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依恋人格
回避型依恋人格
回避型依恋人格一方面非常渴望得到爱和回应,而且一旦陷入爱情之中又不愿意轻易袒露内心 [1-2],会感到排斥和不安,当关系过于紧密的时候,他们就想要逃离,想要淡化这个紧密的连接。就算自己认为关系发展顺利的时候,内心依然会常常产生的一个念头是:“不管什么时候,都必须保护自己,别在关系中受伤 [3]。
回避型依恋人格起源于儿童时期的原始家庭。由于童年的需要从未得到满足,被亲人和周围的朋友忽视,失望不断积累导致自卑和敏感,失去安全感,从而丧失对他人的信任。
亲密恐惧
回避型依恋的人们往往对于伴侣之间的亲昵行为很抗拒,比如牵手、拥抱、性接触等等。甚至有时伴侣对自己表达关心时,回避型依恋者都会觉得窒息到想要躲开。
他们对私人空间的需求很高,关系的拉近会使他们产生一种被控制的恐惧感。他们在关系中也随时处于防御状态,准备着关闭自己的“情感阀门”,从关系中撤离。
假性独立
回避型依恋的人常常压抑自己对于亲密关系的需要,说自己“对谈恋爱不感兴趣”或“谈恋爱好麻烦啊”,并且看似独立又坚强,所以对他们来说,进入一段亲密关系是很困难的。
即便在谈恋爱时遇到极端的应激事件,回避型依恋者也会竭力装作漠不关心。比如面对伴侣提出分手的威胁,他们可能也会无所谓地耸耸肩说:“随便你啊,不行就分呗。”
花花公子
回避型依恋者的另一种特殊表现是:一直不停地寻找亲密关系,但也一直单身,总是撩完就跑。
他们在恋情初期也会表现出较高的投入和热情,但是一旦关系有进展,或趋于稳定,他们冷漠和退缩的特点就会显现出来,通过各种方法来逃避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或是找借口提出分手 [3]。
改变思维
回避型依恋者害怕被拒绝,所以先拒绝别人,这种选择可能是无意识的。所以,他们可以有意识地增加一步思考,在逃避的时候,反问自己:逃避什么?为什么会感到害怕,有必要害怕吗?这是事实还是我认为?如果发生了又如何呢?可以解决吗?
管理情绪、行为跃迁
严重的回避型依恋即便不和恋人在一起,也会觉得“空间拥挤”,仿佛和一个人建立关系是负重前行,而不是携手相伴。出于本能和习惯,他们会本能地疏离、冷淡伴侣,寻找一个人的安全堡垒,即便想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情绪和生理上的不适也会侵袭而来。有些人一开始会失眠、焦虑也是正常的。因为心灵在蜕变,身体也要时间才能跟上步调。但当我们真正想要去改变自己的时候,就要有勇气适应这种情况的发生。
延长线下社交
在长时间的被互联网碎片信息充塞后,人的大脑是信息过载的。这种情况下,我们是没办法更好地建立亲密关系。某些过于依赖媒体和网络的回避型依恋者,可以尝试分割一部分时间拓展线下社交,适应人与人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让大脑对生动的人的情绪、表情、声音、语言有持续且真切的刺激,这样才能渐渐启动我们沉睡已久的交往活力。
重塑信念
人与人的关系是可以很美好的,所有改变的前提是敞开心扉。回避型依恋者们可以通过不断的行为练习去打开心扉,在此过程中,他们内心可能会时不时闪过“还是一个人轻松啊”,“想要抛下所有一走了之”,“好想推开他(她)”的念头。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要对抗的是已经在心底生根发芽了多年的固化思维和情感模式。一旦察觉自己内心不理性的声音,就要告诉自己:“我是值得被爱的”,“适当依赖别人,别人也会觉得幸福”,不要给自己贴一个死死的标签 [3]。
网址:回避型依恋人格 https://mxgxt.com/news/view/797896
相关内容
回避型依恋人格言承旭自曝心动女生,引发网友热议, 林志玲 回避型依恋人格
回避型人格障碍
喜欢一个“回避型”依恋的女生,是一种什么体验,如何走的更远?
明星CP的不安全依恋:焦虑与回避的背后
心理学分析:焦虑型依恋风格——人类恋爱的天花板
爱情依恋理论:探究依恋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恋爱中的四种依恋关系,依恋的四种类型及具体表现?
亲密关系:恋爱中的4种依恋类型,你是哪一种?
测测你属于哪一种依恋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