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文史
作者:周斌 编辑:冯晓晖
“九江文史”发布研究九江的文史类文章。欢迎原创作者投稿,联系方式见本公众号自动回复。
一看到这个题目,修水人就会说这是“扯犀津”,外地人会嘀咕,这不是“关公战秦琼”,牛头不对马嘴吗?是的,朱熹和黄庭坚,一个是南宋人,一个是北宋人;一个出生在南剑州尤溪(今福建尤溪县),一个生长在幕阜山中的洪州分宁县。黄庭坚逝世25年后,朱熹才出生。他们之间相差85岁,不存在交集,但把他们放在一块来说,这要从黄庭坚的一幅草书作品说起。
宋黄庭坚临怀素草书千字文(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黄庭坚是中国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是江西诗派的灵魂人物。元祐二年(1087),黄庭坚43岁,这年在秘书省兼史局工作。二月期间,黄庭坚临摹了唐代书法家怀素的一幅草书作品,命名为《临怀素草书千字文》,这幅作品的明代拓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
怀素(737年-799年),俗姓钱,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永州市零陵)人,唐代僧侣、书法家,与张旭合称“颠张狂素”。《千字文》开头四句就是大家熟知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怀素以草书体书写了《千字文》,黄庭坚临摹了怀素的草书千字文。黄庭坚的临摹追求怀素作品的神韵,但不亦步亦趋,而是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充分彰显了一位书法大家的才华。
《临怀素草书千字文》问世后,得到了大家的追捧。李端叔在作品的后面写下了跋文:“崇宁三年八月一日题云:绍圣中,诏元祐史官甚急,皆拘之畿县以报,所问例悚息失据。独鲁直随问为报,弗隐弗惧,一时栗然,知其非儒生文士而已也”
宋黄庭坚临怀素草书千字文(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端叔是谁?这个问题暂且搁到一边,先来读一首大家耳熟能详,千百年来不知打动多少人心的词《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词就是李端叔写的。李之仪,字端叔,沧州无棣(今山东德州市庆云县)人 。他是北宋中后期“苏门”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官至原州(今属甘肃)通判。元祐八年(1093),苏轼出任定州(今河北定州)安抚司。苏轼非常欣赏李端叔的才华和为人,上书朝廷奏请李端叔为定州签判,掌管机要文书,作为自己的助手。李端叔除苏轼外,还和黄庭坚、秦观、张耒、贺铸等人交往甚密,都成了非常要好的挚友。
有一次李端叔在赣州章贡合流之处遇到黄庭坚的门人潘子真,潘子真即置酒相待,李端叔赋诗一首《合流遇子真,出斯文相示,因置酒子真黄九门人》:
山谷老子久不见,豫章诗人何许来?
章江未觉清澈骨,西山一带寒烟开。
文章明镜现诸相,句律蛰户惊春雷。
红炉劝坐且一醉,为我更赋扬州梅。
这首诗一开头就和潘子真说:山谷老子好久没有看到他了。由此可以看出李端叔和黄庭坚、潘子真的关系非同一般。
元丰三年(1080)黄庭坚由北京(河北大名县)学官改官太和(今江西泰和县)知县,上任途经李端叔家乡沧州无棣,此时李端叔正在家丁母忧,黄李二人相见,黄庭坚留诗《行行重行行赠李之仪(李端叔)》以赠。
黄庭坚临怀素草书千字文(局部) 明拓本
黄庭坚去世后,李端叔曾经搜集其作品,并为之作了大量的题跋,抒发和寄托了对老友的无限思念。因而他在黄庭坚的《临怀素草书千字文》上撰写跋文也就不足为奇了。
李端叔的跋文题写时间为崇宁三年(1104)年八月一日,黄庭坚正在宜州贬所,一代文坛巨擘即将走到生命的终点,崇宁四年(1105)即客死宜州。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李端叔正在翻阅老友的作品《临怀素草书千字文》,想到老友因修史坐罪的坎坷遭际,遂愤然在作品上题写了如上几十个字的跋文。
元祐二年(1087),皇帝下诏修纂《神宗实录》,黄庭坚为检讨。绍圣元年(1094),章惇、蔡卞等为首的新党重新主政。元祐年间修编《神宗实录》的史官都是旧党或偏向于旧党人士,新党为了打击旧党,以“刊落事迹,变乱美实,外应奸人诋诬之辞”而将修纂《神宗实录》的史官全部羁押京畿,逐一受审。因黄庭坚在《神宗实录》中写下“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一句,故提黄庭坚对质,黄庭坚坦然说道:庭坚当时在北都为官,曾经亲眼见到用铁龙爪治河,没有一点效果,徒然是劳民伤财而已,真真实实就是一场儿戏!审案官员所有的提问,黄庭坚都直言以对,不做任何掩饰。黄庭坚面对新党的故意责难,能够“弗随弗惧”慷慨以对,其勇敢精神和坦荡襟怀令李端叔和时人为之折服,油然而生敬意。
跋文大概的意思就是:绍圣年间,皇帝发布诏令,要求赶紧将元祐年间的史官全部拘押到京畿之县,准备一一加以询问审理。很多史官因为害怕而回答错乱失据,而唯独只有黄庭坚随问随答,不隐藏不害怕,直言以对慷慨陈词。面对如此刚硬的对手,审案官员都感到害怕,才知道黄庭坚不是一个普通懦弱的儒生文士。
九十五年之后的南宋庆元己未(1199)十一月十六日,南宋理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诗人,“程朱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得到了有李端叔跋文的黄庭坚《临怀素草书千字文》。看了先贤黄庭坚的《临怀素草书千字文》和李端叔的题跋后,想到北宋元丰、元祐、绍圣年间新旧两党相争,黄庭坚被迫卷入斗争漩涡之中备受伤害,屡遭贬谪的事情感伤不已。阅读有关史实,知道绍圣因修纂《神宗实录》而罹祸的史官受审时的对答之词,所有文集档案都查找不到。唯独朱熹曾经在苏颂苏魏公家里得到了陆佃陆左丞写下的数条诋毁元祐史官的记载。
苏颂(1020—1101),字子容,福建路泉州同安县(今属厦门市同安区)人,北宋中期官员,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累官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即宰相,拜太子少师,进拜太子太保,逝世后追封魏国公,故后人称其为苏魏公。
黄庭坚临怀素草书千字文(局部) 明拓本
陆左丞叫陆佃(1042—1102),字农师,号陶山,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祖父。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拜尚书右丞,十一月迁左丞,故后世称其为陆左丞。元丰八年(1085)陆佃迁吏部侍郎,元祐元年(1086)授《神宗实录》修撰官,黄庭坚为检讨官。陆佃对王安石的为人学术深为折服,在中进士之前,曾到江宁师从王安石,并和王安石儿子王雱及沈凭、龚原等组成“新学”学派。
王安石主持的元丰变法,吕惠卿和曾巩的弟弟曾布是王安石的左膀右臂,后来因变法策略不同因而和吕惠卿意见相左,遂成矛盾的两个方面,加上王安石儿子王雱策划陷害吕惠卿,促使吕惠卿将王安石和他的私信公之于众。王安石在这些书信中谈到某一件事时,交待吕惠卿不要让皇帝知道。对待这些书信,黄庭坚坚决要写入《神宗实录》,而陆佃作为王安石的门人,要维护老师的声誉,故坚决反对写入。两人为此争辩了好久,黄庭坚对陆佃说:“如侍郎言,(《神宗实录》)是佞史也。”陆佃则应对:“如鲁直言,即是谤书。”因为陆佃是仅次于《神宗实录》提举司马光的二号人物,黄庭坚只好作罢,事情过去很久,他还在后悔并深深自责。“王荆公勿令上知之”虽被陆佃所阻,没有被写入《神宗实录》,但黄庭坚和陆佃为此而起的争论却被记载了下来,因而,事情的本末还是全部传了下来,这就是天意啊!
朱熹认为修纂历史的人,不能秉笔直书而取信于后世,实在是太可惜了!朱熹因为观赏了李端叔题跋黄庭坚临摹的《临怀素草书千字文》,想到八十多年前发生在黄庭坚和陆佃之间的事情,不免感慨嘘唏。至于黄庭坚的书法艺术,世界上有很多鉴赏的人,他们自会将其特点总结出来。庆元五年(1199)己未十一月十六,云谷老人朱熹将这些内容全部写在李端叔的跋文之后。
从李端叔和朱熹的跋文里可以看出面对审问,黄庭坚正直无私心底坦荡,“随问为报,弗隐弗惧”。对于该不该将“王荆公勿令上知之”写入《神宗实录》,黄庭坚据理力争,但最终史官的原则败给了长官的权力。现在虽然不乏坚持原则、不屈不挠的黄庭坚式的人物,但陆佃的徒子徒孙实在太多太多,因而修纂出一部信史是何其艰难!
2024年10月9日
附:
一、李端叔《跋山谷草书千字文》
崇宁三年八月一日题云:绍圣中,诏元祐史官甚急,皆拘之畿县以报,所问例悚息失据。独鲁直随问为报,弗隐弗惧,一时栗然,知其非儒生文士而已也。
二、朱熹《跋李端叔书山谷草书千字文后》
绍圣史祸,诸公置对之辞,今皆不见于文集。独尝于苏魏公家得陆左丞画一数条,皆诋元祐语也。其间记:黄太史欲书王荆公勿令上知之贴,而己力沮止之。黄公争辨甚苦,至曰审如公意,则此为佞史矣。是时陆为官长,以是其事竟不得书,而黄公犹不免于后咎然。而后此又数十年,乃复赖彼之言,而事之本末,因得尽传于世,是亦有天意矣。惜乎!秉史笔者,不能表而出之,以信来世。而顾独称其词笔,以为盛美。因观此卷李端叔跋语,为之感慨太息,辄记其后。若其书法,则世之有鉴赏者自能言之,故不复及云。庆元已未十一月既望,云谷老人朱熹记。
周斌
【作者简介】
周斌,1962年6月出生,江西修水人。江西书院研究会会员、东华理工大学修水创新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顾问。作品散见有关平台及书籍。
网址:九江文史 https://mxgxt.com/news/view/674724
相关内容
大江网九江频道 九江新闻门户网站 权威九江新闻资讯 最全九江新闻松原市宁江区第九届社区文化节团结街道专场文艺汇演精彩开演
江西正九创意大明星文艺演出活动方案
江湖奇缘第九十五章…
王心凌即将降临九江…
【九曲流觞】北苑——中国茶文化史上璀璨的明星
“盛世江湖”与漫长的“九十年代”:从金庸,“后金庸”到纯武侠的衰落
水浒中的“九天玄女授书”,是宋江编出来骗其他人的吗?
九江市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业务专家来九江市财政局宣讲个税汇算清缴业务
2005年,江西发现《九阴真经》黄裳墓,专家:金庸大师果然没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