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明星 随着节目结束过气
又一个周五的晚上即将来临,电视再次轮番上演“KTV”。
连明星都在扎堆PK的时代,选秀这件事已经过于泛滥了。有人统计,单单在暑期档,各大电视台主办的选秀节目就有13场之多,全年下来,预计会有30多场。过多的节目稀释了观众的眼球,这样拥挤的选秀市场变得更加不堪。
现在早已不是那个一场选秀就能推出一位一线明星的时代了。就在上一周,曾经推出“超女”黄金一代的湖南卫视发现,自己今年主打的选秀节目《快乐男声》的收视率只有竞争对手《中国好声音》的四分之一。更少的观众、更少的目光,意味着歌手的受关注度更低,成名的可能也更小。
这样的迹象早有体现。在最近几年的选秀比赛中,“熟面孔”越来越多。盘点选手的参赛经历不难发现,好多人一直在不同节目的音乐选秀中反复现身,直到在某次比赛中成为焦点。
湖南卫视的《中国最强音》被视为是《快乐男声》的预热“垫场赛”,即使这样的“炮灰”定位,还是吸引来了台湾《星光大道》总冠军李佳薇、2006年《梦想中国》冠军熊汝霖这样的前任选秀冠军们。熊汝霖说,自己参赛的理由“只是想唱歌”,过去成名后,却经常不得不参加游戏类的娱乐节目,这让他感到不受尊重。
有些人把选秀看做一次重新调整职业生涯的机会,也有人把选秀当做职业生涯。2004年第二届《超级男声》的冠军余铭轩,2007年参加《中国好男儿》,今年还在参加《中国星力量》。现在,这位名不见经传的老冠军今年已经28岁了,依然认为“选秀是唯一的出路”。
各大电视台在铺展选秀节目时,没有考虑好选秀市场里究竟有多少需求。诸多带着“音乐梦想”赴汤蹈火参加比赛的年轻人,也没有想过这个时代究竟容得下多少明星。
一位业内人士曾经透露,在当前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一位质量良好的“种子”选手甚至需要节目制作方开出高价才能留得住。这样的表态似乎为我们描述出了一个“人才紧俏”的音乐时代。可是如果我们将目光从这座巨大“音乐梦工场”的“进货口”移向“出货口”,就发现更多在节目方声称的“精心打磨”下遴选出的音乐娇子们,走下舞台后便消失于人群了。
在接受一家媒体的采访时,曾经参加选秀比赛的吉杰跟记者说:“在电视上看选秀节目,看见那些满含泪珠说要实现音乐梦想的小孩儿时,就特别想拧着他的脸说,‘你傻呀,你实现不了的’。”吉杰在参赛前是一个500强企业的高管,湖南卫视当年曾将此作为卖点,跟拍至吉杰的公司。然而,这位唱区冠军不做高管进入乐坛后,却只能在公司的安排下做类似“跑龙套”的工作,直到幡然醒悟,换回了自由身。
时代浮躁么?似乎又不是。2005年,那些为了李宇春、周笔畅的名次而对决、在大街上到处募捐、筹款、买电话卡疯狂投票的人,似乎没有出现在现在的选秀节目中,观众们拿起遥控器,更高傲地通过一个换台键就决定了一档节目、一个歌手的命运。
观众见到的花样太多了,而节目的制作方却太懒了,十年过去了,他们还在模仿、投机、碰运气。这样的整体疲劳感在电视节目类型的发展中不断出现,可是滞后的节目生产者们却很少想到去主动改变。
落后的节目形式是无法说服市场的。当一档节目走完一季、消费了参与者的音乐梦想后,后者发现,在成名路上,他们只是在起点转了个圈。
网址:选秀明星 随着节目结束过气 https://mxgxt.com/news/view/123022
相关内容
选秀节目致明星评委吃香 比选手?比评委?明星真人秀节目要素分析
“粉丝文化”与明星真人秀节目关系研究
郑洋:评委过于明星化使选秀节目没有真正的赢家
明星学院(湖南经视选秀节目)
探析选秀类综艺节目现状及未来发展
[学子论文]《我是歌手》的成功给电视选秀节目的启示
内地选秀节目十年大事记 “想唱就唱”如此任性
选秀,还是明星评委“炫富”
音乐人评论家谈选秀节目:明星评委是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