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烛台
编者按:
应《济宁看点》编委会的邀约,李木生老师在《济宁看点》开设《午夜烛台》专栏,以飨读者 。
去曲阜送李民
——闲笔戋语之七
□李木生
北风砭骨,清冷气温;前去曲阜,送别李民。
刚在济宁与他喝罢酒,几天工夫人就没了,还不到七十呢。那天聚会,说好了他要动笔写写《一个新闻科长的经历》,却再也无法动笔。灵前鞠躬,悄悄地怪他:走这么慌慌,就不留恋人间的醇醪?
李民好酒,喝起来又爽又蔫,白酒尽兴之后,往往还要啤酒盖顶。酒酣话稠,红的脸膛就会有了油的光亮,他也就越发地在大家“三哥三哥”的呼喊里频繁与朋友碰杯。在曲阜,甚至在济宁的新闻圈,好多人不管老青都会以“三哥”亲切地称他,那天聚会他还提起当年崔波市长在大会上呼他三哥的典故。
李民是曲阜县改市后的第一任新闻科长(开始还叫报道组长),报社记者打电话找他,电话里他会大声地说:“我是曲阜市县委宣传部……”不管是报社还是电台电视台,也不管是北京省里与市里,他与记者总能打成一片,亲如兄弟,朴实、体贴又会变通。有一回省电视台的记者去曲阜采访,正巧赶上找不到车,李民自有办法,从家里拉了辆地排车,自己成了拽车人,既解决了交通问题,又热了记者的心。有段时间规定了接待规格,四人以下就是四菜一汤。这也难不倒李民,四人以下他却申报五人,四人以下的记者就吃上了五人的六菜一汤,觥筹交错间也就蕴藏了干活的生龙活虎。他与记者们的关系好到什么程度?好到记者会骑上自行车赶到他的农村老家帮他收割麦子。李民不买上,有个性,本色,不装,退休多年偶尔去济宁闲玩,还会忽拉拉聚集起一帮子新闻界的朋友。
人走并不如灯灭,三哥李民走了,我反倒更加活生生地记起他退休后的形象:酣畅的一顿酒后,骑上自行车,摇晃间车也总不会歪倒;不仅不会歪倒,还会热情地招呼每一个遇到的人(除了电线杆)。
2018、12、27晚于方圆垦荒斋
limusheng
作者简介:李木生 1952年生于山东济宁农村,1968年当兵,1983年转业到山东一家报社当副刊编辑。童年失恃,孤梦飞依星月;少年挨饿,生吞西游红楼;青年国乱,缘遇马列鲁迅,荒漠之心,遂萌诗歌芽苗;中年新闻,发思索之声,醒忌喉舌;八九之秋,寒凝横眉,发配副刊,却得自由笔墨。垦荒散文之僻壤,又操诗歌之杂音,忧愤仍不得抒解,遂偶犁小说之贫地。不觉进入生命初冬,不惧不怠,惟垦荒不止。期待于真相中觅真理,于黑夜里举烛台,于奴役中发战叫,以心血炼文字,以生命荐轩辕。
为了鼓励小编
点击最下面的商家宣传吧!
谢谢您么么哒!
更多热点
午夜烛台||八只小鸡与一个小虫--李木生
午夜烛台||蓼沟河的这名女子--李木生
午夜烛台||蛇行的小溪--李木生
午夜烛台||朱健《碎红偶拾》——读《开卷文丛》札记之四--李木生
监制/宋恩学 主编/周中祥 编辑/王双全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午夜烛台 https://mxgxt.com/news/view/805554
相关内容
午夜凶铃迅雷下载电影天堂明星洞房花烛夜,万万没想到
剧透剪辑 ——范闲婉儿的洞房花烛夜…
揭开明星洞房花烛夜秘闻 这些情节你万万想不到啊
洞房花烛夜,男子紧张得脚趾紧抓地面
今日洞房花烛夜,朕岂能让你孤单一人
海沫和易中的“假”洞房花烛夜将会怎样避免尴尬呢?
男人单身60年,终于娶到媳妇,然而在洞房花烛夜时却
海沫与易中的“假”洞房花烛夜,他们将如何巧妙避开尴尬呢?
毛蛋公子名动江湖,哪对新人在洞房花烛夜还唤他小名毛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