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为什么需要韩愈?
他七次考场失意,三次落榜,50岁被贬潮州,却仍能写下“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他敢怼皇帝、敢骂宰相、杠佛骨,连柳宗元都说他“太狂”。这位人生跌宕起伏的大唐中年人,便是文章巨公、百代文宗韩愈。
《大唐孤勇者:韩愈传》
作者:谷曙光
版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5年6月
说起韩愈,大家并不陌生。他的标签,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这么说,还是距离普通老百姓太遥远了。其实韩愈依然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这样说?大家去翻一翻《汉语成语词典》,就会发现里面有几十页的成语都是属于韩愈的。
有人统计,韩愈一人就创造了三百多个成语,了不起啊!什么业精于勤、焚膏继晷、力挽狂澜、踔厉风发、地大物博、秀外慧中、浑然天成、轩然大波、痛定思痛、垂头丧气、形单影只、耳濡目染、坐井观天、落井下石、冥顽不灵、面目可憎、飞黄腾达、蝇营狗苟、摇尾乞怜、蚍蜉撼树……或激励人心,或形容精妙,或描摹工巧,或讽刺辛辣,或譬喻机睿,韩愈可以说是最擅长创造成语的古代文学家。我本想说一个词“含英咀华”,却意外发现也是韩愈的创造!总之,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脱口而出的成语,很有可能就是出自韩愈的智慧,只不过大家不一定知道罢了。
韩愈画像。
今人喜旅游。您如果去河南的孟州、沁阳,广东的潮州、阳山,江西的宜春,河北的昌黎,陕西的华山,就会发现诸多跟韩愈有关的古迹、景点、公园。以潮州为例,甚至连山名、水名、路名、学校名,都有、昌黎路、昌黎路小学,可谓“一片江山尽姓韩”。潮州在餐饮上还开发了“韩公宴”,有些与韩愈相关的景点,更成为“网红打卡地”。早在宋神宗元丰年间,就诏封韩愈为昌黎伯,从祀孔庙了。北京的孔庙和国子监里,都有韩文公的祠庙,这恐怕很多北京本地人都不知道。作为旅游资源的韩愈,在古代的大文豪中,也是名列前茅、佼佼不群的。
关于韩愈,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儿。钱锺书的父亲钱基博说:“自明以来,北京吏部、翰林院、礼部、国子监土地神俱祀韩愈。”没想到吧,韩愈居然成了京城好几家衙门的土地老爷。清代文人赵翼曾作长歌解嘲,中有句云:
况公日星河岳气,立朝大节炳千古。
绝脉能开道学先,余事亦号文章祖。
抗疏几碎佛氏骨,从祀不惭宣圣庑。
岂宜罚作土地神,坐使淮阴哙等伍!
韩吏部、韩文公,那么大的功绩,让他做土地爷,难道是惩罚他吗?当然不是。韩愈做过吏部、国子监的官,去世后又被追赠礼部尚书,再加上他的道德文章为一世楷模,这几个衙门“选”他做土地爷,求其庇护,就显得顺理成章了,甚至感觉是不二人选。这恐怕是很多研究韩愈的人都未必知道的趣闻了。
为何有如此多的打上了韩愈标签的旅游景点、文化景观?就因为韩愈是个“超级IP”,其拼搏精神、诗文创新、教育贡献、儒学功绩、政治作为,以及唐宋八大家之首、百代文宗等荣耀桂冠,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和历史文化价值。韩愈对今天的我们,到底有什么借鉴和启示的价值意义?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他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的拼搏奋斗精神。韩愈“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与孟尚书书》),他不只有超世之才、卓越之文,更永不言退、永不言败,经历几多坎坷、几多磨难,坚忍不拔,水到渠成,终于铸就了绝世的功绩。
我只做孔子的弟子
韩愈诗文中的警句、金句特别多,我想给读者介绍三句,也是极打动我的话。
第一句是:“大贤事业异,远抱非俗观。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汍澜。”(《龊龊》)韩愈操行坚正,赤心事上,忧国如家,永远对国家怀有一颗皎洁的报国之心,永远对人民的疾苦怀有怜悯之心。我想,这才是一个读书人该有的样子。
第二句是:“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这句话可以说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另一种说法了,但是更为壮烈,更显操守。韩愈从来就不是一个明哲保身的人,他常思奋不顾身,以救国家、人民的急难。
说君子的这句话,出自韩愈的文章《争臣论》,题目变换一下,就是“论争臣”,也就是论述何谓诤臣。此文很重要,韩愈作时才二十五岁,进士及第不久。文章针对的,是五十七岁的谏议大夫阳城。他是当时一位极有名望的人,大家都把他看作贤人。隐居的阳城被人推荐,出来做官。我们说,谏议大夫有“讽朝政之得失,谏皇帝之功过”的职责,但阳城在职位上待了五年,却未进一言。初出茅庐的韩愈看不下去了,于是作《争臣论》,有质问他的意思。阳城在其位,却不谋其政,岂不是尸位素餐?
《长安三万里》(2023)剧照。
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青年的韩愈就不迷信权威,敢于挑战权威。即便是原本很尊敬的人,一旦经过观察,看出了他的问题、弊病,就改变观点,甚至进言劝诫。这是非常难得的品格。阳城后来在朝发议论、进讽谏,极有风骨,不能说跟青年韩愈的发难质问毫无关系。
第三句是:“如仆者,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答吕毉山人书》)这句话,从字面理解,就是我韩愈自忖,如果世上没有孔子的话,我不应该给谁当弟子。双重否定等于肯定,就是说,我只做孔子的弟子。孔子是何许人也?宋代大儒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也可以说,孔子及其儒家学说,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核心,无孔子,中华文化也将失去最重要的砥柱。
孔子与韩愈,相隔一千余年,而韩愈居然就要径直上接孔子,其下的儒家人物都不在他的眼里,其格局、气魄之大,堪称兀傲不羁、睥睨一世。难怪韩愈能提出儒学道统之说,以儒家正宗嫡传自居。韩愈给我们的启发是,欲成大器,没有崇高的理想、气吞湖海的魄力,是不行的。只给孔子做弟子,这话掷地有声!
狂人韩愈:活着就要战斗
韩愈的品格中,有一种难得的风骨,就是“怼”。他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怼天,怼地,怼同僚,怼上司,怼宰相,怼皇帝。需要说明的是,“怼”的本义,是怨恨,但是在近年的网络环境中,“怼”成为一个网络常用语,语义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今人口头常说的“怼”,有不服、辩解、反驳、唱反调、顶撞、对着干等丰富的含义,具体如何理解,还要看应用的语境。本书中所用的“怼”,已经不是它的原意,而是采用了如今网络上常用的意思。
这样说来,韩愈岂不成了“杠精”?不是说韩愈有意跟人唱反调,喜欢跟人抬杠,不是的。他的内心有杆秤,“不平则鸣”,该说时一定说,绝不会吞吞吐吐,刻意隐藏自己的想法。韩愈仕途中的几次大危机,也是重大挫折,都源于他的直言极谏。他明知谏诤的结果是被贬,但“不平则鸣”是他的本性,勇于任事是他的本色,他一定会去谏诤。而屡屡怼人的结果,就是韩愈被冠以“狂”名,知交柳宗元说他狂,宰相也说他狂,甚至连皇帝都说他狂!
韩愈少年时就自称“楚狂小子韩退之”,后来更反复说自己“狂妄”“狂直”“戆狂”。所谓狂人狂言,狂,正是韩愈在时人眼中的真实印象和形象。狂与怼,在本书中时常出现,甚至可以作为本书的关键词,这也许与其他韩愈传不一样,缺少其他传记作者对韩愈的那种崇敬和膜拜,但或许如此写,恰恰进入了当时的历史语境,抉出了较为真实的韩愈形象。不平则鸣、勇于任事的韩愈,不可贵吗?不可爱吗?当然,狂与怼,成就了大唐孤勇者,亦成就了大唐的文化强人。
《长安三万里》(2023)剧照。
韩愈活着的时候就闻名遐迩了,身后更成为百代文宗,受人景仰。可我必须指出,正襟危坐,一身正气,庄严肃穆,那不过是后人想象和美化了的韩愈,与真实可感、真情流露、真真切切的韩愈,还是相距有间的。我们想讲的,不是祠庙中“吃冷猪肉”的大儒韩愈,而是历史舞台上有声有色、有情有义、力挽狂澜的韩愈。
狂人韩愈给我们的一个重要人生启示就是:活着就要战斗!
后世评价韩愈的人太多了,但是谁也没有苏东坡讲得精辟、讲得言约义丰。苏轼评价韩愈的名句是:“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潮州韩文公庙碑》)这四句,分别对应着韩愈的文章文学、儒学道统、侍君之道和典型事功。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实则他的文章集八代之成,也就是集大成,韩愈不愧为百代文宗。“道济天下之溺”,是说韩愈力振儒学,建立道统,扶树教道。“忠犯人主之怒”,可以用韩愈自己的诗来解释,就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不惯着皇帝,该怼就怼,是敢于“批龙鳞”的!“勇夺三军之帅”,是形容韩愈知文亦知兵,智勇双全。但“勇夺三军之帅”也是特指韩愈一生当中的某个“高光时刻”。他为了国家,可以将生死置之度外。
《长安三万里》(2023)剧照。
快结束时,谈一个有趣的话题。韩愈的长相是怎样的?想必这是很多人感兴趣的话题。我们看到的韩愈画像,多是小面而美髯,戴纱帽。但其实,这不是韩愈,而是另一位姓韩的名人韩熙载。意想不到吧!据记载,真实的韩愈容貌,是“丰肥寡髯”,既胖,胡子又少。关于韩愈,还有“丰肥喜睡”的说法,可以相互印证。他的文章那么好,自然是久坐的。而坐太多,少运动,身体就肥胖,似亦正常。开个玩笑,唐代卢延让的诗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苦吟》)作好诗要拔胡子,而作出好文章,恐怕也需要拔胡子吧。这难道是韩愈“寡髯”的原因吗?
总之,我给韩愈的特别标签,是“大唐孤勇者”。“自笑平生夸胆气,不离文字鬓毛新。”(《奉酬振武胡十二丈大夫》)纵有悲凉底色,笑对人生浮沉。韩愈弘奖仁义,操行坚正,文章精卓,是一位完美的“六边形战士”。
人生一趟,烟花一瞬,当务功业,名垂青史。愿您如韩愈,活得勇敢、坚毅而又热烈。
网址:今天我们为什么需要韩愈? https://mxgxt.com/news/view/1543099
相关内容
为什么今天我们更加需要鲁迅?我们为什么需要戏剧?
为什么我们需要金星?
韩琦是韩愈的后代吗?韩琦与韩愈有什么联系?
跟韩国朋友聊天,你需要知道什么?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医科?
疗愈路上,我们需要放下对「被救赎」的渴望
[娱论导向]为什么我们需要金星?
今天,为什么还需要访谈节目?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