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演员才是影视圈食物链的底端
作者|叶春池
编辑|李春晖
如果要评选这几年的娱乐热词,“演员”一定榜上有名。
没有哪个时刻,我们如此热衷于探讨演员的片酬、演员的演技,以及演员的身份本身。甚至不免有时带些刻板偏见:一部影视剧如果成功,演员貌似承担了大部分流量,这是TA能“担”收视或票房;而一部作品一旦扑街,那罪魁祸首一定逃不开演员的演技。
演员似乎成了一部影视剧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但其实我们心里也明白,影响一部影视剧成绩的因素很多,最起码,编剧的作用可能就比演员还大,而好的导演更是直接影响演员的演技。
演什么、怎么演,很多时候演员也做不得主。但由于身份更加在前台、也更加聚光,演员也就成了第一“背锅侠”。看起来最光鲜亮丽的演员,有时倒像是影视圈的“弱势群体”了。
演员的声音、演员的演技,这两年演员综艺备受关注,发掘出不少“沧海遗珠”。而爱奇艺最新上线的《演员的品格》则另辟蹊径,关注演员的“成长”——一个普通人,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演员的。
无论是赛制还是立意,《演员的品格》都高度模拟了当下影视圈里演员的生存环境,还原了新人演员的“血泪史”。我们都听过不少香港艺人的故事,周润发曾是擦车小弟,周星驰曾是跑龙套的,当年的无线艺员训练班,改变了大量明星的人生轨迹。
而今天的内地新人是如何从影视圈的最底端,从最初的选择与被选择,到扎实演技、提升品格,一步步蜕变成真正的演员,《演员的品格》或许可以为我们补完在光鲜的新闻通稿和混乱的娱乐八卦之外的另一个真实演员人生。
成为演员的道路,本身就是一出大戏。
表面光鲜亮丽,实则选择恐惧
演员表面好像很自主,其实并没有太多选择权。想要演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得靠天时地利人和,不仅靠能力,更要靠眼光。
很多参加《演员的品格》的选手都没想到,他们参加比赛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不是如何塑造一个角色,而是成为演员的第一课:选择和被选择。
身处演员行业的人都知道,由演员自己选择角色的机会少之又少。而能选择的时刻,一定要擦亮双眼选择既适合自己、并且本身也有潜力的角色。毕竟,影视圈里流传过太多演员错失经典角色的桥段。有时错过一个关键角色,整个演员生涯都会被改写。
不过更多的情况下,演员们是没有选择的,只能被动的接受。被动去演一些并不适合自己、也难以发挥的角色。很多现在爆红的演员,都曾有过无戏可拍,只能接些现在看来比较雷人角色的黑暗时光。
选择与被选择是演员面临的第一课,也是永恒的难题。《演员的品格》则在一开始就让选手们直面这种真实生活里的选择。节目组选出17部优秀剧本,分为单人表演、双人表演、模仿表演三个赛道。在人气排名中,名次靠前的选手可以优先选择剧本。也就是说,排名靠后的选手,心仪的角色可能随时会被其他人选走。
看来残酷的赛制,但也是影视圈必然的现实。排名靠前的选手要充分了解自己,选择可以让自己出彩的角色。而人气较弱的选手则要努力在逆境中绝处逢生,毕竟,现实里“沦落”到演小成本网剧,反而成功爆红的案例,也不止一次的发生过。
女选手当中,最具人气的角色是《你好,疯子》中的安希一角,三个名额很快被第二名的玛尔法多娃、第五名的李则慧、第八名的姜一朵选中。而排名最后的姜卓君,虽然第一选择就是安希,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心仪角色和自己擦肩而过。
模仿表演的赛道被所有选手公认为最难挑战,尤其里面还有《猫和老鼠》《小黄人》这样的卡通人物模仿,表演起来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因为人气稍弱,最有难度的角色毫无意外的落在了排名最后的几名男选手身上。
虽然选择的机会不多,甚至有些选手没有选择,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逆袭的机会。他们能做到的是面对被动角色的时候,能展示出同样优秀的表演。越是没选择,越要更努力,这是成为演员的必修课。
千人千标准,到底什么是好演技
在全民探讨演技的当下,每个人都成了演技专家。微博上动辄千字的小作文,都在褒奖或诟病演员的演技。但其实被夸或者被骂,从来没一个明确的标准。毕竟,“趣味无争辩”嘛。
可演员就成了高危群体,一部剧如果扑街,演员首当其冲成了被吐槽的主力。但当你问内行人什么才是好演技,大多数演员会告诉你:演技没有对错之分。其实年轻演员需要的不是有人来告诉你,你哪里做错了,而是通过不断的探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演方式。
表演安希这个角色的三位选手都超水平发挥,各有千秋,姜一朵成功进入A班,玛尔法多娃进入B班,表现也非常亮眼的李则慧进入C班。这样的分班结果让稍后上台的陈泽轩表示不理解,与三位前辈探讨选择的标准。
何炅非常理解也很愿意跟选手探讨这样的疑问。在他看来,分班的情况要结合选手的表演状态和后续的发展空间共同决定。井柏然则对这些新人选手感同深受,他觉得关键在于看当下哪个表演更能刺激到观众。
对同一个角色的不同诠释,更能让这些年轻演员们意识到表演的差异化和找准自己的风格。比如饰演《前任攻略》中余飞的三位选手,在面对同一个角色的时候,演出了三种截然不同的效果。
黄浚良诠释的偏喜感,在表演完之后把道具恢复原位,得了很多印象分,细节中显示演员的品格;陈泽轩节奏比较紧凑,但风格相对正经,何炅反倒觉得这可能是他的特色;张舒沦入戏很快,擅长使用道具,对细节的把控到位。虽然是同一个角色,但三位年轻演员都在同伴身上学到了自己之前并没有意识到的表演技巧。
弱化竞争、讨论演技、彰显品格,对参加《演员的品格》的年轻演员们来说,成长的意义远大于比赛本身。
随处可见的“黑历史”
对于演员来说,不仅缺少选择权,随时随地“背锅”,还堪称“黑历史”最多的影视圈群体。
试问,哪个演员没点“黑历史”呢?每年艺考,明星演员们的入学视频就成了微博上必转的快乐源泉。男扮女装、女扮男装都是小儿科,各种天雷滚滚的造型和表演应有尽有。
相比偶像养成类节目,爱豆们打扮美美的、并努力通过歌舞言行来展现美,就能成功吸粉;《演员的品格》就相当于演员的“黑历史”素材库,来这个节目就别要什么形象了,尽情放飞自我吧。
第一期节目里三位挑战《前任攻略》的帅气男演员就被捯饬成了鼻青脸肿的造型,还说着大段的搞笑台词;苏泽林明明长了一张爱豆脸,却被安排模仿《猫和老鼠》,仅看他练习的那几分钟,夸张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已经跟偶像派划清界限;青春洋溢的女演员们则戴上白色假发去揣摩《我的前半生》里的灵魂人物薛珍珠,只看她们的造型观众就忍不住入戏了。
接下来的节目里,新人演员们还会经历表演、形体、台词等多项专业训练,力求解放天性、放飞自我。
对于偶像来说,人设需要尽量完美、讨喜。但对于演员来说,他们不需要人设,最怕的就是被某一种人设或角色定型。所以他们既要努力表现最真实的一面,也要给用户不断带来最新鲜的体验。
除了要突破年轻演员的演技之外,《演员的品格》更在意塑造演员的品格。做戏先做人,不随波逐流,对演戏要有敬畏心,与角色进行最真情实感的交流。就像周冬雨说的,诠释一个角色,只有先把自己感动了,才能感动观众,这样业务能力强、又有品格的演员,才是当下影视圈和观众最需要的。
演员获得了演艺圈最多的赞美,也受到过最多的诋毁。而当我们被带回到他们真实的成长路径里观瞧,发现也不过是另一种职场生涯,有我们在职场里都体验过的喜乐悲酸。演员不再是一个符号、一个头条,而是同样挣扎向上的年轻人,我们便也有了几分了解之同情,几分代入之励志。
网址:恕我直言,演员才是影视圈食物链的底端 https://mxgxt.com/news/view/985980
相关内容
都说贝爷是食物链顶端 其实他身后的男人才是最顶端《恕我直言》收官 打开谈话综艺新模式
向太表示:家中的食物链顶端,正是我们的小孙女
食物链顶端的男人——贝爷,却被中国美食吓得直哆嗦:到了极限!
曾被评为站在食物链顶端的贝爷,如今过得怎么样了?
揭秘短剧演员生态:日薪两万,仍在鄙视链的末端
电影演员和电视剧演员的鄙视链
食物链顶端的男人,荒野求生的贝爷,现状如何?
食物链顶端的男人“贝爷”来华折磨中国明星
真实的娱乐圈食物链,谁是大鱼,谁是小鱼,谁又是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