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问问孩子的梦想,孩子可能会说:我相当警察,去抓坏人!我想当老师!。但最多的可能就是: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
但事实呢?到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想当科学家,这背后的原因,我想恐怕是舆论的导向和科学文化教育缺失的双重结果。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2015年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中国只有16.8%,还不及OECD国家24.5%的均值。
都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自然而然,科学研究工作者应该是当前社会最吃香的工作了,但从现实情况上来看,科学研究工作者并不是成为当前大多数孩子们梦想之一,他们更希望能成为电影、电视剧或其他荧屏上的参与者,成为当前大家都喜欢的明星、网红,因为这样的他们不仅可以拥有他们想要的名气,同时也可以拥有不一般的财富(对于名和利的追求,这是人的本性,无可厚非),而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除了社会舆论报道的原因,而科学文化教育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可能是价值导向方面的问题。我们每天看到的新闻中娱乐明星远比科学家多得多。同时,这些明星的影响力也十分巨大,给人们一种看上去光鲜亮丽的感觉。越来越多的孩子都有一个明星梦。而在他们的眼里,科学是比较苦的差事。
其次,对科学家和科学的刻板影响也使得很多孩子实际上不知道科学是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或者说在媒体上看到的科学家往往都是白大褂,厚厚的眼镜片,周围一堆实验器材。记得国外有过类似的研究,让孩子们给科学家画像,他们画出来的往往都具有上述类似的特征。这也让孩子们感觉科学家好像都比较古板,缺乏“人性“的面孔。而实际上,科学家也是人,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也有喜怒哀乐。
最后,我们的教育有时候也会把孩子们的科学兴趣给教“丢”了。科学是一种探索,但是我们往往追求“非黑即白”的标准答案,这种二分法使得孩子们失去了兴趣。另外,对标准答案的追求也让孩子们不敢提出古怪的问题,或者另辟蹊径寻求解决方案。毕竟试卷的标准答案有时候是按点给分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