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敬伯虽得马三立真传,但他并非正宗马氏相声传人,这是为什么?
马氏相声是相声圈中的经典代表,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便是马三立和他的儿子马志明。尽管很多人都承认马氏相声的权威性,但是真正能够掌握其精髓的人却并不多。
从李洁尘的徒弟赵心敏,到德云社的高峰,他们都是被公认为表演风格或者长相都与马氏相声有着高度相似的人。然而,在众多相声艺人中,真正能够继承马氏相声的人可以说少之又少。
马敬伯的相声才华令人惋惜,因为他受到了马三立的亲自传授,他的相声底子和马志明相同。尽管他的一些段子表演得与马三立极为相似,但由于种种原因,他并不能被当作真正的马氏相声传人。
马敬伯,马三立的养子和学生,出生于1932年。他的人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进入了一个艰难的时期。他的父亲马桂元,因为吸毒而早逝,继母丁氏又卷走了家中不多的财物。
马敬伯的母亲也在这个时期离家出走,他不得不辍学。于是,马三立收养了他,并开始传授他相声技艺,成为了他的养父和开蒙老师。
1946年,马敬伯14岁时入行,改名为马敬伯。1949年,他正式拜师侯一尘,成为了宝字辈相声艺人。
有趣的是,侯一尘门下堪称相声星二代聚集地,其中包括于俊波的儿子于春藻,常连安的儿子常宝霖,赵霭如的儿子赵春田,以及马桂元的儿子马敬伯。
马敬伯是一位非常认真且诚实地学艺之人,他从小就知道要认真学习技能。尤其是他的贯口,几乎不输于任何同行,如马氏相声中的《夸住宅》、《开粥厂》和《大保镖》等,他都能说得非常出色。
然而,他的性格太过规矩,有时会过于拘泥于规则。例如,他曾回忆说,马三立曾经使用一个小包袱来垫话,“相声的相指的是相貌,咱这个相貌有点儿对不住老几位了。”
马三立一边说着,一边摸着自己的下巴,自嘲的神情逗得观众捧腹大笑。
马敬伯尝试模仿马三立的垫话,但当他试图重现那句包袱时,全场观众都没有反应。原因是他长得比较周正,不如马三立有特色的长相那样能够引发共鸣。
这说明马敬伯在模仿马三立时有些过于刻板,缺乏个性化的元素。
马敬伯和王宝童,两位相声界的开拓者,共同为吉林相声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凭借扎实的基本功,成为了攒底演员,并在天津电台的推荐下,带着全家搬到了吉林,成为了吉林相声的开拓者。
在吉林,马敬伯和王宝童的搭档演出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他们二人合作创作了很多经典的相声段子,如《夸住宅》、《大保镖》、《八猫图》和《叫鸭子》等。
其中,《夸住宅》堪称马氏相声的经典之作,而《叫鸭子》则是两人的招牌绝活。 他们的相声不仅深受吉林观众的喜爱,也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马敬伯和王宝童的贡献,使吉林相声得以发展壮大,成为了中国相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吉林期间,马敬伯不仅亲自表演,还积极传授技艺和发表理论文章。他曾在吉林曲艺团收徒,并培养出知名的影视明星刘威,因此在德云社二十周年庆典上,刘威不仅要参加,还得让郭德纲叫他师叔。
马敬伯还在担任吉林戏曲学校曲艺科副主任期间,发表了许多相声理论文章。此外,他在《中国传统相声集锦》的录制中,还对《白字会》这个段子进行了创新,将白沙撒字改成了书法。
1. 马敬伯两次为马氏相声助力,表现了他身为马家一员的忠诚。他与班德贵合作表演《夸住宅》和《大保镖》,展现了马氏相声的精髓。
另外,在2007年的《马志明从艺五十周年相声专场》上,他虽然未亲自登台,但让弟子刘威代表他与马六甲一起表演了一段相声。
但遗憾的是,在2012年的第二次马氏相声专场举办时,马敬伯由于身体原因未能参加,半年后,他在第二故乡吉林去世了。
2. 马敬伯两次为马家站台助阵,体现了他对马氏相声的热爱和忠诚。他在1986年的马氏相声专场中,与班德贵合作表演了《夸住宅》和《大保镖》,充分展现了马氏相声的特点。
而在2007年的《马志明从艺五十周年相声专场》上,尽管他没有亲自登台,但还是让弟子刘威代表他和马六甲一起说了段相声。
然而,在2012年的第二次马氏相声专场举办时,他因身体原因未能出席,半年后,他在第二故乡吉林去世了。 3. 马敬伯两次为马家站台助阵,显示了他与马氏相声的紧密关系。
他与班德贵合作表演《夸住宅》和《大保镖》,充分表现了马氏相声的特点。而在2007年的《马志明从艺五十周年相声专场》上,尽管他没有亲自登台,但还是让弟子刘威代表他和马六甲一起说了段相声。
然而,在2012年的第二次马氏相声专场举办时,他因身体原因未能出席,半年后,他在第二故乡吉林去世了。
马敬伯虽然是马氏相声的传人,他的相声功底由马三立亲授,他的相声表演也以马氏相声经典段子著名,但他并不完全符合最正宗的马氏相声传人的标准。
据马志明所说,马敬伯其实不太适合说相声,他太过于老实、太忠厚,他眼中没有坏人,一辈子都没有说过谁的坏话。
他这样的人更适合当一个老师。而刘威当年在吉林曲艺团待不下去,据说是因为他老替师父出头。而马敬伯则一辈子与世无争,认准吃亏是福,他的忠厚性格也得到了徒弟的认可。
马三立被誉为真正的马氏相声集大成者,他的特点不仅仅在于他的艺术功底扎实,更因为他有一种独特的“坏”劲儿。
他从小与劳动人民紧密接触,无论是和拉车的还是小偷小摸的都能打成一片,这种亲民特性让他在塑造小人物时具有天生的真实魅力。
马三立塑造的人物总是活灵活现,甚至有些人物还带有一种独特的“坏”劲儿。 马志明在塑造人物上的案例虽然没有马三立那么多,但他的塑造人物功底在《纠纷》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他的表演风格独特,深入人心,因此可以说他是马氏相声的最佳继承者。 相比之下,马敬伯虽然在表演贯口和老段子上表现出色,但在塑造小人物上,他与马三立父子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虽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相声演员,但要成为马氏相声的优秀传人,还需要更多的磨练和努力。 总结起来,马氏相声的精髓在于真实性和亲民性,而马三立和马志明在这方面的表现无疑是最好的。
马敬伯虽然也有自己的优点,但在塑造小人物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马志明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他说马氏相声在他这一代已经达到了巅峰。虽然这句话有些悲观,但实际上却是事实。
马三立那种将正直和幽默完美结合的技巧,几乎没有人能够超越。赵心敏很正直,赵伟洲很幽默,但他们俩却没有将这两种特质完美融合。
高峰很正直,但缺少幽默感。马氏相声真的已经达到了巅峰吗?
网址:马敬伯虽得马三立真传,但他并非正宗马氏相声传人,这是为什么? https://mxgxt.com/news/view/994353
相关内容
马敬伯虽得马三立真传,但他并非正宗马氏相声传人,这是为什么?马三立十位知名高徒,多数为拜门,马氏相声传人仅一位
马志明说郭德纲是马氏相声传承人,这番话信息量极大~
为何马三立马志明跟同行诸多不合传闻,却又有无人不宗马的美誉
“无人不宗马”的马三立马志明父子,为何却和天津相声界不对付?
相声百年恩怨之李伯祥:得三位大师真传,跟马家老死不相往来?
郭德纲获赠马氏相声传承信物,一个真豁达,一个真担当
马三立大师和天津相声界有什么矛盾?
马氏相声的掌门人
马三立大师和天津相声界有什么矛盾?为什么会有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