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关系的深层内核
文转载自 :桃花马上石榴裙(ID:taohuama2015)
作者:李爱玲
十年看婆十年看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没有血缘亲情,又没有关密关系,婆媳根本没有亲如母女这回事。只能靠等价交换积累情份。
婆婆少去教育媳妇怎么做子女。
媳妇也不必指导婆婆怎么当长辈。
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就像银行存钱,你存一点,我也存一点,日积月累,利息滚动,共同属于我们的就越来越多。
你对我糟,很遗憾我也无法对你好。
婆媳关系,像一场因果轮回。前面种下什么因,后面就结什么果。
说完现实层面的关系,今天我想再从潜意识层面,去深度谈一谈婆媳问的深层内核 。
在深度心理学的视角下,或许我们会得到更多的答案。
这篇文章选自李爱玲的新书《痛快去活》。
在中国家庭里,婆媳问题似乎都是典型的“清官难断家务事”。婆婆抱怨媳妇,如同新仇旧怨。媳妇声讨婆婆,仿佛苦大仇深。
我个人认为,对于成熟的人格来说,比较健康的关系就是:婆媳之交淡如水。
在当下这个时代,婆媳关系应该越来越趋向于现代化、简单化。女人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发展自我,经济和精神双重独立,婆媳关系就只是所有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而已。它没有那么玄幻,也不需要被妖魔化。
但那些充满争斗和纠缠的婆媳关系,问题出在哪里?
很多人会第一时间声讨男人。男人自然难辞其咎。但两个女人,在这种关系里也绝对是彼此配合。
先说婆婆这个角色。
对一个家庭来说,婚姻,意味着子女将开启一段全新的关系。在这段关系里,媳妇是一个“进入者”,婆婆是一个“退出者”。
只有婆婆先得体退出,媳妇才能顺利进入。
如果婆婆把在“门口”坚决不出,媳妇勉强进入,那就注定会成为一段别扭糟心的三人行。
得体退出,这简单四个字,对于当婆婆的女人,是一场极大的挑战。因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一个母亲自我独立、人格成熟。
如果一个婆婆有智慧,高情商,其实未必是她有多么高深的学问,或者懂得多少人际钻营的技巧,而是她的内心足够自立、富足且稳定。
只有这样的母亲,才能真正允许她的儿子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允许儿子与其他女性发展亲密关系,并为之付出与负责。
那些养出“妈宝男”的母亲,那些对儿子婚姻横加干涉的婆婆,本质都是一个词:控制。
控制分两种。第一种类型是“强控制”。
比如,全网热议的某位女明星,嫁入影视大佬之家,婆婆的控制几乎摆在明面上——小两口儿的恋情由她来官宣,求婚仪式由她来安排,怀孕生子都由她来公布……
她的插手是明晃晃的,是理直气壮、理所当然的。
“强控制”型的婆婆基本都如出一辙:前有婚房的装修,家具的订购,婚期的选择;后有生孩子是顺还是剖,时辰的选择,名字的定夺;再到小两口儿的家庭分工,消费管理,孩子的吃穿用度、幼儿园、学校、兴趣班……她们件件参与,样样干涉。
这种“强控制”型的婆婆,要的就是一人独大,永不改变。
她的潜意识里极度恐惧与孩子的分离,所以始终会以各种理由,和儿子捆绑在一起,永远占据女主角的位置。
这样的母亲,养出的儿子能力通常都很弱。因为潜意识里,她就不希望儿子强大、独立。因为独立,意味着儿子会把她“抛弃”。
还有另一种类型是“软控制”。它是隐性的、悄无声息的,让人挑不出毛病,感受上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比如,牺牲型的婆婆,非常擅于制造苦情计。
她们最擅长用过度的付出,让儿子内疚。
这种操控,有时候是有意识的。
比如,婆婆声泪俱下地向儿子控诉媳妇如何不好,然后转到自己一把屎一把尿把他养大多不容易,最终目的就是用人伦道德,逼迫儿子站队,把儿子拉
向自己这边,疏远和冷落儿媳,以降低自己“被替代”的焦虑和不安。
有时候是无意识的。
一对小夫妻,每次外出旅行,婆婆必然在家犯旧疾。你说她是装的,也不全是。去医院呢,多多少少也能查出点问题。但这种情况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怎么就那么巧呢?
这样的婆婆,会在头脑中压抑“破坏儿子婚姻”的念头,但潜意识里这个念头却让她的身体出状况,就有了最合理化的借口。
这一切都可以用一种很隐秘、很无辜的方式完成,连儿子也为她开脱:我妈也不想生病啊……
如此一来,小两口儿单独相处的时光就被破坏掉了。妻子郁闷,却说不出什么。
再比如,看上去脾气特别好的婆婆,有时很擅长软攻击。
一个女友的婆婆,特别善良、和气,全天候帮他们带孩子、做家务。
女友觉得自己很幸运,遇上了这么好的婆婆。相处了两年之后,她发现了一些端倪。
比如,她和婆婆说话,婆婆经常装作听不见。过一会儿又一脸抱歉地对她说:“啊,你刚才和我说话吗?哎呀,我没听见,人上了岁数真是……”
比如,她给孩子买的衣服和用品,婆婆十有八九会悄悄换掉。但每次都和颜悦色地列出理由:宝宝穿这身热得一头汗,我就给他换了一件……
再比如,每次只要是她开车拉全家出去吃饭,婆婆一定是最晚下楼的那一个。看上去都在忙正事,收拾孩子的出门用品,收拾冰箱、整理家务之类。但如果是她老公开车,婆婆会早早做完,不让儿子多等一分钟。
发现了这些之后,她对婆婆的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原来的感动,变成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排斥。
实际上,这一桩桩事情,都是软攻击。
她的婆婆,无论表面上如何对媳妇好,她的潜意识始终都把儿媳当作对手。但她的心理模式,不会像那些“强控制”型的婆婆那样,直接释放攻击,但这些攻击要指向哪里呢?于是 ,就会以隐性和被动的方式呈现。这些琐事,拎出哪一件,都不至于翻脸,女友的直男老公也完全意识不到。但时间一久,媳妇还是明显地感觉到了这种软攻击。感受这个东西,是不会骗人的。
软控制的核心,就是一个母亲让儿子产生内疚感。用内疚来操控,是一种隐性PUA。这种手段往往很容易得到儿子无意识的配合。
因为作为儿子,看到妈妈过得不好或受尽委屈或付出全部,都是他无法摆脱的本能的愧悔。
当一个孩子有愧悔,他会无意识地牺牲掉自己的某些幸福,来成全或者“报答”母亲。除非这个男人拥有强大的自省和成长能力,能突破这个模式,否则,他首先选择牺牲掉的就是他的亲密关系。
再说媳妇。有的女性在结婚之后,会对婆婆怀有天然的恨意。同样的一个小问题,发生在自己的亲妈身上,就可以忽略不计,出现在婆婆身上,就变得不可原谅。
有人解释说:亲妈生我养我,自然容易被原谅。
意识层面确实说得通,但潜意识却未必是这样。
如果一个女性,在原生家庭里从小压抑了很多对母亲的愤怒,无法表达和释放,那么当她进入婚姻后,遇到另一位母亲,便容易将这份恨意投射到她身上。
压抑有多深重,投射就有多强烈。
因为我们本能地需要一位“好妈妈”。自己的亲妈再好,也会有不好的、糟糕的,甚至对你造成伤害的一面。那么,这些“坏妈妈”就被投射到婆婆身上去了。所以,无论婆婆怎么做,她都是一位“坏妈妈”。因为你需要有一“坏妈妈”,来承接你的不满和恨意。
当一位女性的自我弱小时,会更容易陷入婆媳问题的纠缠中。
曾经有一位49 岁的读者,给我发了千字长文吐槽婆媳关系。从20多年前的彩礼,到生孩子时的怠慢,再到后来因带娃产生的嫌隙,因拆迁款分配造成的龃龉,中间夹杂着与小叔子一家的恩怨,对老公没本事低情商的抱怨,描述了一场长达23 年的婆媳争斗,整个就是一篇怨妇血泪控诉书。
人的一生,有那么多的事可以做。如果要把几十年的生命都耗费在狗血剧里,那只能说明一点:她自己需要这样的剧情。
就拿两个典型事件来说:
1. 她多年和婆婆同住,不肯分开。理由是“家里只有一套房子,不同住怎么办”。但以她的经济条件,完全可以再租一套分开住。她不肯,一方面是她认为她的情绪不值这个钱;另一方面,是她潜意识里感觉这种纠结缠绕比简单明了的关系让她更爽、更刺激。
2. 她不指责丈夫,只攻击婆婆。这是一种自我界限不清的体现。婆媳问题里,男人必然也有责任。但她不攻击丈夫,因为害怕破坏亲密关系,她分不清自己和丈夫之间的边界,把自己和丈夫视为一个人,倘若攻击了丈夫,就意味着攻击了自己。但同时,她也分不清丈夫和婆婆的边界,将他们视为一个人,将丈夫的问题等同于婆婆的问题。
一个分不清“我”“你”“他”的人,深陷关系旋涡,几乎是必然的。
婆媳关系是一个三边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两个女人的缠斗,男人脱不了干系。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两个女人非要缠斗,男人也无可奈何。
你看真人秀里的林志颖,帅气有才又多金,也一样回答不了陈若仪“我和你妈同时掉水里你先救谁”的问题。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介绍
作者:李爱玲,情感作家,职场妈妈,百万读者心中的铿锵犀利桃花姐。最新作品集《此生江湖聚散,你要敢爱敢当》。个人微信shiliuqun03,微信公众号:桃花马上石榴裙(ID:taohuama2015)。
如果你也喜欢他的文章
欢迎点击名片关注
网址:婆媳关系的深层内核 https://mxgxt.com/news/view/802206
相关内容
想了解婆媳关系的深层次原因,这篇文章帮你仔细分析作为男人,我是这样看婆媳关系的
怎么搞好婆媳关系 如何才能处理好婆媳关系呢
婆婆说讨厌蔡少芬婆媳关系不和?深扒蔡少芬婆媳的关系到底好不好
深度剖析,为什么99%的婆媳关系都不和?
最好的婆媳关系:5个字
向婆媳关系铁的明星媳妇取经
如何处理婆媳关系?婆媳关系的二十个忠告
社会学怎么看婆媳关系?
【婆媳关系不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