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9日的生日直播中,赵粤宣布与丝芭传媒正式解约,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合作关系。这一看似浪漫的告别背后,却隐藏着偶像产业不为人知的商业秘密。丝芭传媒在赵粤的名字下注册了多枚商标,涉及广告销售、方便食品、床单布料等多个领域。这一举动不仅揭示了资本的另一面,更让人深思偶像产业中的知识产权博弈。
在双方的解约声明中,丝芭传媒表示对赵粤未来发展的祝福,但在这体面的告别背后,却有着十年的商业布局。根据天眼查的数据,上海丝芭演艺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2月,法定代表人为陶莺,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演出经纪、网络文化经营等。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已成功注册多枚“赵粤”商标,显示出其在商标布局上的战略眼光。
商标的注册不仅是对艺人姓名的资本化,也是对偶像产业的一种隐性控制。与日韩偶像产业相比,中国的偶像产业在姓名权的让渡上显得尤为复杂。以AKB48为例,成员退团后曾发生商标归属争议,而在内娱中,杨洋名字被抢注、邓紫棋艺名风波等事件层出不穷,反映出偶像产业中潜在的法律风险。法律专家指出,民法典第1017条与商标法第32条的交锋,恰恰是这一产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约背后,丝芭传媒的“后偶像经济”布局愈发明显。从鞠婧祎到李艺彤,商标矩阵的建立不仅为公司带来了持续的收入,也为艺人开辟了新的商业模式。然而,这种批量注册商标的行为背后也暗藏风险,尤其是在粉丝经济的驱动下,艺人们的名字成为了“摇钱树”,而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又在不断强化这一趋势。
然而,随着新生代艺人的崛起,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正在觉醒。张艺兴通过“染色体”商标布局为艺人保护知识产权提供了启示,而杨超越成立个人工作室的举动则是对艺人IP保护的有力尝试。律师建议,艺人在签约时必须警惕三大“文字陷阱”,以确保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赵粤与丝芭传媒的解约不仅仅是个人职业生涯的转折,更是整个偶像产业在知识产权博弈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她们在舞台上绽放的光芒,背后却是资本棋盘上的博弈。或许,正是时候让我们重新审视偶像产业中的这些暗流,推动行业的规范与发展。我们所追捧的,究竟是闪耀的星辰,还是被商标禁锢的提线木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