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师讲故事】难忘的两次“战场”经历
青少年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郑州市关工委“五老”报告团成员朱晓健,从事新闻宣传工作40年。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红色故事是“难忘的两次‘战场’经历”。
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主峰的战役打响,距今已经40年了;2004年2月,河南省驻艾滋病高发村帮扶工作在全省38个村展开,至今也有20年了。
从1984年7月到团河南省委参加工作以来,我多数时间都在青年报刊社工作,一万多个日日夜夜,值得留恋、回味、珍藏甚至反思的事情太多太多。其中有两段经历对我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令人终身难忘。
一、硝烟弥漫的老山前线,处处给人以惊奇和震撼
1986年9月18日,中秋节。
一轮明月高悬在天空,清澈的月光播撒在云南边陲的崇山峻岭,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安详。我躺在麻栗坡县城的一座军营里,内心却如波涛翻滚般久久不能平静。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离家独自在外过的中秋节。
遥望空中圆月,心中思绪万千。22岁的我,作为河南青年导报社的特派记者,有幸成为全国省市青年报派出的12名战地记者中的一员,随全国青年报赴云南老山前线采访慰问团入滇已经两天了。成都军区昆明陆军总医院里伤残战士大无畏的英雄壮举,深深震颤着我的灵魂;背靠青山、面向绿水的麻栗坡烈士陵园里,安葬的近千名英烈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身影,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第二天,我就要奔赴老山主峰,重走军工路,探访猫耳洞,寻访英烈们生前战斗过的足迹……
1985年9月,刚刚复刊不久的青年导报(原河南青年报)与全国18家省市青年报共同发起的"献给新一代最可爱的人"歌曲征集活动,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谱写当代最新最美的歌,献给当代最可爱的人,是此次征集活动的主旨。雪花般应征而至的作品,表达了广大词曲作者和音乐爱好者对保家卫国、英勇作战的指战员们的赤诚心意,饱含着人民群众纯真的爱和深厚的敬意。
中秋时节,采访慰问团代表全国亿万青少年把4000多盒获奖歌曲录音带、400多册获奖歌曲集和一面绣有国防部长张爱萍题词的锦旗赠送给前方将士。
在老山前线的日日夜夜,是我的心灵不断得到洗涤和升华的日子。我眼含热泪撰写了南疆纪行系列报道,以《血与火的洗礼》为主题,发表在当年的《青年导报》和《英烈报》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本次活动组委会曾专门致函报社,对我忘我投入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给予了表扬和肯定。
二、"防治帮扶"第一线,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2005年2月4日,农历大年三十。
冰冻的积雪还未完全消融,地处豫东南的驻马店上蔡县丁楼村已经沉浸在节日喜庆的氛围中。家家户户张贴着迎春的对联,勤快的农家妇女正着手拌馅儿、和面包饺子,一条"特大喜讯"迅疾传遍全村――温家宝总理当天下午要来丁楼村看望艾滋病患者及其孤儿了。
作为团省委首批派驻艾滋病防治重点村的帮扶工作队队长,我亲眼目睹了温总理体恤民情、心系群众冷暖、关爱百姓生活的亲民举动。跟随他入户走访慰问的身影,聆听他亲切的话语,我们和丁楼村的父老乡亲一样,倍感温暖,幸福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庞。
挥手送别温总理,沸腾的丁楼村送走了一个不平凡的除夕黄昏。我作为一个青年报人,第一次远离家乡和亲朋好友,在这个特殊的村落度过了一个终生难忘的除夕夜。
一年前的2004年2月18日,受团省委党组和报社领导的派遣,我怀着惊喜与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赴上蔡县邵店乡丁楼村开展防治帮扶工作的行程。在报刊社工作期间,虽然曾多次深入基层采访调研,写出了像《过节了,乡村的孩子也快乐》《吴队长卖西瓜》《夜色中,王屋山下灯火明》等一批荣获全国、省级新闻奖的作品,可真正沉到农村基层,与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对我来说还是头一遭。我忘不了临行前团省委领导对我的谆谆教诲,忘不了报社领导对我的叮咛和嘱托,当时我只有一个想法:全身心投入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去,全力以赴做好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工作,一定为团省委驻村工作争光,为青年报社赢得尊重和赞誉。
事实证明,一切皆如我愿。在驻村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为村里铺设了柏油路,打了两眼机井,改建村小学配套设施,扩建了村卫生所,兴建丁楼村青少年之家暨红丝带爱心岛,积极协助医疗机构规范医疗救治程序,完善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医疗救治水平,并力所能及地为艾滋病致孤人员在求学、就医、生活救助方面提供基本保障。
一次又一次地在县、乡、村之间奔波,一趟又一趟去困难家庭走访慰问,一件又一件实事得到落实,都记在我厚厚的《驻村工作手记》中。这本手记成了我珍藏的回忆,成为我受益一生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丁楼村的驻村帮扶工作也随着温总理关切的目光,由中央电视台传播到全国各地。
我们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赢得了各级党政干部和丁楼村群众的一致好评。在2005年4月20日,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组织的表彰会上,我荣幸地成为全省20名受表彰的优秀队员之一。
一次驻村历练,终生受益。
责任编辑:
网址:【朱老师讲故事】难忘的两次“战场”经历 https://mxgxt.com/news/view/6675
相关内容
奋斗的青春 成长的故事用方言话剧讲好有“烟火味”的河南故事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逝世 | 你迟早会在她的故事里,与自己面对面相遇
《少年筏子客》讲述后方抗战史
台湾写真:“绕了一圈,还是回到台北故宫博物院”
把不老的故事讲到每一个明天|“薪火新途 红色AI+” ·感悟
《永定山河》精湛杂技讲述抗战故事
传承非遗文化,讲述红色故事,湖北红安绣活进校园受师生欢迎
赛珍珠《心归故里》:故土难离亦难归
文物修复师张孝宅从事书画修复60余年——妙手再现文物风华(讲述·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