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星捧月与众口铄金,同一个杨洋被神话魔化标签化?
这是一个网络营销的时代,除了粉丝会关注偶像的一举一动,大多数路人看待明星都是网络营销什么信什么。
神化存在于粉丝滤镜中,如果杨洋有90分的话,那么粉丝加成可以达到95分甚至满分100分。一方面有粉丝的普遍式赞誉,一方面是粉丝强加的一些特定解读,会在无形中弱化了一些缺点,强化了偶像的完美形象。杨洋的走红路上确实少不了粉丝的陪伴。不知道其他明星粉丝如何,但是杨洋粉圈有才华的粉丝在圈粉固粉上贡献不小,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因为杨洋的粉丝多才多艺让路人从不同路径得以认识他。
魔化则大多数是被泼了黑水,太多的谣言在刚出现时没有得到有效澄清,等到发酵二次传播,人云亦云,便妖魔得早就脱离了真相。比如:倒模。明明是为了三生做特效特意做的模型,杨洋本人也是因为觉得很新奇特意po在微博上和大家分享生活,但被有心人断章取义、移花接木到武动乾坤的制作上,另外武动做倒模的也是另外一名演员,且只是为了做手臂一部分的特效。明明非常简单明了的事情,但之后演变成了杨洋倒模做人皮面具替身演戏。在本来就是不存在的前提上又加了一层莫须有的罪名。然而澄清了吗?澄清了。间接澄清来自于三生制片人的只言片语,以及武动工作人员的言论支持和图片。后果呢,说杨洋卖惨,又引发一轮小鲜肉手破点皮也好意思卖惨,再被鄙视一遍。那么直接澄清在三生电影播出后,来自于纪录片。而距离倒模被推上风口浪尖已经过去半年了,半年时间里面,多少营销号和自媒体用倒模来代替替身的含义,不说别的,只举例我看到的:papi酱和暴走大事件。这些自媒体只会摘取最有热度的内容,来充实自己的素材,博得观众的认可,而并不去了解这些热度背后的事实真相,毕竟他们没有义务去给一个明星澄清。真相大白的时候,有人因为当初的嘲讽谩骂道歉的吗?当然没有。网友的喜怒哀乐都是一次性的,半年前误解了谁骂了谁,谁还记得。甚至还有人怪罪粉丝当初为何不澄清。你看,本来无中生有的事情,不仅污名化了杨洋,也污名化了倒模一词。
标签化是近几年最有感触的。从张起灵到肖奈,那个时候网络热词是“zb”,自夜华之后是“yn”(恕我实在不想打负面词汇),这两者都是虚无缥缈的形容词标签,大多是人的主观感受,强加这种心理暗示,确实会起到效果,而对于粉丝来说这是比黑料更难反击的。无中生有的一些谣言有证据去澄清,但是这种心理暗示在一段时期后已经改变了人的心境了,再改变除非用新的词汇去“洗脑”。我身边不乏有朋友说杨洋不如以前,连我自己有的时候也会陷入心理陷阱。除了这些,还有“小鲜肉”这个标签自带的其他负面标签。
如果说刘天池老师对于杨洋演戏现在外面有层壳,突破了就好了,那么我要说对于杨洋的认知也是一层厚厚的壳,一层遍布着流言蜚语的误解的壳,感谢那些能够穿过这层壳来了解他的人。
网址:众星捧月与众口铄金,同一个杨洋被神话魔化标签化? https://mxgxt.com/news/view/1315044
相关内容
杨洋生日庆祝揭娱乐圈人情冷暖,从众星捧月到无人问津33岁杨洋生日感慨:从众星捧月到被遗忘的冷暖人生
杨洋33岁生日,不再是众星捧月,娱乐圈的人情冷暖尽显
众男神被她迷得神魂颠倒:李易峰对她赞不绝口,杨洋是她前男友
明星形象标签化己成家常便饭,明星媒介形象标签化的类型有哪些
众星捧月的文化闹剧:冯远征、周冬雨、大鹏共演虚伪盛宴
一个被遗忘的时代,三位被标签化的歌手,乐坛断层是谁一手造成?
海外红人营销:矩阵与标签化策略
33岁杨洋晒照庆生,从众星捧月到无人问津,体现娱乐圈人情冷暖
从清纯小生到“油腻”标签,杨洋的转变究竟隐藏了怎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