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绑定”互联网企的逻辑:粉丝约等于流量
明星“绑定”互联网企的逻辑:粉丝约等于流量
2014年08月25日 10:21 来源: 北京晨报
明星代言的互联网思维
最近,“男神”金秀贤成了快速崛起的搜狗搜索的代言人。在过去几年,互联网行业早已星光璀璨:韩寒、王珞丹、姚晨代言凡客,姚晨代言赶集网,杨幂代言58同城,李敏镐代言手机淘宝……明星和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多地“在一起”,其实是双方战略、思维方式一次“大转折”:明星加入有利于互联网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实现品牌战略升级,而越来越多的明星喜欢“勾搭”互联网公司也表明,明星代言正在被互联网思维颠覆。
粉丝约等于流量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互联网公司不再满足现有的行业声望,而要在公众领域有更大的作为。明星代言无疑是让品牌知名度、高度在较短时间快速“突围”,培育潜在市场的有效办法。
在信息化时代,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培养潜在的消费群体,获得最大的未来商业利益,这就是“注意力经济”。
明星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的产物,粉丝越多其商业价值越高,明星效应就相当于互联网产品的“流量”。而互联网从诞生之初就被冠以“注意力经济”标签,“流量为王”与明星效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明星代言互联网公司,除了可观的收入,两者之间等量级的“公众注意力”是关键。
以金秀贤代言搜狗搜索为例,金秀贤在中国有着超高人气,搜狗公司的用户规模在互联网业中位居前三;通过此次合作,搜狗搜索固然可以吸引到金秀贤数亿粉丝的关注,金秀贤也获得了了解6亿中国网民的好机会;微信作为当下用户规模最大的APP,搜狗微信公众平台搜索的独家上线,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不订阅而查看海量微信公众号及其文章信息的平台,通过搜狗微信公众平台搜索,金秀贤可以全面及时地了解中国网民最鲜活的想法和活法,为其继续拓展中国市场提供信息参考。
“在一起”互惠双赢
明星代言互联网产品,想象空间很大,很难说是谁帮助了谁,或是谁利用了谁;只能说是针对用户相对广泛的共性需求,明星和互联网互惠双赢,一拍即合。
毫无疑问,明星的超高人气可以帮助互联网产品获得更多关注,将其品牌具象化。比如金秀贤,他成功塑造了多个深入人心的角色,在亚洲地区大红大紫。此次代言搜狗搜索,在短短时间内已经使搜狗搜索的品牌曝光度大增,其独有的“暖男攻势”也让粉丝们无力抵挡,使得搜狗搜索成为公众喜欢的产品和品牌。
而借助代言的强大广告传播渠道,明星也获得更大的曝光率。互联网传播具有双向性、发散性和自主性,成本低且效果好,明星能不断“刷脸”,还可以了解粉丝意见定向转型,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自己的高关注度。
从另一个角度看,互联网的搜索频率已成为衡量明星人气高低的标准。出镜率越高意味着明星的商业价值就越高,变现方式也更多样化。主流互联网产品动辄拥有上亿用户,明星和互联网产品“在一起”,将赢得更多网友关注进而增加人气,拥有2亿用户的搜狗搜索,对深化金秀贤的影响力也有着积极意义。
分析人士认为,明星代言是互联网产品进行品牌建设的催化剂,在引导用户思想和行为之外,更重要的是产品的功能和用户体验,只有二者兼顾,品牌价值才能得到全面催化和放大。
· 外汇局:确实出现资本流出 但不属恐慌性外逃 · 9月结售汇逆差近7000亿元 四季度降准可期 · 央行开展200亿元逆回购 规模创逾3个月新低 · 资产质量承压 上市银行三季度业绩增速料放缓 · 不良贷款规模创新高 不良资产证券化需把握"火候" · 前三季度证券印花税2051亿元 股民人均贡献2147元 · 第三季度GDP增速跌破7% P2P平台应如何应对? · 叶檀:楼市销售上升缘于货币恐慌与贪婪 · "假信托"事件发酵 "公告"与"澄清公告"引争议 · “双十一”遇上快递实名制 今年网购收件会晚吗? · 微信开收转账手续费 每月累计转账超2万开始收费 · 二手车电商“疯狂”烧钱或难持续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网址:明星“绑定”互联网企的逻辑:粉丝约等于流量 https://mxgxt.com/news/view/788643
相关内容
明星代言正被互联网思维颠覆 粉丝约等于流量流量逻辑下的影视业
日媒分析日本现有的互联网“小众”造星逻辑
数字时代粉丝社群中的规训逻辑——基于YJT粉丝后援会和粉丝的交往互动分析
互联网企业搭娱乐圈抢“头部流量”
互联网时代粉丝运营
粉丝经济:透视顶流明星的企业性质
一个粉丝的自述:饭圈的底层逻辑就是“你死我活”——中国青年网
网红背后商业逻辑是什么样的?
互联网造星时代,流量明星如何构建“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