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忽视的睡眠习惯,可能正在悄悄拖垮你的心脏

发布时间:2025-08-01 07:56

不久前某节目中,一明星在入睡前“全副武装”地戴上了牙套、鼻撑,如此繁琐的睡前流程,只为了一件事——防打鼾

图片

打鼾乍一看似乎不是大事,因为它太普遍了,男女老少、胖人瘦人都可能打鼾,不少人还觉得打鼾是睡得香的表现。

但殊不知,严重的打鼾可能是一种病,会造成全身性的危害!

那我们为什么会打鼾?哪种情况必须就医?有没有可以改善打鼾的方法呢?

1

当打鼾满足这4种表现

别拖!赶紧就医

1 打鼾,是气道异常的信号

感冒鼻塞时,深呼吸一下,是不是觉得空气吸不进去,呼吸声还变得很粗重?这就和打鼾的原理十分类似。

打鼾,其实也是因为“通道堵了”,负责让气流进出的上气道变窄,只剩下一条小小的缝隙,气流经过时“挤得慌”,自然更容易让相关部位的软组织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感冒、鼻炎、肥胖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加剧这种堵塞情况,让打鼾愈演愈烈。

图片

 而根据严重程度不同,打鼾可以简单分为3类:

·轻度打鼾:只是偶尔才有打鼾的情况,而且声音小,不怎么影响自己或家人;

·原发性打鼾:情况较为严重,每周打鼾频率能达到3天以上,对家人影响较大;

·阻塞性打鼾:这种“最可怕”的打鼾,不仅频率高、声音大,还存在一系列健康隐患!

2 有这4种表现,当心“最可怕”的打鼾找上门

回想一下,你或家人打鼾时,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

半夜突然被自己的打鼾声惊醒

睡觉的时候总觉得喘不过气,很憋闷

醒来以后嘴巴很干,有时还觉得头痛

睡醒不觉得神清气爽,反而困倦、暴躁

如果上述情况全都符合,千万警惕!很可能意味着一种可怕疾病的来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2

打鼾非小事

严重起来真的要命!

1 这种打鼾,恐增加猝死风险

当打鼾严重到出现呼吸暂停情况时,气道会阻塞,人体的血氧会明显下降,一般来说低氧对人体中枢有刺激性,可以将我们唤醒,进而调整呼吸。

但是特别严重的、长时间的气道阻塞,可能会导致人体在睡眠过程中来不及调整呼吸,从而发生猝死!

2 这种打鼾,还会诱发或加重心脏病

假如打鼾引起呼吸暂停,还会使血液中的氧含量下降,供应心脏的氧气随之减少,这对已经有心脏问题的病人来说,可是一个噩耗,很可能诱发和加重心脏病。

据统计,约50%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有严重的心律紊乱心律失常概率比正常人高出了1.8-3.4倍

3 打鼾,还会让女性提前进入更年期

睡觉打呼噜会让气血流通不畅,很可能造成皮肤暗黄粗糙、肥胖臃肿、口臭口苦、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还可能会使女性提前3-5年进入更年期

3

拯救打鼾危机

试试这4种方法

1 尝试侧睡,改善上气道堵塞

推荐情况:较为实用,建议考虑

采取侧卧位睡眠姿势(以右侧卧位为优),可以有效避免睡眠时舌、软腭、悬雍垂松弛后坠,以免加重上气道的堵塞情况

但如果真的睡得太香,谁也没法保证整晚都能维持同一种睡姿。

可可在这里教大家一个小方法:在睡衣的后背缝制一个小口袋,睡觉时,放入一个小网球,当我们平躺时觉得硌得慌,自然就会下意识转身侧卧,进而改善打呼情况。

图片

2

学吹唢呐,让咽部肌肉更强大

推荐情况:值得尝试

这个方法乍一听有点不靠谱,但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毕竟打鼾从根本上说,是气流在呼吸道受阻产生振动引起的。

也因此,舌头、咽喉部的肌肉如果出现松弛、肥胖,打鼾的概率会大大提升。

如果经常吹奏乐器,比如双簧管、唢呐,或者唱歌,给舌头“减减肥”,把咽喉部肌肉锻炼得更紧致,理论上是能减轻打鼾情况的。

图片

3

口腔矫正器,用外力让气道通畅

推荐情况:成本低且有效,但可能不舒服

通过口腔矫正器让下颚前伸,一定程度上能让气道稳定通畅,而且成本不高,用起来也十分简单方便

但早期使用时,很容易被口水外流、口干、下颌关节疼痛等问题困扰,用之前还是需要酌情考虑。

4 手术治疗,精准有效

推荐情况:适合少数由扁桃体等局部问题引起的打鼾

手术,是处理上气道局部狭窄的不错方法,例如那些因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引起的打鼾,就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改善。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的打鼾都是由局部狭窄引起,因此在采取此类措施之前,建议先就诊了解具体打鼾情况,再做调整。

网址:很多人忽视的睡眠习惯,可能正在悄悄拖垮你的心脏 https://mxgxt.com/news/view/1627068

相关内容

这样睡觉会“悄悄长胖”!2个睡觉习惯让脂肪大肆堆积
知名主持人患胃癌引热议:这些习惯正在悄悄伤害你的胃
这样睡觉会 “悄悄长胖”!2 个睡觉习惯让脂肪快速堆积
一个睡眠小习惯 可能会损害心脏和血管 快看你有没有
人的正常睡眠时间是多久 如何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一个睡眠小习惯,可能会损害心脏和血管!快看你有没有
6个不良生活习惯 正在让你悄悄变胖
好睡眠从好习惯开始
有这四个睡眠习惯 当心变成“小糖人”
睡眠习惯培养缺睡眠习惯激励机制,幼儿教师能否设计 “激励机制”,激发动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