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化到商业化,被“透视”的饭圈

发布时间:2024-12-11 02:00

文 │ 谷雨

2018年被人誉为是“偶像元年”。见识到“粉丝经济”的力量之后,网络选秀综艺开展得如火如荼。

还有半个月不到的时间,距离开启“偶像元年”口号的互联网选秀综艺《偶像练习生》的播出就快一年时间了。

这档综艺从开始,到4月6日偶练选手正式出道日,长达3个月时间内强势霸占网络热搜,再到中期腾讯视频《创造101》热度续航,后期这些新晋偶像们形成的网络热议,都让“偶像”以及同它一道走向大众面前的“新流量”“粉丝经济”和“商业经济”,被无限的放大。

毫无疑问,出道之前就已经逐渐成型的偶像IP,吸引着网友为这类“精神产品”付出相应资金和时间,从而实现平台和商家的双盈利。这中间会员收入、品牌等商业活动围绕粉丝和偶像互动,在互联网支持下的粉丝经济拉动下,获得了难以想象的商业回报。所以,当新的一轮选秀综艺节目出现的时候,品牌商、经纪公司,包括粉丝都选择了蜂拥而上。

距离《偶像练习生》播出一周年还剩不到十几天的时间里,它的第二季节目《青春有你》即将和大家见面,这档综艺将会打响2019选秀网综的第一枪。紧随其后的两档综艺节目,腾讯视频的《创造101》第二季,优酷入局选秀综艺的第一档节目《以团之名》也在紧张的备战中。

去年下半年,《偶像练习生》第二季公开其宣传片,参与节目的各个练习生当即引发了网友关注,到今年年初选手初印象陆续公开,不少吃瓜群众都暗自下注。所以我们看到了仅凭一张照片就能获得几万粉丝关注的现象。

从传统传媒时代的手机投票,到现在互联网加持下的网络投票,这种渠道的变化让偶像和粉丝之间的关系有了新变化,也让而娱乐圈里的粉丝经济被“透明化”,成为了一种可复刻的模板。

颠倒的追星顺序

去年选秀综艺的激化下,粉丝经济和饭圈文化一跃成为最热的话题。几乎在热搜榜上总能看到粉丝相关的微博话题,占据大众视野,融入网络生活。而从王菊的“菊外人”到一夜顶流的“山争哥哥”,大众也日益参与到饭圈互动中去。

到了还未播出的《青春有你》和《以团之名》两档节目面前,一些粉丝群体形成过程,或多或少也能看到路人式的狂欢掺杂其中,而非真情实感的追星促成。

关注《青春有你》和《以团之名》两档综艺节目的网友,一定不会陌生“八倍速追星”这件事。

事情的起因是《青春有你》选手物料公布后,一部分选手凭借帅气的长相吸引到了一波粉丝的关注。在短时间内,围绕这些练习生就迅速有网友成立追星站子。

在选手没有任何才艺展示、没有舞台露出的情况下,凭借一张照片一个未出道的练习生就能拥有相当成熟的粉丝图站,难免遭到大家质疑:“这样的速度未免太快了。”

本应该在节目播出后,才会成型的粉圈,在节目未开播之前就提前出现。图站、后援会、中首战、粉头、打投组(投票做数据的组织),这些本应慢慢成长成型的粉丝机构,一夜之间全部破土而出。节目还没有正式开播,已经出现了固粉、互撕、组CP等一系列饭圈的常见操作。互联网提速之后,追“偶像”似乎也多了一层功利的外衣。

比如参加《青春有你》节目的乐华娱乐练习生胡春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自从他的节目物料公布出来之后,一夜时间就聚集了40多个粉丝站子。但仔细看下来,这些粉丝站的名字格式都高度相似。

无论这种站子的成型风格还是统一出现的时间都很难让人信服:仅仅因为一张照片物料就能聚集40个粉丝站,很难保证这些粉丝站是因为偶像本人聚集起来,而不是因为其他利益而来。因此也有人非常直接的指出,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把握先机,抓紧挣钱”的投机行为。

就像节目开播前,一些为选手拉票的粉丝口中所喊得“入股不亏”的口号一样,在互联网催化下,《青春有你》和《以团之名》的选手们已经成为了大家“押注”的对象。

这是自《偶像练习生》《创造101》在成功推出NINE PERCENT和火箭少女偶像IP之后,互联网选秀呈现出的特有现象。八倍速追星过程中,也反映出现在观看选秀综艺的粉丝已经不再为偶像买单,而是为可能成功的偶像IP买单了。

从2005年超级女声时代手机投票的“超级偶像”,到现在靠电脑点击投票的数据流量,偶像产生没有变化,但粉丝已经因为载体渠道的不同,更新了自己的追星模式。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人已经意识到粉丝经济的潜在市场。

pb,粉丝经济中的灰色地带

为什么现在这些粉丝会如此着急的“粉”上一个偶像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粉圈中“站姐”和“大粉”。

粉圈就像一个微缩的小型社会,以偶像为中心,周围存在很多机构,除了最高的权利机构粉丝后援会、粉丝官微它们行使的是领导粉丝的权利,在粉丝团、官微之下就是反黑站、数据站、公益站、时尚资源站、网宣站等各有不同功能的机构,也有一定的话语权。

如果说它们是粉圈中一种类似官方的身份,那么图站和大粉就是散粉最需要的“民间组织”。“大粉”就像是粉丝中的意见领袖kol。而图站就像是一个随时发布艺人物料的存在。图站中的运营者会追明星的活动行程,然后上传图片获得粉丝关注和信任。

大部分图站是“为爱发电”的粉丝自发组成,但也有极少数图站是非粉丝人员组成。在整个过程中是一种追求盈利的需求。比如他们会从想办法得到艺人的航班行程去蹲守艺人,如果某些时候和艺人出席活动有时间上的冲突,他们也会从一些“代拍”手中买图,之后在粉丝中发布。

一些图站还会制作pb面向粉丝发售。pb也就是photobook,站姐把拍的艺人的未公开照片做成写真,一般一本写真的价格在几十元和几百元不等,站姐在其中的获利巨大,一般当红艺人,因为粉丝群体较多,同时因为内容是未公开的艺人照片,大部分粉丝还是会愿意花钱买来收藏,站姐在其中可以赚取上万的利润,甚至更多。

pb这种形式也并非国内早有,以偶像工业体系发达的韩国为例,很多当红演员和偶像艺人的粉圈中都存在售卖pb的行为。

不过有一个争议是,站姐在售卖pb的过程中是否侵犯了艺人的肖像权?在日本,艺人的pb发售一般会有经纪公司等官方渠道出售。现在国内很少有专门的官方渠道出售pb。前段时间朱一龙与Mingbox合作的个人写真集《DEPART》,发售价格150元,里面收录了150多张高清大图,开卖售空,写真集销售的5%也投入公益当中。

正是因为抓住了粉丝愿意为自己喜欢的艺人付出时间和金钱的心理,所以也出现了专职站姐,他们中有人会有专门的运营团队经营不同的账号,也有一个人就经营多个账号的经历。所以一个站姐为不同明星开站子的行为是普遍的。

但因为粉丝中pb行为是一种灰色的将以状态,一些站子收钱不发货,卷钱跑路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从工业化到商业化,

互联网催熟的粉丝经济

去年一年的时间,我们在微博上看到了无数粉丝上热搜的新闻。年初的蔡徐坤的饭圈约束指南热搜,再到迪丽热巴获双杯引来争议话题,以及最近的即刻电音大张伟和张艺兴的粉丝互撕争议等。在选秀年的加持之下,粉丝们早已开始超越明星艺人的关注度,同样受到公众监督。

当粉丝聚集在一起形成“情绪共振”,借助互联网快速链接碎片信息的功能,粉丝的力量日益壮大。而围绕“偶像IP”形成的粉丝经济更是在互联网的催熟下,由原来的工业化向商业化发展。

工业化更像是原来的粉丝群体有不同的机构构成,并且围绕偶像本人进行良性的迭代更新的健康群体,不论外部还是内部粉丝经济都是围绕偶像本人产生的。而商业化则是指可复制和可催熟的饭圈行为。

以《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为例。两档综艺节目过程中,被称为全民制作人\创始人的粉丝,在节目过程中投票规则是原先可以投多人到投四人、投2人、投1人层层递减,到最后的那位偶像一定是自己最终的偶像。

所以在节目结束后,一些品牌商看到这种现象,推出了各种“解锁应援”任务,为了让自己偶像的商业价值被看到,大部分粉丝还是甘愿去做数据。

看到前面两档节目模式的成功,看到这些偶像的成功。为了在新一轮偶像选秀综艺中获得更多利益,一些人在节目还未开播之前,就早早瞄准其中的一些“潜力股”练习生,进入饭圈做大粉、开图站等等,已经不再是一个健康的粉丝团体成长的过程,更像是一种复刻行为。

他们是真的在真情实感的追星吗?至少目前来说缺少说服力。

网址:从工业化到商业化,被“透视”的饭圈 https://mxgxt.com/news/view/139008

相关内容

【观察】饭圈文化与偶像工业
审视体育“饭圈化”:运动员需要粉丝吗?
饭圈文化
饭圈灰色产业链调查:洗脑营销+流量经济扭曲饭圈文化
“饭圈”文化的引导与规约
在“养成”系偶像模式下,“饭圈”文化制度逐渐完善、职业化
以“00后”为主的粉丝群体,低龄化的饭圈
泛谈中国“饭圈文化”(上)
成绩不是特权 体育明星商业化何去何从
明星强势开撩,从朋友圈广告看腾讯商业化之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