末,中国跑圈的目光都聚焦于北京马拉松。
今年北马,超过4700名跑者“破三”的佳绩引起跑圈里不小的轰动,不仅打破了此前2024年无锡马拉松的3423人的纪录,也在全球范围内跃升至第二位,仅次于西班牙瓦伦西亚马拉松的5281人。还有1.2万余名参赛跑者刷新PB(个人最好成绩),中国跑者的竞技水平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
跑鞋和跑者一样,是跑步市场中最核心的两大要素。在各大运动品牌的财报中,跑鞋相关数据往往是最亮眼的部分。今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中国体育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路跑人群消费与赛事经济发展趋势与特征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跑者首选的跑鞋品牌中,国产品牌占78%。中国运动品牌的崛起,也让越来越多跑者在装备选择上发生转变。
在跑步愈加全民化的今天,如何“认真对待每一双脚”,真正承接跑者们的真实需求?或许可以从今年北京马博会特步展位的一面“旧鞋墙”找到答案。
在北京马博会,围观72双旧跑鞋的故事
“这双鞋我已经穿了至少四双了,如果这双鞋不停产,我可以一直穿到退休。”在由72双特步160X系列跑鞋拼成的鞋墙前,一位参加今年北马的跑者指着那双鞋头磨损、鞋面褶皱、鞋底布满压力印记的160X 3.0 PRO说。

这面“鞋墙”是特步此前联合悦跑圈,征集超过35000名跑者的160X竞速跑鞋故事后的呈现。墙上陈列的72双跑鞋,每一双背后都有一个真实跑者的故事。每双鞋旁,还留有一句来自主人的留言:有人写道,“40岁破三,160X功不可没”;有人相伴160X从第1代到第6代,“从3小时01分到PB 2小时47分,我最喜欢160X3.0PRO,鞋底CPU已经磨掉,鞋帮烂了,我不舍得丢弃他,我对他的感情已经超越了一双鞋”;还有人说,这双陪他跑完从5KM到全马的所有比赛,也陪他创造所有PB的跑鞋,是“最亲密的战友”。
跑鞋之于跑者,从来不是一件单纯的装备。它是训练日常的一部分,是身体延伸的感知介质,是一段关于成长的经历。碳板的支撑、鞋底的反馈、鞋面的贴合,每一处细节都与跑者的肌肉、呼吸、节奏相连。也正是因为如此,跑鞋成为整个路跑产业链上最能反映用户的运动专业属性与品牌研发投入的产品。
透过一双双“战损版”的160X系列跑鞋,可以看到的是跑者最真实的使用痕迹。这些来自赛道真实的反馈,让特步在跑者群体中建立起了一种可持续的情感链接:跑者用脚验证产品,品牌用产品回应信任。
信任的基础,来自于持续兑现的产品力。2019年柏林马拉松,董国建脚踩160X一代,以2小时08分28秒刷新中国选手境外最好成绩。这双被跑者亲切称作“小红鞋”的竞速跑鞋,不仅成为特步在碳板竞速领域的里程碑,也标志着品牌正式进入全球跑鞋科技竞争的版图。

在那面鞋墙上,不少跑者与160X系列的缘分,正是从那场柏林的冲线开始的。
2021年3月,特步推出160X 2.0,将缓震与推进性能作为改良重点,适用更多类型跑者。同时依托技术与供应链的整合优势,品牌将顶配碳板跑鞋价格始终控制在千元左右——在同类国际品牌普遍定价1500至2000元的背景下,这一策略直接形成了竞争壁垒,也让“性价比”成为160X系列的重要标签。

2023年至2024年间,何杰、杨绍辉两人三次打破国家纪录,将中国男子马拉松带入“206时代”。他们脚上的160X 3.0 PRO,也成为跑圈公认的“神鞋”之一。而随着跑步人群的扩容与消费分级加深,更多中国优秀跑者对于突破PB的执着追求,反过来推动了特步在产品端的持续细分与升级。从第一代的破纪录竞速鞋,到如今的第七代产品,160X系列已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与产品矩阵。它不仅满足了精英跑者对速度的需求,也回应了大众跑者对稳定与舒适的期待。

去年的北马赛场,在完赛3至4小时、4至5小时区间的选手中,特步已稳居榜首,到今年北京马拉松,特步占据了近1/3的全局跑鞋穿着份额。这意味着特步的专业形象已从精英跑者圈层,扩散至更广泛的跑者群体,真正完成了从产品力到心智力的占领。在跑鞋市场上,最难争取的是心智认同,过去难以想象的国产跑鞋穿着率,如今已成为特步的现实优势。
如此来看,今年北京马博会现场大量大众跑者160X跑鞋的展陈,不仅是一场情感层面的回馈,更像是品牌与用户之间的陪伴式关系。在这72双跑鞋背后,既能看到特步以跑者为中心的产品逻辑,也能看到中国运动鞋产业不断向上、逐步完善的演进轨迹。
用“热爱”做研发,用“记录”推新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160X系列的持续迭代,抑或是特步其他竞速产品的升级,背后都离不开跑者的真实反馈与场景验证。根据特步官方数据显示,在160X 7代的研发周期中,品牌共携手30位运动员、24位精英跑者,进行了9轮测试,累计实测里程超过1.15万公里。这些反馈成为产品迭代的依据,也成为特步研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年的北京马博会上,特步首次发起的“旧鞋回收计划”,也是这一理念的进一步延伸。活动面向特步160X/260X系列跑鞋的跑者展开,回收的旧鞋中,一部分将被珍藏于“特步跑鞋时光长廊”,作为跑者荣誉的象征;另一部分则进入特步运动科学实验室,鞋底的磨损痕迹、褶皱被转化为精密的跑者数据,反哺研发创新,“有的跑鞋跑过3000公里、5000公里之后,材料变化、结构的老化情况,可以帮助我们研发下一代跑鞋,助力我们研发出更好的跑鞋,更适合国人跑者的跑鞋。”特步运动科学实验室总监,生物医学工程博士蔡宇辉表示。

“做一双适合中国人脚型的竞速跑鞋”,是特步创始人丁水波很早就确立的愿景。这一理念贯穿于特步对产品性能的打磨与对跑者需求的长期洞察之中。
而落到产品上,可以看到,特步不仅持续在顶碳旗舰产品中发力,也在下沉竞速技术,打造适合更多大众跑者的碳板跑鞋。

蔡宇辉介绍,这次马博会特步展出的XTEP POWER科技矩阵,就是品牌在材料创新上的一次集中呈现,“这个炫酷的金色材料,其实叫聚酰亚胺,是用在航空航天发动机和航空器外壳上的,我们把它转换成跑鞋碳板后,可以让它变得又强又韧,回弹性也非常好,我们也叫它‘黄金碳板’。”
“还有玄武岩纤维,”他指着展区另一个碳板补充道,“我们嫦娥六号月球登陆车上的那面国旗就是用它做的,能够保持稳定形态。我们把这种材料拉成丝、做成纤维后,用在碳板上。它可以被折到150度都不会断。”

跑者“长情”,是特步保持韧性的底气
2025年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其中,“推动体育用品升级”是20条举措之一。
鞋履向来是运动鞋服里公认的技术壁垒最高的品类,从原材料到开发设计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些写进财报角落里的研发与创新,不只是资金上的投入,更是衡量品牌长期耐心与战略定力的重要标尺。

从商业角度看,跑鞋是一门逻辑清晰的生意:使用场景明确、用户群体精准、需求相对稳定。只要产品足够扎实,就能获得市场的正反馈。
如今的马拉松赛场上,中国“破三”跑者的数量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根据《2024中国路跑赛事蓝皮书》,2024年全年,男性跑者中有17252人跑进3小时,女性跑者中也有3156人跑进3小时20分。
“站在跑道上,身边只要有人,你就会想超过他。”有跑友这样形容“破三”的意义。从百米冲刺到42.195公里的马拉松,人类一直在用奔跑挑战身体的极限,而“破三”就是大众跑者心中最具仪式感的那道分水岭。
也正是因为大众跑者的需求在不断升级,碳板跑鞋几乎重塑了整个路跑行业,从顶尖运动员专属装备,变成了人人可及的“提速利器”。这项最初服务于精英的技术,正在一步步下沉,走向更广阔的跑者群体。
这也与特步长期坚持的“专业辐射大众”战略方向一致。自2022年对外公布“世界跑鞋 中国特步”的全新战略定位以来,特步进一步明确了“专业辐射大众”策略,通过更完整的产品布局契合专业跑者对性能的追求,满足大众跑者的运动需求。这份真诚与专业,使“特步”这个名字与跑步这项运动之间形成了深厚的关联。
在这样的过程中,越来越多跑者与品牌之间形成了情感纽带,他们希望特步能做得更好。伴随着他们陪伴与同行,一个中国运动品牌得以不断成长——就像那面由旧鞋拼成、记录无数跑者与160X同行故事的鞋墙,累积穿着超过1000公里、3000公里甚至5000公里的“功勋”跑鞋一样,每一双鞋都是“更进一步”、不断突破极致的精神底色所在。
网址:如何承接跑者真实需求?特步的答案藏在跑过的旧鞋里 https://mxgxt.com/news/view/1837344
相关内容
跑步与公益的完美结合,01后女孩如何引领热潮!跑步时如何提高跑步的社会影响力
安踏马赫5优点和缺点:一款真正值得入手的跑步鞋
新百伦领跑:贴合脚型,享受跑步的乐趣
中乔体育新一代竞速家族跑鞋矩阵发布,助力跑者起跑就是PB
佑美跑步机哪个型号值得入手?如何选择适合你的跑步机
张钧甯的青春马拉松:跑步如何重塑她的生活
街头时尚新潮流:揭秘React设计跑鞋如何领跑时尚圈
佑美跑步机哪个系列好?如何挑选最适合的跑步机产品
安踏马赫4和马赫4pro区别选购指南,助你挑到心仪跑步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