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七说粉丝经济】FANS:一个兼具历史感与时代感的群体
编者按
如今,随着网络平台的日益成熟、颜值时代的来临,国内粉丝经济盛行。因每每传出过度追星行为,“fans”这个群体在国内被相当妖魔化,更有甚者出口就是“脑残粉”。其实,粉丝是娱乐影视业发展的基石,虽然独舌也数次批评过一些扭曲事实、粉饰表面的粉丝行为,但内里还是希望引导粉丝理智追星,客观看待。为了研究“粉丝经济”这一课题,独舌将在国庆档为大家献上连续7天的系列稿件。期待共同讨论。今天是第一篇,先理清“粉丝”这个概念。
有人说追星是一场盛大的暗恋,你拼尽全力喜欢一个发光发热的人,而他/她却不一定知道你的名字,这样做,值得吗?
值不值得,是一个“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的问题。追星是一种个人选择,也日渐成为一种群体现象。关于追星族,有人将其一棍子闷死,称“追星的都脑残”,而追星族本身则表示“不要看不起追星的,你们不如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透过现象get本质,是进行价值评判的前提。
在评论追星族和追星这种行为之前,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粉丝?为什么会产生粉丝?何时产生?如何分类?有何特征?现状如何?走向何方?
源远流长的“爱豆与粉丝”
发源于英文“fans”,粉丝是一个舶来品。但是,提起追捧艺人,在中国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实质的群体,在中国甚至可以说历史悠久。
中国古语中有“貌比潘安”之言,潘安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有名的美男子,年轻时携着弹弓出游,被一群妇女拉着手围住,看个没完;有时驾车出去,许多“粉丝”都向他扔果子,车厢满了都盛不下,应是早期的“迷妹”了。
作为国粹的曲艺,同样拥有一票忠实的戏迷。《大宅门》里白七爷的妹妹白玉婷,喜欢会唱戏的万筱菊,非君不嫁,哪怕是嫁“照片”也认了,死忠粉已不能满足,“骨灰”也黯然失色。
从超级女声开始,粉丝群体逐渐在中国打开局面,以对某艺人或团体的簇拥为特征的粉丝群体开始出现,比如李宇春的“玉米”,周笔畅的“笔迷”。中国流行文化市场渐渐拓展,欧美、日本和韩国文化大规模进入。成熟的韩娱产业,强势的市场占有力,忠实的粉丝追随,“哈韩族”在中国曾风靡一时。娱乐本土化发展中,中国深受韩国影响。
旧时王谢堂前燕,今入寻常百姓家
普通人走进电影院、剧院,在现在已经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智能和移动播放设备的普及,使人们获得资源的便捷性得到质的提升。艺术不再是独属于“精英阶层”的贵族文化,但在讲究尊卑和身份的农业社会,艺人,是被排除在士农工商之外的贱籍。
信息时代和工业社会的到来,改变了艺人的地位,扩大了艺术的受众。“旧时王谢堂前燕”的艺术,摆脱了小众消费的窠臼,扑棱棱地“飞入寻常百姓家”。文明越是向前发展,以通俗性、平民性、日常性和流行性为特征的大众艺术,生命力越是强大。
迎合大众喜好,扩大受众基础,是大众艺术维系生命力的不二法门。社会宽容度的提升,和不断解放的个性,激发了人们强烈的参与感。喜欢就要大胆表达,行动才能证明你自己,平民艺术时代,既是粉丝的温床也是粉丝的天堂。
形色各异,粉粉不同
粉丝群体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按照喜欢程度的差异,粉丝各有其名称。黑马白马都是马,喜欢讨厌都是粉儿。路人相当于坐标原点,属性上不是粉丝,对偶像明星无感。
路人粉:喜欢程度较弱,对偶像有一定的好感度。
屏幕饭:又称白嫖饭,带有浓浓的贬低意味,指向饭圈中宣称自己为XX粉丝,但从不为偶像花钱的一类人,为死忠粉所不齿,但这个称呼也暗骂了偶像,而受到些许质疑。
浮动粉:介于路人粉和死忠粉之间。
死忠粉:忠心耿耿的追随自家爱豆,喜欢的原因各有不同,有的专注于颜值,有的被才华吸引,有的是人品,有的被作品吸引。
黑粉在坐标轴上相当于负数的地位,与喜欢相反,是讨厌偶像艺人,专注于其缺点或失误,轻视其努力与成就,专注于败坏其好感度。至于黑粉产生的原因,不同于正坐标粉丝的“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等溢美之词,更多的回答是“他看起来就讨厌”&“讨厌一个人不需要什么理由吧”。只能说,观众缘真是一种神奇的存在!
ANTI-fan:明星的过激反对者,在网络上发表对明星不满的言辞,甚至做出更过激的伤人行为。譬如,袁姗姗就曾受到ANTI饭的集体讨伐,被勒令“滚出娱乐圈”。某种意义上,anti饭是黑粉的plus版,厌恶程度更浓烈,行为更偏激,对艺人的伤害指数最高。
此外,还有以此为生,获取收益的“职业粉丝”。职业粉丝简称“职粉”,是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追星、捧星和造星,内部分化为不同的等级,等级不同,薪酬和工作重心不同。粉丝成为一种职业,也算是“时势造英雄”吧,归根结底还是需求决定供给。
多金又冲动,是“上帝”还是“冤大头”
“喜欢一个人,不需要理由”,“不为自己的爱豆花钱,你好意思称自己是粉丝?”粉丝是一个安全系数较高,被拒风险为零的角色,粉丝多金又冲动,是“外人”眼中的“冤大头”。 但在市场中,偶像注定被消费,“粉丝行为,偶像买单”的逆向是“偶像出品,粉丝掏钱”。构成买方市场的粉丝,是娱乐产业链的消费终端,也是决定娱乐市场走向的上帝,粉丝的购买力直接反映偶像的市场号召力,偶像的品牌效应愈发突出。
多情、多戏、略带幼稚、容易冲动,是粉丝群体现阶段的特征。爱豆的戏份被剪了,我们要为爱豆而战。怎么能把我家爱豆放在这么靠后的位置?要跟公司理论去。爱豆怎么脸色这么不好,笑容都比平时少了,一定是遭受不公平待遇了,集体炸公司去。你偶像也太丑了,哪有我爱豆帅?世界上最好的爱豆,为你承包一个星系。
擅长幻想和意淫,不知从哪儿得来的小道消息,三人成虎式的传播路径,关心则乱的粉丝,从不曾只满足于偶像的舞台生活,满嘴跑火车,到处讲八卦,自以为是的单相思,久而久之,因为信息不对称衍生出一系列的病态行为。有时是口角,有时是掐架,更有因为饭上不同爱豆而打架斗殴的事情发生。
粉丝,这个兼具历史感与时代感的群体,在艺术大众化、普及化和商业化的浪潮中,已经成为娱乐圈明星艺人之外,一道“夺目的风景”了。只不过,就目前经验来看,粉丝这个身份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标识,无怪乎很多粉丝都在说出这样的话“不知道会喜欢你多久,但喜欢你的每一天都尽心尽力”,但也有人说“总有人十几岁”。粉丝的未来会如何没有人能给出肯定的答复,不过,在当下,已经成为无法忽视的一个群体了。
【文/郑姗姗】
版权声明
微信公众号【影艺独舌】的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艺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评论,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须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及作者。(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ID:yingyidushe
对影像和艺人做最恰如其分的评价
长按二维码关注“影艺独舌”!
【影艺独舌】
由资深媒体人、影视产业研究者李星文主编。有新闻追新闻,没新闻评电影。坚持大众化路线,趣味化表达。
点击“阅读原文”
↓↓↓↓
网址:【七天七说粉丝经济】FANS:一个兼具历史感与时代感的群体 https://mxgxt.com/news/view/842815
相关内容
粉丝、情感经济与新媒介网红时代下的粉丝经济
2021年粉丝经济4.0时代白皮书.pdf
90岁“济公”的七字真经,凭啥感动一帮明星
七七离婚后说了什么?情感、经历和反思,她的生活现状如何?
揭秘一代天王刘德华鲜为人知的七段感情史,与梅艳芳的最为可惜
粉丝经济
钟汉良代言《天涯明月刀》 开启“粉丝经济”的网游时代
粉丝经济=卖情怀?流量时代该如何玩转粉丝经济?
时尚感觉醒 七匹狼携素人代言人亮相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