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以载道──银都作品回顾》即将亮相香港中华文化节!
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在呈现多元文化的同时,亦致力彰显国家文化的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2024年,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首度策划「中华文化节」,旨在加强市民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以及培养国民身分认同和文化自信。
首届「中华文化节」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富传统色彩的音乐与歌舞,亦有跨媒体演出、电影、展览、讲座、艺人谈、大师班等。「影以载道——银都作品回顾」作为首届文化节的重点项目,将于6月23日在尖沙咀文化中心隆重登场。
影以载道──银都作品回顾
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凤凰影业公司和新联影业公司(合称「长凤新」)成立于1950至1952年之间,制作过许多文化深度及娱乐趣味并重的作品,在香港电影史里举足轻重。1982年长凤新合并而成「银都机构有限公司」,致力培育新导演,积极与其他公司合作,是现存极少数从事制作、发行并经营片厂、影院的电影机构。银都体系(包括银都机构及其前身的长凤新)至今制作和出品超过五百部电影,多方面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急剧改变的当代社会中如何展现和调整。
长凤新早期的骨干成员大部分是三、四十年代南来香港的上海影人,以及广东一带的电影文艺工作者。三间公司制作电影的共通点是题旨健康,导人向善,保持三十年代左翼进步电影的文艺精神,遥遥呼应「文以载道」的中国传统文学观。但这里的「道」已不局限于儒家道统,而是当下做人处世的道理。部分影片(尤其五十年代早期)刻画富商对小市民的剥削与压榨、资本主义社会的阴暗面,这种抑商观念可说是儒家「士农工商」社会阶级观及左翼进步思想的结合。
同时,长凤新贯彻「背靠祖国,面向海外」的方针,主要观众群由本地人扩展到海外华侨,因此倾向选取普遍华人均能产生联系的现实处境和伦理人情。家庭伦理片是五、六十年代长凤新的主要电影类型之一,既拥护儒家家庭观念(如家庭本位、孝悌之道、团圆文化),又重新诠释五四运动以来主张的反封建思想,探讨新旧文化之间的理想平衡。从亲情延伸至朋友、邻里的人际关系,长凤新影片经常表达「里仁为美」的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写实文艺传统由长凤新承传到银都,作品刻画不同年代的大众生活面貌和社会境况,当中也包含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演变。
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以外,银都体系亦将不同传统艺术和风俗纳入电影题材。五十年代中叶内地推行戏曲改革,时值长凤新寻求类型上的突破,制作了多部上海越剧及广东粤剧等戏曲片,为现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传统剧种保留珍贵影像。1964年,凤凰别开生面以草原游牧文化为题材,远赴内蒙古实地拍摄《金鹰》,成为首部票房破百万的香港电影。另外,侠义文学是中国特有的文学类型,发展到当代,武侠题材在文学与电影都占据重要地位,银都体系在八十年代与不同新生代导演合作拍摄武侠片,更引领内地开放以来两地合拍片的风潮。
以1950年长城改组算起,银都机构已迈向七十五周年,第一届中华文化节借此回顾长城、凤凰、新联及银都机构的十六部经典作品,辅以映后谈(除《父子情》4K数码修复版放映),希望观众欣赏电影的同时,能够从中认识不同年代的电影人如何演绎和展现心目中的中华文化。
呈献:
策划:
伙伴机构:
「中华文化节」由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呈献、康文署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策划,旨在加强市民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以及培养国民身分认同和文化自信。首届「中华文化节」将于六月至九月期间举行,透过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表演艺术项目和延伸活动,包括「中国戏曲节」精选剧目、获国家艺术基金肯定的本地优秀作品、文艺组织演出、电影放映、展览和讲座等,让广大市民和旅客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藉以弘扬中华文化,推广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市民国民身分认同,为「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作出贡献。详情可浏览「中华文化节」网站www.ccf.gov.hk。
康文署一直积极推广中国历史和文化,透过举办多元化的节目和活动,让市民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想获得更多资讯,请浏览www.lcsd.gov.hk/sc/ccpo/index.html。
本节目内容并不反映主办机构的意见。如遇特殊情况,主办机构保留更换节目的权利。
电影放映 放映时间表 票务详情及导赏团
(文字及图片来源为香港电影数据馆)
责任编辑:
网址:《影以载道──银都作品回顾》即将亮相香港中华文化节! https://mxgxt.com/news/view/6618
相关内容
贵州三都微电影《跺月亮》入围第三届“香港紫荆花国际电影节”52岁了,香港艺术节依旧花样年华
暌违八年,余秀华携新诗集《后山开花》回归文坛,将亮相广西南宁“八桂书香节”
提升多元魅力 激发创造活力 香港聚力打造“文化之都”
香港故事|剧作家何冀平的京港“双城记”
苏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汇举办
百余件清代精美珐琅器亮相沪上 展现中西文化交融之美
《何以中华》文物图片展亮相第二届“书香天府·全民阅读”大会
梁羽生与金庸雕塑入藏香港文学馆,南京雕塑家:雕塑与武侠的取舍哲学相通
这出“戏”,从澳门唱到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