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电影公司”往事

发布时间:2025-04-15 07:47

中国本土电影与资本的邂逅,在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滩。

1920年春天,沉寂10多年的股票又在上海滩开始活跃起来,“土著”资本纷纷抢开交易所与信托公司。1921年10~11月间,一家名为“大同日夜物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的广告多次出现在《申报》上,执照还未领,公司就号称已募集30多万元资金,宣布成立理事会,并招兵买马。信交风潮袭来,创办人张石川一看交易所的快钱生意泡汤,搁置许久的电影情结涌上心头。

张石川广泛涉猎娱乐业,结识了戏剧界的“老夫子”郑正秋。8年前,两人曾合作导演过中国第一部无声故事片《难夫难妻》。张石川与股东商量将大同交易所关闭,转设电影制片公司。但股东们因对电影不甚了解而选择退出。无奈,他就用自己在大同交易所投资的两千元,再度与郑正秋合作,又约上同好周剑云等五人发起组织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

1922年2月19日,明星公司在《申报》上刊登招股启事,称“我人且看到假使中国人自己不办,恐怕外国影戏要蓬蓬勃勃地漫延到全中国的,我们所亟于起来组织这一个公司,替中国人争回一点体面……”。公司总资本为10万元,发起人认购半数,其余由社会各界认购。但最终公司只筹到四万元,全由发起人向亲友募集而成。

“明星”的“三巨头”中张石川任导演,郑正秋任编剧,周剑云任文书兼管营业。张石川热衷于拍娱乐性短片,颇有理想主义的郑正秋则看重长篇伦理正剧,鉴于实际情况,公司决定先拍短片,但《滑稽大王游沪记》《大闹怪剧场》与《劳工之爱情》三部短片票房收入不理想。此时,公司资本消磨殆尽,日常开支只得靠借贷来维持,甚至工友亦典物以购布景材料。背水一战下,公司押宝郑正秋的长篇正剧《孤儿救祖记》。经过五个月的拍摄,影片终于完成,但票房前景如何,大家心里都没有底。1923年12月18日上午,该片首先在当时最豪华的爱普庐影戏院试影,公司股东与各界名人出席观看,掌声如潮,试演大获成功。《孤儿救祖记》盈利可观,“明星”的首次财政危机得以消除。

借助《孤儿救祖记》轰动效应,“明星”于1924年4~7月间,在《申报》上连登四次增资扩股公告,拟将股本总额扩充至10万元,与上次的无人问津相比,这次招股相当顺利。电影是舶来品,没有外国的技术支持可谓寸步难行。“明星”先是经过一番周折,从英国人郭亚达手中拿到了洗片秘方,后来自行研制出当时最先进的洗印技术。公司还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整套露天拍摄的置景技术。与此同时,“明星”的“梦工场”不断扩大,公司从贵州路搬到牛庄路,再到霞飞路,至1927年迁往杜美路50号,面积增加了一倍,可以两个组同时拍摄。1928年,“明星”品牌初现,招股顺利,股本总额增至20万元,当年5月份推出的电影《火烧红莲寺》赢利丰厚。之后,“明星”业务逐渐扩大,“梦工场”又较前扩大了十倍左右,成为名符其实的大公司,在“明星”的这块金字招牌下,“只须出片即有人购买”。

张林先生收藏

公司极为看重演员与编剧人才,重金“挖人”,聘请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包天笑与知名剧作家洪深为编剧。包天笑亲自操刀的《空谷兰》《梅花落》《白云塔》均创下了不俗的票房收入,成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无声电影的巅峰之作,捧红了当时的影坛双后——胡蝶与阮玲玉。1930年胡蝶主演的《歌女红牡丹》将中国电影带入有声时代。之后,“明星”电影佳作迭出,尤其是1933年郑正秋执导、胡蝶与郑小秋主演的《姊妹花》更是创造出二十万元的史上最高票房价值。

阮玲玉比胡蝶还早一年到“明星”,胡蝶则是张石川重金从其他公司“挖”来。阮玲玉后来离开了“明星”公司,成为“联华”公司的台柱子。二人地位之争时常见诸报端,时人评论:“静时,为胡蝶最美。动作时,却要阮玲玉了……”她们一个被选做“电影皇后”,一个被称为“无(作者系经济史博士,专注研究证券、土地金融及文物收藏)张林先生收藏冕之后”;一个地位最高,一个是声誉最隆;一个演技最优,一个形象最美。阮玲玉的演技要超过胡蝶,但后者的商业价值远胜前者。“明星”公司通过签订长期合同,开出的片酬远高竞争对手。影后胡蝶的月薪高达2000元,远高于“联华”公司台柱子阮玲玉的500元,而且年底还可分红,公司还给她一部汽车长期使用。胡蝶晚年曾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进入明星公司的第一部片子,就是与阮玲玉合作主演的《白云塔》,我们也因此建立友谊,这是一部令我毕生难忘的片子,倒不是因为这部片子本身,而是每当想起这部片子,就想起其人其事,感慨万千。”

“明星”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将制片、发行、放映三个环节连接起来的,缺乏自营电影院的“明星”公司与百代公司联手,通过参股与承租的形式组成直辖7家影院的中央影戏公司。这条国片院线的形成是制片商涉足放映业的标志,初步实现了中国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的一条龙。

在“明星”的成功示范下,“土著”资本大举进军影业,对此,张石川、周剑云等有较清醒的认识,他们认为电影能“补家庭教育暨学校教育之不及、与国民道德实业发展有莫大关系”,并坚信“影戏潮流,势必膨胀至于全世界”,一代电影事业家的本色跃然纸上。

(作者系经济史博士,专注研究证券、土地金融及文物收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明星电影公司”往事 https://mxgxt.com/news/view/802718

相关内容

“明星电影公司”往事
明星电影公司
明星影片公司: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
钩沉|明星影片公司: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
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明星影片公司研究
中国最老牌电影公司明星“新生”
张石川创办明星电影公司
早期华语电影公司发展:从三大电影公司到邵氏兄弟影业公司
从“明星”电影公司看中国电影早期的现实风格之路.doc
邵氏电影公司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