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四世同堂(节选)老舍 常二爷每次来访,总是祁家全家人最兴奋的一天。久住在都市里,他们已经忘了大地的真正颜色与功用。及至他们看到常二爷——满身黄土而拿着新小米或高梁的常二爷——他们才觉出人与大地的关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四世同堂(节选)老舍
常二爷每次来访,总是祁家全家人最兴奋的一天。久住在都市里,他们已经忘了大地的真正颜色与功用。及至他们看到常二爷——满身黄土而拿着新小米或高梁的常二爷——他们才觉出人与大地的关系,而感到亲切与兴奋。他们愿意听他讲些与政治、国际关系、衣装的式样、电影明星完全无关,可是紧紧与生命相连,最实际、最迫切的问题。听他讲话,就好像吃腻了鸡鸭鱼肉,而嚼一条刚从架上摘下来的王瓜,那么清鲜可喜。他们完全以朋友对待他,虽然他既是个乡下人,又给他们种着地——尽管只是三亩来的坟地。
常二爷参观到厨房,看小顺儿的妈那份忙劲儿,和如此之多的青菜与猪肉,他忽然想起来:“哟,明天是大哥的生日!你看我的记性有多好!”说完,他跑到院中,就在石榴盆的附近给祁老人跪下了:“大哥,你受我三个头吧!盼你再活十年二十年的,硬硬朗朗的!”“不敢当噢!”祁老人喜欢得手足无措。“就是这三个头!”二爷一边磕头一边说,“你跟我‘要’礼物,我也拿不出来!”叩罢了头,他立起来,用手掸了掸膝上的尘土。
瑞宣赶紧跑过来,给常二爷作揖致谢。小顺儿以为这很好玩,小青蛙似的,趴在地上,给他的小妹磕了不止三个头。小妞子笑得哏哏的,也忙着跪下给哥哥磕头。磕着磕着,两个头顶在一处,改为顶老羊。大人们,心里忧虑着坟墓的安全,而眼中看到儿童的天真,都无可如何地笑了笑。“老二!”祁老人叫常二爷,“今天不要走,明天吃碗寿面再出城!”“那——”常二爷想了想,“我不大放心家里呀!我并没多大用处,究竟是在家可以给他们仗点胆!嘿!这个年月,简直没法儿混!”“我看,二爷爷还是回去的好!”瑞宣低声说,“省得两下里心都不安!”
“这话对!”常二爷点着头说,“我还是说走就走!抓早儿出城,路上好走一点!大哥,我再来看你!我还有点荞麦呢,等打下来,我送给你点!那么,大哥,我走啦!”“不准你走!”小顺儿过来抱住常二爷的腿。"“不肘!"妞子永远模仿着哥哥,也过来拉住老人的手。"好乖!真乖!常二爷一手拍着一个头,口中赞叹着,“我还来呢!再来,我给你们扛个大南瓜来!”正这么说着,门外李四爷的清脆嗓音在喊:“城门又关上了,先别出门啊!”祁老人与常二爷都是饱经患难的人,只知道谨慎,而不知道害怕。可是听到李四爷得喊声,他们脸上的肌肉都缩紧了一些,胡子微徽地立起来。小顺儿和妞子,不知道为什么,赶紧撒开手,不再缠磨常二爷了。“老二!咱们屋里坐吧!”祁老人往屋中让常二爷,好像屋中比院里更安全似的。常二爷没说什么,心中七上八下的,非常不安。
于是,两位老人就对坐着发愣。愣得实在难堪了,就交替着咳嗽一声,而后以咳嗽为题,找到一两句话——只是一两句,再往下说,就势必说到年岁与健康,而无不悲观。假若不幸提到日本鬼子,那就更糟,因为日本人是来毁灭一切的,不管谁的年纪多么大,品行怎样好。
天佑一清早也回来了,很惭愧地给父亲磕了头。他本想给父亲买些鲜果和螃蟹什么的,可是城门关着,连西单牌楼与西四牌楼的肉市与莱市上都没有一个摊子,他只好空着手回来。他知道,老父亲并不争嘴;不过,能带些东西回来,多少足以表示一点孝心。再说,街上还能买到东西,就是“天下太平”的证据,也好教老人高兴一点。可是,他空着手回来!他简直不敢多在父亲面前立着或坐着,恐怕父亲问到市面如何,而增加老人的忧虑。他也不敢完全藏到自己的屋中去,深恐父亲挑了眼,说他并没有祝寿的诚心。他始终没敢进南屋去,一会儿进到北屋给父亲和常二爷添添茶,一会儿到院中用和悦的声音对小顺儿说:“看!太爷爷的石榴有多么红呀!"或对小妞子说:“哟!太爷爷给买的兔儿爷?真好看!好好拿着,别摔了噢!"他的语声不但和悦,而且相当高,好教屋里的老人能听见。口中这么说道着,他的心里可正在盘算:每年这个时节,城里的人多少要添置一些衣服;而城外的人,收了庄稼以后,必定进城来买布匹。他的小布铺,一向是言无二价,而且是尺码加一。他永不仗着“大减价”去招生意,他的尺就是最好的广告。可是,今年,他没看见一个乡下的主顾,城门还关着啊!至于城里的人,有钱的不敢花用,没钱的连饭都吃不上,谁还买布!他看准,日本人不必用真刀真枪地乱杀人,只要他们老这么占据着北平,就可以杀人不见血地消灭多少万人!他想和家里的人谈谈这个,但是今天是老太爷的生日,他张不开口。他须把委屈放在肚子里,而把孝心,像一件新袍子似的,露在外面。
(有删改)
文本二:
《四世同堂》是审美与历史的结合,也是老舍在新中国诞生之前的集大成之作。它讲述了特定时代的中国故事,通过简化的形象塑造,形成了主题上的深化思考,并构成了特有的平民文学样本。老舍是个基于普通市民审美观的、带有民俗色彩的作家,他对底层社会生态的展示,体现在语言道德观、价值观、美学风格的方方面面,是19世纪现实主义在中国本土生根发芽开出的新花朵。
《四世同堂》是在抗战还在进行中的现场文学,直接书写沦陷区的现实,通过文本构拟了普通民众从惶惑到偷生,在身体与精神的双重饥荒中绝地求生的成长过程。它在汗牛充栋的世界二战题材文学中,既是具有特殊性的描写中国创伤的见证文学,同时也是带有民族情感凝聚的共通性认知的普遍性叙事。
(摘编自刘大先《老舍笔下<四世同堂>的时代与家国》)
网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四世同堂(节选)老舍 常二爷每次来访,总是祁家全家人最兴奋的一天。久住在都市里,他们已经忘了大地的真正颜色与功用。及至他们看到常二爷——满身黄土而拿着新小米或高梁的常二爷——他们才觉出人与大地的关 https://mxgxt.com/news/view/1709950
相关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人生路遥农历六月初十,一个阴云密布的傍晚,盛夏热闹纷繁的大地突然沉寂下来;连一些最爱叫唤的虫子也都悄没声响了,似乎处在一种急躁不安听名著:四世同堂(21)
袁爷爷走了,他的儿孙们曝光,好家教是如何“遗传”下来的?
从《茶馆》中的常四爷看老舍的旗人情结
袁隆平爷爷的故事范文
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老天爷”究竟是谁?
致敬袁隆平爷爷作文范文300字(精选42篇)
任容君:红土地上的名模二大爷
全网土豪人设八大网红:他的秘书是世界小姐,他的老爷疑似秦奋?
我们常说的“老天爷”,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