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奥运冠军开启无偶像时代 90后明星人来疯

发布时间:2025-05-08 05:33

无偶像时代的开启,意味着我们对人的理解在发生变化。

文 王晓荃 胡金一 文涛 郭一坦 张玮 杨柳 图 Heinz Kluetmeier/SI

在略显凌乱的奥运闭幕式结束后,我们不出意料的以51枚金牌登临了顶座。往下看,有了这51块金牌,我们却找不到一个或几个能在最大社会层面上,公众中能达成一致的偶像。

奥运会对于中国,过往从来都是一个社会偶像的孵化器。

1984年的许海峰、李宁、1992年的五朵金花、高敏,1996年的伏明霞、2000年的孔令辉,到了2004年的刘翔、郭晶晶、田亮,则把奥运冠军偶像化推到了极致。

在2008年的8月以后,出乎意料我们掉到了一个颇有些虚无甚至无力的真空地段,冠军的偶像们没有如约而至。

追溯“偶”字的词源本义,是指仿人形制成的木偶,此偶一旦成像,便在人心目中成为具有某种神秘力量的象征物。所以偶像二字,不过是我们对于人的涵义的投影与投射,偶像的变化,无论是无偶像、泛偶像还是后偶像,其背后深藏的必定是公众对人的理解发生了变化。人形变了,偶像自然也在变化。

即便是在那个奥运偶像盛行的年代,许海峰、李宁与刘翔之间,也有着从内涵到外延明显的不同,因为从1984年到2004年这个二十年的跨度中,民众对人的理解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是他们的共同点在于:是以国家为单元的神圣性英雄,是社会公众们心中那份强烈的求认同感的凝聚和固化。这是冠军能化为偶像的一个基本底线。而在这个底线之上,二十年间偶像的变迁,我们可以看出偶像的神性与人性的要素此消彼长,每隔4年,总会多一些人的气息。

反观2008的奥运冠军,我们一样可以找到与许海峰、李宁、刘翔相比毫不逊色的竞技成绩——零的突破、多枚金牌集一身、破世界纪录等等。但已没有了那份对神性英雄的期盼力,把他们推到传统的偶像位置。从2004之刘翔到2008年之刘翔,从罗雪娟到刘子歌,从许海峰到陈燮霞,我们都能看出这种变化的端倪。

而从1984年奥运会的朱建华到2008年奥运会的刘翔又是另一种丰富化的补充,两位上海田径天才在失败之后云泥之间的待遇,是人性化看待偶像的一种变化。

90后选手仲满、何雯娜,他们是一种新的偶像。他们那种真、小甚至有些平常的特质,并不妨碍他们获得当下公众的认可。

体育明星星迹,从来都是这个社会变化对人的理解的折射,下文所选的6组人物,我们以为无一例外。

从许海峰到杜丽到陈燮霞,第一金的神话在褪色。

2008年8月8日鸟巢之夜,本来许海峰还有更令人眩目的聚焦——那个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绕鸟巢上空一周,最终点燃主火炬的人,可能是他。

“之前那个钢丝我吊了几次,但身体就吃不消了,只能把荣誉拱手相让给李宁。”本次开幕式之后他说。

对这则消息的真实性没有人会怀疑,从1984年奥运会走上领奖台那一刻开始,中国体育界几乎所有的“荣誉”都不会忘了他这枚“首金”——那是在1984年7月29日洛杉矶的射击赛场。而同一时间站在两个台阶下的王义夫,第二天站在同一个位置上的吴小璇,同样的金牌却也永远享受不了同样的“成色”。

第一金,在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中的情愫有时容易琢磨到位——北京奥运会前,本刊记者采访许海峰时,他正在北京一所宾馆里参加石景山区的人代会议。他从文件夹里面掏出一大堆邀请函说,“都是活动,人家请我去,我也不能都拒绝了;但是如果都参加,那我就别干什么了,而且一个我也不够(这么多活动)分的。”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圣火由他点燃,中国射击队的总教练写进他的履历,还成为中国第一个带出奥运会冠军的奥运会冠军教练??

这份凯歌似乎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圣火熄灭后,就有了休止符的迹象——调任自行车和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工作后,生活开始回归到了一种平静。跟许海峰相比,他的首金弟子陶璐娜仅仅享受了四年的光环护佑。

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气手枪夺冠后,有好事者给陶璐娜算了首金账,包括房子、奖金在内,她有1000万元人民币入账。四年后命运弄人,当陶璐娜以资格赛全部41名选手排名倒数第四的成绩黯然退场时,她甩掉了那些追逐她的人群,一个人回到奥运村里面大哭。

命运的吊诡之处也开始于此。

在雅典奥运会上只会傻笑的首金得主杜丽(女子10米气步枪),四年后在北京也重演了陶璐娜泪洒赛场的一幕。“我特别想让五星红旗升起来,我真的特别、特别的努力。”宽大的帽檐遮掩住了这位山东姑娘流着泪的脸,留给好事者的话题,是杜丽与某酒类品牌许诺的千金奖励结缘。

峰回路转,四天后,杜丽笑了,带着眼泪笑了,她亲吻着迟到了四天的金镶玉说:“虽然这不是奥运会的首金,但是也是属于我的一枚金牌。”对她这样的世界级选手来说,金牌就是一块和自己有关的金牌,与其他无关。

来自广州市番禺区榄核镇大坳村的陈燮霞,曾指望着这枚金牌能够改变命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改变了。“如果不练举重,我可能还在家里种地。训练也很累,但有机会到外面看看多好啊。”村子里,一起长大的女孩们几乎都嫁人了,别说是出国,也许她们一辈子都不可能走出她们出生、成长的大山。而陈燮霞也一点都不担心会因为自己练的项目而“嫁不出去”,好歹,她也算是“公众人物”了。

北京奥运会前,又有好事者在算账,说北京奥运会上获得首金,可以拿到至少1000万的奖金。奥运会结束,再算账时,这笔奖金缩水到了400余万。陈燮霞没有看到人们传言的花园洋房,她家里人仍然住在老房子里,她说:“我爸妈都住惯了,不会搬出来的。”

女队主教练马文辉这样对陈燮霞说:“要懂得感恩,要保持低调,你这枚金牌不是你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整个集体。”

何出此言?

陈燮霞在奥运会前绝非当然的夺金候选人。之前她的成绩一直都在全国前六名晃荡,从来没进过前三。去参加奥运会是她连想都不敢想的奢侈。马文辉看似有些不尽人情的话,也道出这样一个事实,所谓首金那种莫名其妙的情愫,在队伍内部完全没有市场。马文辉说:“你这枚金牌属于三个人(陈燮霞、杨炼和王明娟)。”

每届奥运会后的“金牌军团港澳行”更是潮流的风向标。

能说一口粤语的陈燮霞的身边却没有港媒体跟拍。相比被狗仔们追来追去,绯闻一箩筐的体操队来说,行孤影单的她自在了不少,“也有很多人上来跟我合影,我就保持微笑就行了,要不然人家也不高兴。”她知道,人家更关注的是比她漂亮、成绩也更优秀的郭晶晶、何雯娜、杜丽??

在2 0 0 8年的劳伦斯奖上,我们没有看到陈燮霞的名字。荣誉给了在北京奥运会上三次打破世界纪录的同为举重队的陈艳青,她也成为2008年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唯一的体育界代表。

第一金,如今也成为一枚金牌了。

网址:剖析:奥运冠军开启无偶像时代 90后明星人来疯 https://mxgxt.com/news/view/1050308

相关内容

奥运冠军肖像代言新风尚:品牌与偶像的双赢策略
以奥运冠军为例分析名人明星效应
奥运冠军福利:夺冠还能坐上追星直通车,奥运冠军的特别待遇
奥运冠军代言费用揭秘与市场分析
奥运冠军肖像代言:品牌营销中的冠军效应
体育明星奥运冠军代言的那些事儿
“奥运冠军肖像代言:品牌与荣誉的结合”
奥运冠军华丽转型 摘掉桂冠变身娱乐明星
奥运冠军时尚起来,就没明星什么事了
奥运冠军张常宁:豪车豪宅代言满载,是人生赢家还是过度商业化?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