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之人物关系梳理1:鲁隐公

发布时间:2025-04-11 19:38

《春秋》始自隐公,所以第一张结构图也从鲁隐公开始,且围绕鲁隐公展开。

先声明一下,这张结构图并不完全准确,也并非是严格按照《左传》中的记载来绘制的,而是结合其它史料文献对《左传》进行了补充,例如鲁武公、鲁懿公和鲁孝公的相关记载其实是出自《国语》和《史记》,而羽父、众父等众公子是否是鲁孝公之子仍有商榷的空间,因为鲁隐公执政之时,鲁懿公和鲁孝公的儿子们都有在世的可能,也都会被称之为公子。

也就是说,由于历史原因——伯御之立,鲁隐公时期的公子可能相对会更多一些,不仅有他的兄弟们(鲁惠公之子),还有他的叔伯(鲁孝公之子),以及更远一些的宗族叔伯(鲁懿公之子)。

“众父”是公子益师的字,众仲为其后。

“羽父”是公子翚的字,后来谋害了鲁隐公的即是他。

“臧僖伯”即是公子彄,“臧”是他的氏,“僖”是他的谥,在《左传》中,他的主要事迹是指责鲁隐公跑到棠地去观看捕鱼。

“公子豫”的具体信息不得而知,只在《左传·隐公元年》中出现过一次,而且与郑国扯上了关系,猜测他可能是鲁懿公之子。

郑人以王师、虢师伐卫南鄙。请师于邾。邾子使私于公子豫,豫请往,公弗许,遂行。及邾人、郑人盟于翼。不书,非公命也。——《左传·隐公元年》

这里有必要插一句,隐公元年,冬十月庚申,鲁国改葬鲁惠公的时候,卫侯还来会葬了,这个卫侯即是卫桓公,也就是在这个月,鲁国的公子豫居然同邾人和郑人结盟,打算对付卫国,而且还是在鲁隐公不允许的情况下做的。这也能看出鲁隐公作为摄政,在执行权力的时候并不顺畅,而且鲁国内部也存在不同派系。

如以公子豫为代表的亲郑国一派,还有以公子翚为代表的亲卫国一派,公子豫在隐公元年同邾、郑结盟伐卫,而公子翚在隐公四年会同宋、陈、蔡、卫伐郑。

秋,诸侯复伐郑。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羽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故书曰“翚帅师”,疾之也。——《左传·隐公四年》

而在这两次军事行动中,隐公都是不同意的,这其实也体现了隐公保持中立的外交策略,郑、卫两边谁都不得罪,但无奈管不住臣子。

除了公子豫和公子翚不听鲁隐公命令而私自出兵外,还有一位不听鲁隐公命令而私自筑城的,这位也是公室成员,费伯,字庈父,鲁懿公之孙。

关于费伯筑城,以及后来司空无骇入极,会在后续的文章中单独整理。

前面的关系图中并未标注司空无骇,关于司空无骇的身份,分歧比较大,《左传》和《春秋》也没以公子来称呼他,并且生前还未得氏。

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公问族于众仲。——《左传·隐公八年》

那么,从羽父为他请谥的情况来看,他是鲁孝公之后是可信的,但具体是子是孙还有待探究。

关于鲁隐公的身世,涉及的问题比较多,以后会单独去讲,这里只需知道,鲁国真正的君位继承人其实是鲁桓公,这是鲁惠公死后就定下来的,而鲁隐公只是代鲁桓公执政而已,属于摄政,而非国君,名不正则言不顺,这应该也是他的命令不起作用的原因之一,但无论是鲁隐公还是鲁桓公,他们的母亲都是子姓,也就是说,他们其实都是宋国的外甥。

外交方面,《左传》中记载了鲁隐公参与的七次会盟,并且开始同齐国建立外交关系,这也为后来鲁桓公迎娶文姜创造了条件。

《左传》中没有鲁国和卫国结盟的记载,但在隐公元年,卫侯来参加改葬鲁惠公的葬礼,由此可知,鲁国和卫国的结盟要早于隐公时期,二者属于典型的兄弟之国,但可能是由于当时的郑国强势,鲁隐公始终没有站出来支持卫国。

鲁隐公执政后不久,卫国发生内乱,而齐、郑、宋三国同时处于强盛期,齐国是齐僖公、郑国是郑庄公、宋国是宋殇公,鲁隐公的主要外交活动就是与这三方势力进行周旋。

以上是《左传·隐公》中记载的鲁国国内之间的人物关系,以及同其它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下一篇会围绕郑庄公展开。

网址:《左传》之人物关系梳理1:鲁隐公 https://mxgxt.com/news/view/789604

相关内容

案件梳理人物关系图怎么做?
遮天三部曲人物关系梳理
公诉人物关系梳理 安旎和何陆源是什么关系
人物传记相关知识点梳理.doc
「名人传记梳理」名人传记梳理图
风起西州人物关系梳理 谁和谁是夫妻
《小巷人家》人物关系介绍,《小巷人家》人物关系梳理
余烬之上人物关系梳理 廖思远廖知白的官配cp分别是谁
以爱为营人物关系梳理 人物感情线如何谁和谁一对
《孤舟》人物关系是什么样的?《孤舟》人物关系梳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