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选拔节目暑期扎堆儿网络 选秀模式遭遇新困境
原标题:“造”一个偶像,比十年前难多了
《快乐男声2017》日前在长沙举行300强集结会,这档老牌偶像选拔节目自卫视停播以来将首次转网播出。
十年前的夏天,国产电视荧屏被一种节目类型“承包”——大众偶像选拔节目。那是《超级女声》席卷全国,先后推出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等炙手可热明星的时代,也是《快乐男声》首次启动并随后复制了“超女”火爆的时代。
十年后,囿于政策等多种原因,大众偶像选拔类节目从电视上悄悄隐匿,不复当年风采。同类节目纷纷转网播出,选秀模式在遭遇大刀阔斧的改造之时,还要面对造星模式后继乏力,新型偶像难以“服众”等多重困难。再造一个全民时代偶像,听上去更像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从大众选拔变偶像养成
本周五,《快乐男声2017》将上线芒果TV。与此同时,还有多档大众偶像选拔节目的“变种”、偶像养成类节目遍地开花,比如,正在浙江卫视播出的《天生是优我》,已经在优酷上线的《美少年学社》。此外,由何炅站台的《超次元偶像》以及打着王思聪旗号的《次元星计划》,都已登上了各大视频网站的暑期排播表。
《快乐男声2017》总导演陈刚,在做大众偶像选拔类节目上并不是一个新手。由他带领的团队,此前操刀过“超女”“快男”,不同的是,那些节目是在湖南卫视播出,而今年的“快男”则成了一档完全在互联网播出的节目。有着同样造星目标的《明日之子》,背后的操刀者是视频网站腾讯,未来也是网播。
除了转网,造星节目从大众选拔转向偶像养成,是另一种“重生”样本。《美少年学社》《超次元偶像》《次元星计划》,几乎无一例外地摒弃了大众偶像选拔的淘汰机制,而代之以团体组合培养、偶像养成真人秀的方式。模式研发公司乐正传媒研发与咨询总监彭侃认为,“偶像”“造星”是娱乐产业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围绕这些概念去做节目能形成天然的热度,所以也是综艺节目开发的热门选项,“广电的相关政策是限制了选秀,但偶像养成是将已经选拔过的新人培养成明星,既规避了政策的限制,又保留了造星节目的看点。”
制作手法打破过去规则
偶像选拔节目虽然在这个暑假扎堆儿成了热门,但真的从众多节目中杀出一条爆款路,对幕后操刀者来说不是一件易事。
“必须承认,选秀做了这么多年,如果还延续过去的老办法,显然太过时了。”对陈刚来说,从卫视转网的播出形态,意味着太多东西需要改变,从理念、手法、运营乃至宣传,几乎都需要一次大换血。各家也都用尽了浑身解数来打差异牌,比如《快乐男声2017》将新人的年龄限定在95后,《超次元偶像》和《次元星计划》则把目标定位在了二次元文化。
节目的制作手法也要打破过去的规则进行重建。陈刚所在的团队去年就曾参与过《超级女声》第一次转网的制作,在去年的经验中他们发现,“过去传统的偶像选拔节目,更倾向于舞台上的赛事结构。比如说在舞台上唱一首歌曲之后,选手到底是待定、淘汰,还是晋级,谁与谁进行对决,是核心看点。”陈刚说,电视节目需要放大这种冲突,因此也会把大量时间留给这些环节,但到了碎片化传播、观众耐心有限的互联网,这些传统的手法显然不能吸引网友停留在屏幕前,“必须要有不同于舞台的真人秀部分来构成新的看点,比如导演组在线下的选人过程,与选手的交流,选手在台下情绪的宣泄,选手之间的争夺以及选手的人格魅力等。”
先后制作过偶像养成类节目《蜜蜂少女队》和《天生是优我》的制片人周玲玲则透露,《天生是优我》简化了导师带队PK的模式,将原有的两位导师精简为一个,节目重心也变成了导师与学员之间的沟通。“多名导师带领战队PK的模式,显然有它的优势,毕竟大咖能够吸睛,肯定是一种保险的方法。但是我们认为,这个模式对成员的培养是有一定缺陷的,导师之间斗嘴很有趣,但是节目时长有限,如果都用来斗嘴、PK,学员的成长怎么体现?”于是,这档节目更加集中在学员身上,真正的偶像养成得到了具体的展现。
大众选秀时代已经过去
尽管卫视和网站都齐刷刷地盯上了造星节目,但必须承认的事实也摆在眼前:和十年前相比,大众选秀的时代已经过去,想要通过一档节目“造”出李宇春、张靓颖、张杰……几乎不再可能。
“就连《美国偶像》这种王牌节目都面临停播,大众偶像选拔节目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很难再让电视观众产生新鲜感。”彭侃说,网络时代容易导致注意力分散,节目制作者面对的是完全浸淫在网络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年轻观众,“必须真正融入年轻人的文化中,才能找到他们喜欢的偶像。”
可惜的是,目前国内在播的造星节目普遍在节目形态上变化不大。彭侃以挪威一档造星节目《流量》举例,解释什么才叫真正从互联网产生、为年轻人造星。《流量》从海选、比赛到后续开发,完全通过网络完成,偶像的选拔标准只有一条,就是选手的歌唱视频在网络上的点击量,而包括环球、华纳和索尼在内的三大音乐巨头则承担起偶像的后续开发,“这档节目是从网络如何影响了音乐工业的角度出发,以网民为主体,由年轻人来选择自己的偶像,而我们的节目大多仍是由节目组和评委把持,并没有开放选择权给普通的观众。”
在行业观察者纳兰惊梦看来,国内的造星节目针对现在的网络传播特性和瞬息万变的粉丝文化,到底做了多少调研,又花了多少力气来改造节目,其实都要打个问号。“如果只是跟风,犯了爱造概念的‘网络病’,比如把直播加入录制,在网站上开设选区,让网友参与投票,而进行所谓的‘网感’选秀,终究只能是一场自娱自乐的‘自嗨’而已。”他说。
“冷眼看电视”创始人杨智帆则认为,造星节目的落脚点应该还是放在偶像的培养上,而不只是因为节目而受到短暂的关注,“选手后续的培养和市场开发才是关键,目前国内的造星常常停留在节目阶段,难以与日韩等成熟的造星产业链相提并论。”(李夏至)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网址:偶像选拔节目暑期扎堆儿网络 选秀模式遭遇新困境 https://mxgxt.com/news/view/141379
相关内容
选秀节目迎来“大混战”,偶像、导师、粉丝还够用吗?从“偶像养成”到“偶像速成” 选秀综艺如何避免竭泽而渔
偶像选秀三年之殇:难现“杨超越” 用户已疲劳
从“超女”到“练习生”,为什么偶像选秀还在“火”?
探析选秀类综艺节目现状及未来发展
选秀十八年:我们一直在寻找什么样的中国偶像
最新2017模拟选秀榜单,音乐、影视、网络红人全方位展示
选秀明星 随着节目结束过气
内地选秀节目十年大事记 “想唱就唱”如此任性
网络选秀类综艺节目中的“粉丝文化”研究.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