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一生的仕途是什么样的?他的才华如何?
王昌龄一生的仕途是什么样的?他的才华如何?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王昌龄,字少伯,公元698年出生于山西太原,公元757年从龙标尉任上返回家乡,途经亳州时,遇上粗暴的亳州刺史闾丘晓,莫名其妙地被他拳打脚踢致死。其死因据《唐才子传》说,(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
这位声名远播的大唐边塞诗人,就这样无厘头地冤死,卒年60岁。
王昌龄不仅边塞诗、送别诗写得极好,闺怨诗生活诗也小有名气,尤以善作"七绝"著称,为人又豁达豪爽,喜交朋友,与文人、官吏、隐士和僧道等等都有往来。
无论是知己还是普通的朋友,无论是名人还是名不经传的人,他都真诚以待。一生留下了许多与朋友真挚往来的诗作与佳话,其送别诗就有52首留存于世,时称名震大唐的"七绝圣手"、"诗家天子"。
一、平淡坎坷的入仕之路
出生于贫苦农家的王昌龄入仕较晚,走了一段有别于常人的青春之路。他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学霸"类型,幼时也不怎么喜欢读书,但天资聪颖,有独特的理想与抱负,打算趁年轻饱经历练后再追求事业。
于是,他在23岁之前,在家乡太原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23岁时,离家到嵩山学道,感受了3年的道家隐居式生活。26岁时,毅然投笔从戎,到西北边地当了一名戍边军人,白天纵马巡边,晚上挥笔写(边塞)诗,体验了几年的边塞生活。
直到公元727年,王昌龄快满30岁了,才赶赴京城长安应试,运气还好,得以一举高中进士及第。
朝廷给王昌龄的第一份工作是秘书省校书郎,也就是国家图书馆馆员。公元731年,34岁的王昌龄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又考中,得任博学宏辞,后升迁为河南汜水县尉,也就是汜水县公安局长。3年后,再迁任江宁丞,相当于南京市江宁县的县令。
在江宁任上干了4年,因言事犯上而获罪,41岁的王昌龄遂被流放岭南。所幸,次年遇"天下大赦",得以北还,后又续任江宁丞。
这次又任了4年,还是因言犯事,被贬到偏远的夜郎地区任龙标尉(龙标,一说是今天的贵州锦屏,一说是湖南黔阳)。
王昌龄任龙标尉任了8年,59岁时,他申请退休"告老还乡",获准后,便从龙标出发,一路游历,在次年十月路经毫州时不幸遇害。河南节度使张镐后来为他申了冤,报了仇。
这亳州刺史闾丘晓,原本是一个"垃圾人",一向傲慢,看不起文人,就连他的上司,河南节度使张镐因布衣出身,闽丘晓也看不起,不愿听令。
公元757年,张镐奉诏平定"安史之乱",令亳州刺史闾丘晓率兵速解"宋州之危",闾丘晓还是故意拖延时间,按兵不动。张镐便以其贻误军机处死。闾丘晓临死前曾乞求"有亲,乞贷余命",被张镐一句话封答:"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
自负的闽丘晓死了,死得好,大快人心。只可惜,王昌龄被冤死,真真让人悲悯!
二、与友人的唱和往来
王昌龄结识并友好往来的名诗人很多,如孟浩然、李白、王维、岑参、高适、王之涣等。王昌龄与孟浩然、李白之间的交往还形成了令人感慨的"失孟交李"的千古轶闻。
王昌龄在42岁时从岭南北归途中,在巴陵也就是今天的湖南岳阳游历时,与大诗人李白(时年38岁)相遇,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王昌龄即作《巴陵送李十二》一诗相赠李白: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王昌龄后来贬任龙标尉后,李白为之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给予勉励,表达了好友之间的一片深情: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两人作别后,次年,王昌龄到襄阳,拜访好友也是有名的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一见故友来访,分外高兴,不顾自己的疽病还没好,便杀鸡宰羊招待,还安排了一顿海鲜。
王昌龄离别时,孟浩然为之写诗送别: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没想到,孟浩然竟因为陪好友王昌龄吃了海鲜,痈疽复发,不久,不治而逝。孟浩然过世的噩耗传来,王昌龄还在返回长安的途中,悲痛万分,充满了自责、懊丧:
相聚时,你我真不该痛饮,大吃大喝,还吃什么海鲜哟,对不起,对不起,我的好友,我的孟夫子……
这就是王昌龄"失孟交李"的轶闻。
后来,王昌龄从京城长安赶赴江宁任职时,结识边塞诗人岑参,两人情趣相投,成为"忘年交"。那时的王昌龄是岑参的偶像,岑参还是一个小年轻,小王昌龄二十岁,对王昌龄仰慕不已,专程写了一首送别诗《送王大昌龄赴江宁》感怀: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晩。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王昌龄也回了岑参一首五言诗《留别岑参兄弟》表意:
江城建业楼,山尽沧海头。副职守兹县,东南棹孤舟。日西石门峤,月吐金陵洲。追随探灵怪,岂不骄王侯。
王昌龄与高适、王之涣三大边塞诗人的交往还成就了一个经典的趣谈:旗亭画壁。
王昌龄与高适、王之涣在长安相聚时,找了一家酒亭小饮,恰好碰上四位妩媚的梨园女子在演奏名曲。三位诗人来了兴趣,欲比个高下,道:这些歌女的唱词中,谁的诗句点唱得多,谁就是当之无愧的大唐第一边塞诗人。
于是,歌女每点唱到她们三人中的诗句,谁就在墙壁上画一下。当王昌龄划了两下、高适划了一下时,王之涣没听到自己的诗句被点唱,脸面上就有些挂不住,便对王昌龄、高适二人说,哪几个丫头片子,所唱的不过是"下里巴人"不入流的歌曲,下一位,那个最漂亮的歌女,一定会唱"阳春白雪"之类的雅句,就会有我的。王昌龄、高适哈哈大笑说,期待。
果然,轮到这位最漂亮的歌女唱时,便唱起了王之涣最有名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就是"旗亭画壁"的由来。
王昌龄还与"诗佛"王维深交,他们"青龙寺和诗"的故事亦很感人。
公元743年,45岁的王昌龄应邀与王维、裴迪等人一道游青龙寺,拜访高僧昙壁上人,彼此吟诗以和。尤以王昌龄的"青龙寺和诗"写得最好,他所写的《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不仅很好地见证了好友之间的真诚往来,还表达了向往圆通处世的佛学境界:
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圆通无有象,圣境不能侵。真是吾兄法,何妨友弟深。天香自然会,灵异识钟音。
与王昌龄往来的名不经传的普通人也很多,如辛渐、皇甫岳、狄宗享等。"一片冰心"就源于王昌龄与朋友辛渐往来的故事。
王昌龄第二次任江宁丞时,已四十多岁,贬任到此,心情低落,在送朋友辛渐远行时,作了《芙蓉楼送辛渐》表明心迹: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贬任龙标尉路过南陵时,好友皇甫岳接待了他。临别时,王昌龄为之写下:与君同病复漂沦,昨夜宣城别故人。明主恩深非岁久,长江还共五溪滨。
朋友狄宗享要远行,王昌龄为之置酒饯行,亦写下《送狄宗享》:秋在水清上暮婵,洛阳树色鸣皋烟。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王昌龄就是这样一个重情义的豪爽诗人,即便朋友名不经传,一样热情,真诚相待。他给普通朋友也写了很多首送别诗,就不再一一例举了。
三、大唐赫赫有名的边塞诗人
王昌龄与高适、岑参、王之涣并称为大唐"四大边塞诗人"。
王昌龄的边塞诗,主要写于26岁后的几年间。那时,他是一名戍边战士,在河陇、玉门关一带体验了西北边塞壮阔的大漠、戈壁风光,感动于戍边将士风餐露宿守卫边防可歌可泣的铁血精神,为之写下了一系列有名的边塞诗名篇,如《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千古绝唱唱出了将士们守边的心声,被认定为唐代七绝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还有《从军行》,王昌龄共写了七首,尤以《从军行》(其四)更让人品味从军的壮志豪情: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可以说是边塞诗的奠基者,在杨炯、陈子昂等初唐诗人所写边塞诗的激励下,把边塞诗的创作推进了一步,后来高适、岑参、王之涣等大诗人又继续开拓,形成了唐朝诗坛极其重要的流派一一边塞诗派。
不过,王昌龄的边塞诗风格又有别于高适、岑参、王之涣。高岑二人都以长篇见长,高适的诗多激情昂扬,岑参的诗则偏重于雄奇瑰丽。
王之涣的边塞诗仅有3首,极大气磅礴,多浪漫主义。而王昌龄却另辟蹊径,以短诗见长,着重以"七言绝句"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凌云壮志和含蓄深沉的拥军情怀。
四、颇有特色的闺怨诗和生活诗
王昌龄除送别诗、边塞诗流传千古外,他的闺怨诗生活诗其实也写得不错,小有名气。
代表作如《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闺怨》其实是王昌龄在三十多岁时考中了博学科榜首后只任了一个小官时的感慨,怀念二十几岁时驰骋边塞时的美好,隐隐有豪情被吞噬的悔意,怀念在边塞当兵那几年最为难得的神采飞扬。
还有《西宫春怨》,也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吐露了怀才不遇的意思: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王昌龄晚年贬到龙标时,曾写有一首有名的《采莲曲》,清新明快地勾画了采莲女在荷塘欢快劳作时的场景,别有一番生活情趣: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网址:王昌龄一生的仕途是什么样的?他的才华如何? https://mxgxt.com/news/view/616641
相关内容
刘长卿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的仕途之路如何?王昌龄:冰心可鉴
原生家庭的教育跟不上,对手污蔑他生活不检点,王昌龄当真了
孟浩然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他与李白王维的关系如何?
清代的王士祯,为何能在仕途顺利的同时,还能成为文坛领袖呢
鲍照的诗歌创作风格是怎样的?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王瑞昌为什么不火 王瑞昌的女朋友是谁
曾仕强教授:人的一生最大的不幸是什么?如何获得真正的快乐?
王茜华经历过什么(王茜华的情感经历如何)
73岁的郑则仕破产欠债千万,如今翻身开奔驰被偶遇,他经历了什么